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一下大家,我上網爬了很多文,還是無法理解EV值與HDR之間的用途差別,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為我解釋一下?
假設我在晚上要拍板橋歡樂耶誕城那樣的燈海,而在這樣燈海與環境亮度落差相當大的情況下,應該調整EV值還是HDR?
感謝。
C. J. C. wrote:
EV值與HDR之間的用途差別...(恕刪)
+-2 RAW5合1 LR HDR



太陽好像還有點過曝


以下是成品看起好像來也不怎樣,注意看EV值已經變成+-10,原本目標是太陽和地景全部要所以要+-2 5張,拍夜景應該不用範圍那麼大,還要考慮一點板橋歡樂耶誕城人那麼多,軟體有沒有辦法處理龐大的鬼影。

EV值 -10



EV值 +10

C. J. C. wrote:
想請教一下大家,我上網爬了很多文,還是無法理解EV值與HDR之間的用途差別,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為我解釋一下?
ev 是曝光的一種單位, 2的指數.. 你講的拍照時要調的那個 +-EV, 叫 曝光補償.
通常到了現場, 都要先試拍來看看, 看了之後, 你想再曝亮一點, 就 +ev, 你想曝暗, 就 -ev..
反正就是不斷試拍再調整, 來逼近你想要的結果.
HDR 是對付高反差的一種手段, 當單曝包不完 景場中的整個亮度範圍時, 那就 減ev 來取亮部細節拍一張; 加ev 來取暗部細節拍一張,
回家再像這樣子給它疊起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22f0kYXc8
你的相機也有 HDR 功能的話, 表示它會自動增減ev各拍幾張, 自動幫你疊起來.. 當你需要機身幫你直出 jpg 的成品時, 就給它用.
C. J. C. wrote:
想請教一下大家,我...(恕刪)
調整曝光補償(EV),就是在固定的曝光值下,調整整張畫面的亮度,以恢復欠曝暗部或過曝亮部的細節。
在一般場景下沒有問題,因為整個畫面的主調中灰亮度。但在高反差場景中,亮部和暗部是整個畫面的主調,它們可能都已位於相機動態範圍所能紀錄的極限。一旦我為了讓暗部顯露細節而增加曝光補償(EV),由於EV是整個畫面一起增減亮度,故在暗部增亮的同時,亮部也會一起增加亮度而爆掉。
在此情況下,較好的方式,應是讓EV可針對亮部和暗部個別調整,而不是全畫面一起調整。HDR即是由此概念延伸而出的技術。
當開啟機身內建的HDR模式時,假設我設定範圍是EV+1 ~ EV-1,這代表相機會連續拍攝EV+1、EV+0、EV-1的三張照片(實際情況依相機性能而有所異同),再演算合成和色調映射,讓最後照片同時保留EV+1的暗部、EV+0的中灰亮部,以及EV-1的亮部。成果即類似針對一張照片的亮部和暗部個別調整EV,較不會有顧此失彼的困擾。
在知道概念後,您的問題就很好回答了。高反差的場景,若不是想表達特別的意圖或技巧,則建議您使用HDR。相對於調整曝光補償,HDR將可在相機的性能內盡可能紀錄最多的現場細節。
更進階的作法,則是自行包圍曝光後,再回家後製,進行細部的修圖。若相機動態範圍夠大,也可透過直方圖的輔助,拍攝單張的RAW後回家後製。
當然,HDR並非萬靈丹,它也有許多缺點:
(一)HDR會降低照片的對比。若調整得不好,照片看起來會較平坦而減少立體感。
(二)HDR調整太過頭,會讓照片看起來極不自然。
(三)若相機動態範圍不足,單張HDR可能會讓照片看起來「髒髒的」。
(四)手持拍攝HDR時,可能因為手震而出現鬼影。
(五)HDR會減弱某些特別的表達手法或技巧。例如:想拍攝夕陽時的剪影,就應避免使用HDR。
(六)某些相機,例如Sony大部分的DSLR、DSLT、MILC,在某些情況下,RAW會降級成12位元輸出。這代表連拍三張EV+-1的照片做HDR,效果不會比單張RAW更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