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近拍鏡頭的差異在那裡?

請教同樣是Macro鏡,40mm, 60mm, 105mm, 150mm等鏡頭在近拍時的差異在那裡?先感謝先進們的回答。
2015-12-29 11:4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鏡頭 差異
差在同樣都是1:1,差在最近對焦距離與景深...

假設150mm最近對焦30cm,35mm最近對焦5cm
如果都是1:1微距鏡,那每個焦段拍出來的最近對焦照片

物體應該都一樣大

運用上好像大家都著重在最近對焦時的距離夠不夠

因為像是30mm的1:1微距鏡,最近對焦是幾乎貼在鏡頭前

不僅很難打光、也會嚇走動物,對於生態攝影是不利的

如果是100mm的1:1微距鏡,就可以保持幾十公分的距離達成最近對焦



至於景深、光圈、安全快門等等的差異好像比較少探討

因為生態攝影焦段影響最大

如果不是生態攝影,其他都還好

Alfa GT wrote:
Macro鏡,40mm, 60mm, 105mm, 150mm等鏡頭...(恕刪)


差異在那裡 在於被攝物到鏡頭的距離

與其說是最近對焦距離

更為精確的說法是 工作距離

40mm~60mm 這類工作距離都很短

扣除鏡頭的長度大概都只剩5公分左右

所以適合拍小首飾 不會動的小昆蟲等等



100mm前後 這是最受歡迎的Macro鏡焦段

工作距離大都在20~30公分

因此更適合打光 拍商品 或有一段距離的生態



150mm以上 通常工作距離都在30~50公分

比如池中的荷花 山壁上的花草等 總沒辦法貼上去拍吧

這時候長焦Macro就派上用場
十機九移,換過八鏡七店六街五老闆四處跑,還得三買二測,一台爛貨
Alfa GT wrote:
請教同樣是Macro...(恕刪)

但焦距越長越容易感覺到晃動,
搭配大光圈的鏡頭,
又要自動對焦又要防手震,
通常是又貴又大管,

但長焦把空間壓縮的幅度較大,
縮點光圈就比較容易把物件全貌拍進景深範圍,
同一個物品,用不同焦段拍攝成相同的成相比例的相片,最重要的不同,是由於拍攝距離的不同,造成被拍攝物體呈現的"空間平面透視"不同.比如說,同樣一張臉,距離100cm和50cm拍攝後裁成同樣大小的臉,五官和臉的比例會不同.有人說長焦段拍人看起來比較胖,絕大多數也是同樣的道理.

再以版主您頭像那部"愛快汽車"來解釋.您頭像那部汽車,引擎蓋往前延伸超大,應該是用較廣角鏡頭近距離拍攝.假如真車您是距離3公尺可以拍出這樣的效果,如果您手頭上有一部1:18的模型車,也想拍出同樣的效果,那就必須距離模型車300公分除以18,等於16.7公分的距離來拍攝,才可以得到相近的透視效果.那您就必須選擇16.7公分可以準焦且可以容納整部模型車的鏡頭,就可以將模型車也拍出如實車那般誇張的透視.
感謝以上各位先進前輩精闢的解說!

Alfa GT wrote:
請教同樣是Macro...(恕刪)


拍攝距離不一樣.......


你要拍蒼蠅 總不能拿30mm的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