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切換DX的焦段 與 直接使用FX(相當於切換成DX的焦段)有何不同?

想請教各位:舉例來說假設我有顆24mmFX的鏡頭用在D800上,將D800切換成Dx模式,變成了36mm的焦段。以及我直接使用35mmFX有何不同?
目前我想到的是只有一點不同:
1.FX切換成DX相當於裁切,因此畫素減少。FX有35MP,切換成DX只剩15MP左右。



問題來了,上面這一點是唯一的差別嗎?
1.D800畫素超大,即便切換成Dx也有15MP。如果不在意畫素的話,那我買一顆Fx24mm的鏡頭,就可以當35用。買50mm撐著當85mm用。這樣一顆鏡頭就可以當作兩顆用,對吧?
2.長焦段會有壓縮感,如果是切換成DX的長焦段壓縮感會比較不足嗎?譬如:我買一顆FX85mm切換成Dx相當於128mm,以及用Fx128mm(如果有這個焦段的鏡頭的話),兩個的壓縮感會不同嗎?


3.另外一個問題是,如果我要把切換成DX當作另外一個焦段的鏡頭用,除了畫素和壓縮感外,各位還有想到有什麼缺點或是要注意的嗎?
2015-05-06 1:2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FX DX 焦段
DX模式其實應該就是[[數位變焦]]
望遠不足時開啟1.5x 就省去電腦再去做剪裁吧~
至於景深效果不會有變化
應該是這樣
majestyturtle wrote:
1.D800畫素超大,即便切換成Dx也有15MP。如果不在意畫素的話,那我買一顆Fx24mm的鏡頭,就可以當35用。買50mm撐著當85mm用。這樣一顆鏡頭就可以當作兩顆用,對吧?

2.長焦段會有壓縮感,如果是切換成DX的長焦段壓縮感會比較不足嗎?譬如:我買一顆FX85mm切換成Dx相當於128mm,以及用Fx128mm(如果有這個焦段的鏡頭的話),兩個的壓縮感會不同嗎?

3.另外一個問題是,如果我要把切換成DX當作另外一個焦段的鏡頭用,除了畫素和壓縮感外,各位還有想到有什麼缺點或是要注意的嗎?...(恕刪)
1. 24mm當35mm,剩一千六百萬畫素還可以;但50mm是等校75mm,要等校85mm的話可能剩一千萬畫素...
2. 等校焦段壓縮感是沒什麼差的;但如果光圈都是f1.8的話 "DX模式的85mm" 和 128mm 虛化程度 "看起來" 會不一樣~
3. 大概就是很浪費畫素吧;用過幾次裁圖覺得D800比較適合拿來縮圖,裁圖還是沒那麼爽~ (三千六百萬縮成九百萬,可能會比拍DX有一千六百萬有感)
majestyturtle wrote:
2.長焦段會有壓縮感,如果是切換成DX的長焦段壓縮感會比較不足嗎?譬如:我買一顆FX85mm切換成Dx相當於128mm,以及用Fx128mm(如果有這個焦段的鏡頭的話),兩個的壓縮感會不同嗎?
長焦段會有壓縮感」這句話,
指的是「相同的取景範圍(視角)」,
例如 MD 恰好全身入鏡,
這時候 DX 機身(FF 調 DX)必須退後來拍,
差異很大喔!

PS:
您可以用 N 家 40微 跟 60微來做例子,
恰好差 1.5倍。
有看沒有懂。。。
不是已經有棟樓在談等效1.5倍的問題了嗎,可以去看看。。
應該是指相片大小是等效1.5倍的鏡頭拍的大小,無關於散景也變1.5倍鏡頭拍的散景吧。。

majestyturtle wrote:
想請教各位:舉例來...(恕刪)

簡單講

DX模式只有裁切成DX畫素比例
其他散景~景深~壓縮感
跟原來焦段都"一模一樣"

感覺就是用PS裁切圖片
裁切完會改變景深跟壓縮感嗎?
不會!!!!

majestyturtle wrote:
想請教各位:舉例來...(恕刪)

因為現在沒有看到<實體>影像,所以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畫素>和<感光元件大小>,到底是怎樣差異?







感光元件大小,代表真實投影影像大小。
越小感光元件的背後意義,就是投影一個越小影像,因此在同樣顯示器上,等於要放大越大。

而裁切意義,其實就和剪底片尺寸是一樣,等於是用小底片去拍。





相反,就是所謂<接圖>,其實以那樣<畫素密度>做出的大感光元拍攝,只是一般接圖會有<節點>問題,也就是對稱中心難以一致。
因此,就有拿APS無反相機做機背,就可以接出一張等同大感光元件照片。
New Accessory from Fotodiox Puts a 645 Medium Format Back on Sony NEX



majestyturtle wrote:
想請教各位:舉例來...(恕刪)

要理解焦距與焦段視角是不同。

一般所談得<壓縮感>,通常是由有距離有關的<透視>,以及與光學參數光圈與焦距的
可以參考透視、距離 與焦距,在實際拍攝畫面影響與關係!



焦段視角
他只是決定前面畫面範圍,其視角是由片幅尺寸與焦距共同決定。
因此,同樣46度標準視角,APS需要用35mm,FX系統需要用50mm,中片幅需要用80-90mm。

也就是這些所謂等視角校焦距,只是談前面畫面取到的範圍。





所謂焦距,本身只是鏡頭對焦無限遠,<主點平面>到感光元件的距離,這時候感光元件就是<焦點平面>。
H"就是主點平面,就類似薄鏡片中心。

F"就是焦點平面,無限遠時就在感光元件上。
24mm F2.8

35mm F1.4








感謝大家的回覆!説實在的,可能是我理解力較差,目前還不是很懂。這幾天都在外面出差,沒時間坐下來好好研究,回家消化一下不懂再請教各位。
majestyturtle wrote:
想請教各位:舉例來...(恕刪)

majestyturtle wrote:
想請教各位:舉例來...(恕刪)
相對應35mm底片的大小的感光元件叫FF全幅機,小一點的尺寸有一種叫APSC。。
FF鏡就是要對應35底片那種尺寸的CMOS,可是APSC比較小塊,因此映像就超出了APSC的感光元件範圍了,所以就像你FF機拍完再來裁尺寸一樣,散景還是原來的散景,就像FF相片拍完再來以中心點裁成APSC大小無異。。


那為何有等效1.5倍之說呢?
就是APSC機子拍的只有框住人的大小的相片時,就是等效於是用FF機使用1.5倍鏡頭拍的相片大小相似。 所以只是指相片大小,無關散景。。
因為散景的要素裡,你鏡頭、距離、光圈都沒有變的情況下只是裁圖(因為CMOS比較小,映像很多都在CMOS外面),所以這等效1.5的概念裡是與散景無關。

PS : 因為無法連結圖庫外的圖片,因此抓個網路圖片來改一改,不要被說我盜圖,如果覺得不妥,那我就撤掉。。。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