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己的經驗,給要買相機的新手

常常在01上每天都會看見的文章,最常見的就是勸敗文,
太多的相機以及器材,通常都會搞的頭昏眼花,
許多的高手們,常常拍攝器材與測試的文章,令人嘆為觀止,
我偶爾也會陷入勸敗的迷失當中,照片拍真的很漂亮,
但看久了,就永遠發現自己不知道要選擇哪一台,
這是個棘手的問題,尤其是對想進入攝影的新手而言。


分享我的經驗,我買的第一台相機是SONY的T9,
當時的我,只是個想要買台相機來拍照的新手,
什麼光圈快門甚至連CCD是啥都不暸,就去買相機了,
記得當時購買時,只看了這台相機外觀真漂亮,就買了,
沒錯!純粹靠手感來買相機,我想現在應該很少人這麼做吧!

買了第一台相機後,才發現使用上,常常拍出模糊的相片,
開始令我困擾,後來發現了01這網站,為了不在拍出模糊的照片,
我被勸敗了,第一台DSLR是K100D,漸漸的拍出了不模糊的相片,
也學習了基本的攝影知識與觀念,至於T9就放在旁邊了。

不過,好景不長,想開始買新的配備,卻發現了PENTAX的市場,
很多東西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尤其是不錯的銘鏡),
開始有了換系統的念頭(這過程不到1個月),我進入了CANON的懷抱,
換系統損失了不少,但還是很滿意手上的400D,畢竟,
器材不再如此的難買。

話說到T9呢?我無意看見了許多由T9所拍出的照片,
發現它原來有我不曾了解的一面,例如微距功能,以及許多的內部設定,
開始了反省自己,為何別人手中的T9,能拍出我難以想像的照片,
因此,我不再把器材放在心上,開始學習攝影的知識,
我希望我這半年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剛進入的朋友。

別為了煩惱哪台比較好而傷腦筋,畢竟電子的東西一直在進步,
絕對不會有完美相機出現的那一天,因此何必在意哪台好呢?
萬一剛買的相機,突然新的相機又推出了,這怎麼比也比不完,
尤其是,不必聽別人的意見買相機,畢竟是自己用的,
又不是買給他用的不是嗎?
買相機只需考慮自己的預算,與自己的需求,
別大費周章翻一大堆文章,來虐待自己,拍出喜歡的照片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觀念

很多書上都說"攝影"的英文翻譯,意思是光線繪圖,
靠著光與感光元件(或底片)的曝光才能產生影像,
而這過程,相機所要做的工作,就是留下影像。

這觀念是我逛網站時,一位前輩寫下的,
令我印象深刻。

如果我的文章有任何錯誤,也希望各位提出錯誤的地方,
請多多指教,謝謝。

也希望其他高手也分享自己的經驗,讓小弟學習,謝謝。


2007-09-06 2:17 發佈
Mr. y wrote:
買相機只需考慮自己的預算,與自己的需求,
別大費周章翻一大堆文章,來虐待自己,拍出喜歡的照片才是最重要的。

很不錯的經驗呢!!
口袋很飽的可以嘗試許多器材拍特性,沒摳摳的也能把現有設備揮發到最高極限吧!?
機身前後兩顆頭就看自己如何平衡化了!



不歸的設計路...兩顆肝不夠爆!!
真的很認同~~

就像我當初決定不買canon 950時,是因為自己覺得拍出來的效果不是我要的~~

但是後來看別人拍,哇賽~~其實還是可以拍出很好的照片~~


所以相機真的是需要摸索的~~等到熟了後~~就很容易上手了
有事沒事就喜歡來這走走...
這真是一個好主題!讓每個還猶豫在數位底片門口的人,
多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可以參考.


我的第一台數位相機,嚴格說起來應該是Panasonic FZ-20.
因為原本感覺數位相機的效果不佳,價格又太貴,所以完全提不起興趣
去購入(曾經用過一台20000元的130萬畫素RICOH相機,那品質真是)
,但是後來無意在逛書局時看到CANON 300D的介紹...哇!沒想到把美瑛拍的
這麼美,就頓時對數位相機又燃起了興趣.
只是之前其實對於攝影會覺得是有錢有閑的人在玩的,所以想說買一台DC紀錄
旅遊資訊就好了. 而FZ-20 有著相當誘人的規格, 12X 光學變焦/ 光學防手振
(那時還不懂光學和CCD防手振的差異)/ f2.8 固定大光圈(這點那時也不懂多重要
,只是覺得越大越好)/ 全手動設定(那時也不懂手動有甚麼好處),所以就成了我的首選.

