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初玩閃燈,爬了不少文章,了解到GN值與光圈、ISO、焦段的關聯,但還是有不甚瞭解之處。想請各位前輩們指教一下。
假設前提:
ISO:100
焦段:35
全力的GN值:30
光圈:4
閃燈全力閃的情況下,這時閃燈的有效範圍,依我爬文的瞭解,應該是被射主體(假設是一個人)距離閃燈0-7.5公尺處。
我的疑惑如下:
(1)依上面的假設狀況,那麼從7.5公尺處打燈下來,被射主體的亮度究竟是提升多少呢?(我猜想可能會跟被射主體間不同顏色而有不同的反射能力,但這裡只是想問個大概的通則)
(2)若被射距離從7.5公尺慢慢移到0公尺處,距離越短,亮度會越強嗎?(應該會吧@@"?)那距離和亮度之間是否有公式可循呢?
謝謝各位^^"
無論是什麼主體或顏色,它受光的亮度都是一樣的,
我們會感覺比較亮,是因為反射回來的強度不一樣。
(2)若被射距離從7.5公尺慢慢移到0公尺處,距離越短,亮度會越強嗎?(應該會吧@@"?)那距離和亮度之間是否有公式可循呢?
謝謝各位^^"
越靠近,受光亮度會越亮
以下是我個人理解,僅供參考啦!
閃光燈GN30出力,距離7.5m下,得到正確曝光的光圈是f4,
根據上點,當移到距離5m時,相同的光圈f4
4x5=20,所以在此我只需要GN20就可以得到相同的曝光,
因此我需要調整我的閃光燈出力或縮小光圈至f6 可得到正確曝光
但GN跟曝光是否正確並沒有實際關聯,你需要先測光後,以上才成立,
總而言之,買個測光表 比較實在啦!!
coffeeboy37 wrote:
GN值與光圈、ISO、焦段的關聯
這一篇 給您做參考。
coffeeboy37 wrote:精確的說,
假設前提:
ISO:100
焦段:35
全力的GN值:30
光圈:4
閃燈全力閃的情況下,這時閃燈的有效範圍,依我爬文的瞭解,應該是被射主體(假設是一個人)距離閃燈0-7.5公尺處。
最後這段話是在 TTL 功能開啟的狀態下才會有的表現,
其實(0-)有一點爭議,
在 M 模式下,
1 公尺處已經是光圈 F30,
有的鏡頭根本沒這種光圈。
在 TTL 模式下,
因為閃燈亮度無法調到非常~非常~小,
距離近到一定程度(例如進入 micro 功能範圍內)後,
連 TTL 也會失靈(過曝)。
coffeeboy37 wrote:問題(1)...
我的疑惑如下:
(1)依上面的假設狀況,那麼從7.5公尺處打燈下來,被射主體的亮度究竟是提升多少呢?(我猜想可能會跟被射主體間不同顏色而有不同的反射能力,但這裡只是想問個大概的通則)
(2)若被射距離從7.5公尺慢慢移到0公尺處,距離越短,亮度會越強嗎?(應該會吧@@"?)那距離和亮度之間是否有公式可循呢?
就是光圈 F4 所需的亮度。
問題(2)...
如果開啟 TTL 遙控功能(Nikon 的 CLS),
相機會利用監視預閃測光,
自動把閃燈的亮度降到符合光圈設定,
在 TTL 有效範圍內讓被攝物體維持 F4 的亮度。
如果閃燈是 M 模式,
那就遵循 GN 公式 GN = 光圈 × 距離
距離越短,光線越強。
問題(3)距離和亮度之間是否有公式可循呢?
就是 GN 公式 GN = 光圈 × 距離
請記得這個「距離」是「閃燈到被攝物之間」的距離,
跟相機位置無關。
"那麼從7.5公尺處打燈下來,被射主體的亮度究竟是提升多少呢"
---> 不是提昇多少, 閃燈不知道"本來多亮", 這裏的出力換算都是基於"原本完全漆黑"來算
那 GN30, ISo 100, f4 ---> 7.5m 的平面所吃到的光被CMOS感應的結果變成照片就是 "標準曝光的亮度結果"
"(2)若被射距離從7.5公尺慢慢移到0公尺處,距離越短,亮度會越強嗎?"
----> 是呀! 但距離變近, 你不會一直全光亮輸出啊,
公式不變, 其他條件不變
ISO 100, f4, 距離變 1m ---> 那你GN輸出只要 4 就好了啊
(相機閃燈都有自動的畫就會自動調了不用擔心, 如果手動, 就是調閃燈出力到 (1/7.5)平方, 大約1/64出力)
.................................................
我想你的好奇是 如何跟原有光線搭配
(a) 相機閃燈都有自動的畫就會自動調了不用擔心
(b) 真的要全手動...你要清楚 "閃燈的光就是"加"上去的"...自己用國中數學慢慢計算就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