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最大放大倍率

考慮買進微距鏡拍昆蟲花草.也在網路上做了功課.
但仍有些疑惑.
假若放大率為1:1的90mm,在最短對焦30cm時可得到放大率1.那麼放大率剩0.5的對焦距離該如何計算?60cm嗎?
會有這疑問是因為有些昆蟲,蝴蝶靠太近就可能被驚嚇跑了.我想估計一下拍攝距離.
理想上放大率1:1的微距鏡在戶外拍攝生態,似乎是對焦距離愈遠愈好?
例如:60-100cm可避免干擾被拍攝物.

= = = = = = = = = = = = = =
感謝以下各位前輩指點.謝謝



2015-11-07 20:1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倍率
應該說是放大倍率為1:1的微距鏡,倍率是固定,當鏡頭離被攝物體越遠時,被攝物體自然會變比較小!

若要再遠一點的地方拍攝又不想打擾到被攝物體,應該選擇焦段較大的鏡頭會比較好!

我是使用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ED這顆!

若有說錯還請網友指正!

bbchen07 wrote:
考慮買進微距鏡拍昆蟲...(恕刪)
當然是焦段愈長愈不干擾眾生,例如Canon與Sigma的180mm macro,Nikon的200mm macro

bbchen07 wrote:
考慮買進微距鏡拍昆...(恕刪)


150微.180微或200微的最近對焦距離
可讓干擾減小更多而且放大倍率仍是1:1
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為學硬漢而來,為作硬漢而去 https://www.facebo
最近對焦距離是從感光原件開始算起...

只要是1:1,鏡頭口到物體距離都不會太遠,加上遮光罩的長度,就近上加近!
bbchen07 wrote:
假若放大率為1:1的90mm,在最短對焦30cm時可得到放大率1.那麼放大率剩0.5的對焦距離該如何計算?60cm嗎?...(恕刪)


因為 鏡頭 標 最短可對焦距離 規格, 是從底片開始 到 對焦物; (不可換鏡機, 才是從鏡頭前端算)

所以它是 物距 + 像距 的..


夠遠時, 物距是焦距幾十倍、上百倍, 焦距、像距都可忽略, 才可直接給它 2 倍, 不然誤差會太大.

當 1:1 時, 那 單薄透鏡 的 像距, 已經是 90mm*2 (180mm) 了, 都18公分這麼長了..





焦距 90mm, 應該是 物距 多個 90mm, 就是 0.5 了...

q/p = 0.5

q = 0.5p

1/p + 1/0.5p = 1/90

1 + 2 = p/90

3 = p/90

270 = p (0.5時的物距)

270 - 180(1:1時的物距) = 90,
版主舉例對焦距離30-->60, 放大率1x-->0.5x, 不會很精確但差不太多
其他版友補充理論也沒錯

但鏡頭裡面是浮動鏡組, 所以當你轉動對焦環(對焦改變)時, 影像大小也會改變(用白話講就是--雖然是定焦90mm鏡頭,對焦在20cm 跟 無限遠, 實際上的焦長會不太一樣, 不會都是90mm, 影像大小也會變化, 而且也通常不會是線性的變化),
特別是微距鏡移動很大, 差異也大
如果版主是要精確的數字, 只能實地操作試試看
數位時代很簡單啊, 拿支尺來拍就好了呀

cc00992002 wrote:
應該說是放大倍率為1:1的微距鏡,倍率是固定,當鏡頭離被攝物體越遠時,被攝物體自然會變比較小!...(恕刪)
我的看法有些不同,
任何鏡頭的最大放大倍率僅發生在該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

故雖然是相同焦長的鏡頭,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 Nikon 85mm F3.5G micro 相對於 其它 85mm 非微距定焦鏡群,

微距鏡頭被設計成較小的最近對焦距離,
所以能達到 1:1,

非微距鏡頭被設計成較大的最近對焦距離,
所以無法達到 1:1。
鏡頭設計
微距鏡的放大率要靠後玉向前推進
即拉開與底片距離
才能有更大的投影範圍(類似投影機)
再靠中間的對焦鏡以達清晰影像

非微距的後玉通常前後移動距離不大
也因需要的空間要夠大
變焦境並不好設計放大率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