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拍攝人像時的景深


各位好

以前用APSC單眼搭配旅遊變焦鏡,出國旅行拍風景照
現在有了小孩以後,使用全幅相機和大光圈鏡頭來拍攝人像
還在適應前景深,因為八個月大的小孩好動,大部分時間在室內都是開大光圈(小於或等於F2.0)
對焦在人眼,耳朵脖子等部位通常是模糊的
請問各位在拍攝家人時,景深都是控制在什麼樣的程度?
這有標準嗎?還是看個人喜好?
有人偏好縮光圈讓多一點部位清晰的嗎?
謝謝
2017-05-04 13:3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人像 景深

wildball wrote:
各位好 以前用APSC...(恕刪)


FF 通常可用ISO比較高,要景深,光圈就別開太大,ISO Auto 後 光圈控制在F4-F5.6 拍就可
大光圈用在室內大多是為了縮短曝光時間而不是淺景深
這時不要靠小孩太近,不然就會出現眼睛清楚但鼻子跟耳朵不清楚
如果因為焦段關係非得靠近小孩拍就只能縮光圈了,個人是f4起跳
過來人
建議分清楚, 哪些是拍照, 那些是拍特寫美照...分清楚就好了, 也可都拍反正數位多照不花錢

舉個例子, 美美的特寫很棒, 看的清手上拿的玩具長大了回味也很棒

之後你會遇到更難的! 就是小朋友跟周遭的家人朋友都要清楚....技巧器材都是大考驗

其實我覺得淺景深拍起來還蠻有感覺的
人看起來比較立體
本來用Sony A550+1680ZA, 或RX100M3都沒有這種感覺

只是有點困惑,拍人像時,是否需要讓被拍的人的身體各個部位都清楚?

感謝各位的回覆
耳朵,脖子或玩具等,如果是百分百檢視,確實比較糊
但是電腦全螢幕下其實還算清楚

請問所謂清楚的定義是什麼呢?
如果一般的照片檢視還算清楚,算不算落在景深之外?
wildball wrote:
只是有點困惑,拍人像時,是否需要讓被拍的人的身體各個部位都清楚?...(恕刪)

個人想法,淺景深是為了凸顯主題虛化背景
拍人當然人要清楚,所以五官得清晰
以前拍小小孩不想開閃燈,只得開大光圈去拍
但常出現一隻眼睛清楚另一隻不清楚,或眼睛清楚鼻子跟耳朵不清楚
會覺得畫面缺了點什麼
wildball wrote:
耳朵,脖子或玩具等,如果是百分百檢視,確實比較糊
但是電腦全螢幕下其實還算清楚

請問所謂清楚的定義是什麼呢?
如果一般的照片檢視還算清楚,算不算落在景深之外?..(恕刪)

你已經知道、且說出重點了,怎麼還問?

清不清楚,跟檢視時放大縮小的倍率有關,比如把圖縮到 240x160,那就會更清楚。所以,就看你習慣看圖介面與倍率多大、個人習慣性問題。

清楚,這在模糊圓理論裡有一套定義,但每個人看圖環境、介面解析度、習慣倍率、距離..不會都一樣,景深夠不夠並沒有"一套公認的標準適合每個人的習慣與感覺",此時講理論不實際,你認為清楚就好。

管他清不清楚景深多少,都拍幾張試試,看看自己喜歡哪種風格,這與他人感覺無涉,你甲意就好,不必管別人認為如何。只要你對不同光圈景深所連帶的"副作用"了然於胸即可。(比如為求景深大些,可能要付出高ISO代價)
這沒規定,自己認為可以就行了...

例:小孩拿玩具伸手到鏡頭前,拍全部清楚縮到光圈最小都是不可能的事,就要有取捨......拍二張,人清楚與玩具清楚各一張,以後就二張放在一起看

wildball wrote:
各位好 以前用APSC...(恕刪)


控制景深除了要考慮光圈以外,還有焦段及被攝物體的距離
在室內想必也不會退到哪裡去,所以對焦物相對的就比較近
如果是50mm的定焦鏡光圈退到F3-4也不為過,來避免樓主這種狀況

大光圈並不是每一種場景都好用的,尤其在近距離拍人或動物的時候
個人通常都會在F2.0以上來取得足夠的景深避免這類窘況。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