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太陽的可見光被含水氣的大氣雲層濾掉黃、橙、紅色等的光譜,晨昏的時候也會因為可見光進入地球時的入射角度,導致偏紅的光譜被濾掉,所以色溫較高。有興趣而且想要更清楚了解的話,請自行WIKI"頻譜"、"光學"、"可見光"、"色溫"等等的說明。
當白色紙拍起來照片也是白色,就是色溫約5600K,5600~10000K為藍色色溫,照片拍出來偏藍,如陰天,當舞台攝影投射出紅黃色光,白色衣服變成紅黃色,稱為暖色調,必須相機手調校正色溫至3000K,或是加個藍色系列濾鏡在鏡頭前,就可抵消暖色調,使白紙拍成白色,這是基本概念,故閃光燈設計都是5500~5600K,拍出的顏色是最正確,
chatter wrote:所以色溫不是指真的溫度嗎? 色溫...的幾千K是指標準黑體...加熱到不同溫度...產生的顏色變化目前世界上有3種溫度單位...°F °C K前面兩個大家都很熟悉...華氏跟攝氏最後一個比較少見....就是凱氏溫標(又稱絕對溫標)0K=-273度C所以當攝氏0度時...就是273K當我們把黑體加熱到1000K, 黑體就會變成紅色當我們把黑體加熱到3400K, 黑體就會變成黃色當我們把黑體加熱到5000K, 黑體就會變成白色當我們把黑體加熱到10000K, 黑體就會變成藍色就像下面這個大家常見的色溫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