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為什麼我們需要動態範圍呢?
也很多朋友會說機皇鏡皇,拍出來還不是都一樣,哪裡看的出什麼動態範圍比較高比較低呢?
其實動態範圍他一直都不是讓你用眼睛看的東西,而是我們在處理影像的時候非常需要的東西!
以下我們來看個實例:

上圖是小弟拍的拙作,未經後製,直接用相機輸出 JPG 的金翼白眉。

各位可以發現在她腳下的木板部份,其實是有點過曝,所以木頭的紋理並不是那麼容易看見的。

那麼我們把這個部份,用Photoshop 的 Level 工具,將他的階調往下壓,這時候就會看見木頭裡面的細節,這個細節在原本的照片是看不到的,但是現在全部都出現了。

我們把經過調整的木板,貼回去原圖的部份。

這時候就可以看到原本一片死白的木板,現在有了紋路了,這就是動態範圍的主要功能。
在一張相片裡面往往存在著許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資訊,這些東西就必須要靠後製來將他們呈現,
由於相機的感光元件所能感應到的資訊,會遠比電腦螢幕所能呈現的範圍高出許多,
色彩的數量也比我們肉眼可以分辨的多出許多,
因此若是動態範圍越大的機身跟鏡頭,就表示他可以分辨出越多階調的光線及越多種類的色彩,對於攝影作業的成敗有相當大的影響喔!
P.S 小弟是為了要突顯出動態範圍的重要性,因此其實左下角的光線修的是過暗而不自然的,請各位前輩大大就勉強傷傷眼睛吧!


. . . . 原來M01 預設是 640 . .. 我全部縮成 650 . . 糊掉了 =___= 大家傷眼了 m(__,,__)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