一般來說微距鏡都是1:1的放大率,各家的105mm/100mm/90mm/60mm都是這樣
也有很多人說明1:1的意思,就是能在底片或CCD上呈現與實物一樣的體積
可是我還是有很多疑問
假如以NIKON 105mm的微距鏡來說
1.距離被攝物多遠才會在CCD上呈現1:1
2.用D40焦段要乘上1.5,會影響第一個問題嗎
3.如果我用18-200mm的鏡頭,焦段一樣定在105mm,同時以50CM的距離拍攝同物品
拍出來的東西會一樣大嗎?
如果不一樣大,是那個因素造成的
4.要拍小昆蟲,105mm , 18-200mm VR , 70-300mm VR , 那一隻比較適合?
對於微距鏡,好多疑惑喔
有沒有對於微距鏡,介紹較多的網站
AllenTang3434 wrote:
1.距離被攝物多遠才會在CCD上呈現1:1
在該微距鏡的最短對焦距離。
AllenTang3434 wrote:
2.用D40焦段要乘上1.5,會影響第一個問題嗎
不會。
AllenTang3434 wrote:
如果我用18-200mm的鏡頭,焦段一樣定在105mm,同時以50CM的距離拍攝同物品
拍出來的東西會一樣大嗎?
不可能,因為對焦距離太長(比微距鏡的長)。
AllenTang3434 wrote:
4.要拍小昆蟲,105mm , 18-200mm VR , 70-300mm VR , 那一隻比較適合?
蟲有多小?不論如何,上述後二者都不適合。
AllenTang3434 wrote:
有沒有對於微距鏡,介紹較多的網站
您的問題不在不了解微距鏡,而是不了解鏡頭的放大率、最短工作距離、以及它們對近拍與微距的影響,建議您看看拙著 冼鏡光,數位相機:觀念、技巧與原理單元K的說明,先弄清楚基本觀念。
AllenTang3434 wrote:
我的意思是
因為18-200mm的最短對焦距離是50CM
如果我先把焦段定在105mm,同時距離被攝物為50CM
去拍攝
同時另外用105mm 微距鏡,一樣距離被攝物50CM拍攝
此時拍出來的物體會一樣大嗎? ...(恕刪)
以你的說法,拍出來的物體會差不多大。但這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成相根本不夠大,何有微距的意義?
微距鏡之所以能有比較大的放大率,
就是因為在同樣的焦段可以靠的更近拍攝。
拍小昆蟲要看蟲子有多小,60micro和105micro都是1:1的放大率,
但是實際拍攝上,會因為對焦距離與景深,鏡頭的重量與防手震,操作上是不同的。
http://tabrisphoto.blogspot.com/ 繁華與落寞的邊境
AllenTang3434 wrote:
一般來說微距鏡都是1:1的放大率,各家的105mm/100mm/90mm/60mm都是這樣
也有很多人說明1:1的意思,就是能在底片或CCD上呈現與實物一樣的體積...(恕刪)
不管鏡頭焦長多少 "1:1"的意思是物體本身跟物體呈現在相機的"焦平面[底片或IMAGE SENSOR]"兩者尺寸是一樣的,
例如: 拿來測焦的圖卡是"3cmX4cm" 在正面拍攝 且在鏡頭的"1:1"距離 在此情形 相機就可拍到"相同尺寸大小[3cmX4cm]"的畫面; 但是有可能因為相機的"片幅"關係[x1.5 x1.6 x2]會被裁切掉 只剩部分中央區域
P.S.:
1.微距鏡不是全程"1:1" 是在某對焦距離時才是
2.有些鏡頭標榜有"微距" 只是說可以近拍或呈像比例到廠商"認定範圍[各家似乎不一]"
AllenTang3434 wrote:
我在放大率這裡,一直...(恕刪)
相同焦段在相同的對焦距離所拍出來的物體大小是一樣的
微距鏡之所以有1:1的放大率
就是因為他的最短對焦距離更近
所以能得到更大的成相
以您舉的例子再延伸
105mm micro的最短對焦距離一定比18-200mm在105mm端的最短對焦距離近
若以最短對焦距離而言
105mm的成相會比18-200mm大很多
一般定焦鏡的1:1成相在最短對焦距離(可以上攝影網站找最短對焦距離)
至於放大率的話
指的就是在最短對焦距離時物體在CCD/CMOS上的成相大小
例如1:1就是物體有1cm大,在CCD/CMOS上成相就有1cm大
1:2就是物體有1cm大,在CCD/CMOS上成相就有0.5cm大
(以上都是指在最短對焦距離時的狀況)
以上若有錯誤請指教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