但是這台相機只用了2個月就賣掉了....為甚麼呢?因為看同事都在買入300D
或是D70,所以就覺得單眼應該比較拍的好吧!!?? 就把FZ-20折了4000元賣給
同事了. 然後購入Olympus E-300 . 再用了快兩年的時光後,才痛定思痛的走回N/C大
廠的懷抱,畢竟支援還是比較多阿!

其實後來回顧,FZ-20 還算是一台不錯的相機. 甚至在我去瑞士旅行時,還跟同事借回來
當第二台相機. 只是在較深入使用過數位單眼相機之後,才能感受到兩者之間不可取代的
優缺點.

FZ-20:
(1) 不大(跟DSLR比)的機身就有12X 光學變焦, 而且光學防手振也大大提高望遠端的成功率
---光學防手振讓你在觀景窗中預視時就不會晃, 不像CCD防手振會頭暈也不好對焦,不過
FZ-20 是EVF (電子觀景窗,透過CCD出來的,就沒差了)

(2) 不大(跟DSLR比)的鏡頭就有f/2.8 的恒定光圈, 可以輕易的在各焦段拍出淺景深
(3) 即時預覽: 雖然這點在現在的E-330/410/510, NIKON D300/D3, Canon 40D 都可以做到
, 不過對於想要WYSWYG(看啥拍啥)的使用者來說,這可是很重要的.當然在陽光底下,這個功能
等於是廢物,因為根本看不到液晶螢幕. 只好乖乖用回觀景窗.
(4) 小CCD 還真是不能跟APS-C size的相比, 暗處的雜訊會高到嚇死人.
(5) 耗電,跟DSLR 比起來, 電池真的要多備些. 很好奇有Live-view 的機種會不會也有耗電高的問題.


DSLR(數位單眼):
(1) 光學觀景窗的明亮和不遲滯: 用五菱鏡的單眼相機,讓使用著可以清楚的看到被拍攝的物體,
而不像是用EVF的DC, 觀景窗其實是和主螢幕看到一樣都是透過CCD傳來的, 所以畫質不佳
而且有遲滯的現象.

(2) 快門的敏銳: DC的電子快門多半都有嚴重的遲滯, 也就是因為對焦慢加上不快的快門速度,
往往在拍一些臨時的機會快門時, 東西都走掉了都還沒拍到.

(3) 較佳的光學品質: 限制於大變焦範圍的鏡頭不容易有好的光學成相, 或著是體積的限制,
所以固定鏡頭的DC多半變焦倍率不會太大. 就算是大到6-10X的機種, 往往鏡頭的控制
性也都不是很好. DSLR 就可以選擇你要拍的對象, 不帶景又想有高畫質的就帶顆35mm或
是50mm 的定焦鏡就可以拍的很開心了. 想要拍遠處的人就帶顆小白或是小黑吧!當然多
半的情形只要帶顆17-50mm, 大光圈的鏡頭就可以行走四方了.

(4) B快門 : 長時間曝光主要需要感光元件的訊號純淨,不然雜訊或燥點就多了.一般DC多只有
8秒的長時間曝光吧!比起拍夜景常常要20~30秒,甚至拍煙火用的B快門,就顯得不足了.

(5) 較大的後製空間: 其實我覺得這點相當重要!! DSLR 講究的該是拍出的細節,層次和銳利度.
顏色的濃郁或是取向多半是相機裡數位處裡的結果. 所以常常有人覺得DSLR 拍出的不如DC討喜,
甚至覺得霧霧濛濛. 當然現在很多新的DSLR (就連入門的D40系列)都可以直出很漂亮的
JPEG檔, 但是DSLR 提供的RAW檔功能,就像是數位底片一樣,可以讓攝影者在後製時, 可以
調出喜愛的風格,又不影響畫質的好照片. 這點是DC上比較做不到的.用過NIKON capture NX
或是 CANON DPP 的人就會感受到這數位底片的魅力了.


板上很多前輩會說腦袋比相機重要,或是選擇你真正需要的設備...但是我猜想很多要開始涉入
照相的朋友多半連問題在哪都不清楚,更別提要慎思而後行了. 我自己是覺得多拍真的是不二法門,
那才可以讓你知道你的問題或是需求在哪? 這是看再多測試或是勸敗文都沒法提供你的.
像是練書法一樣,臨摹是學習的重要過程, 拍溪流,拍夜景,拍晨昏,拍日出日落,拍花卉蟲鳥....
慢慢才能體會出如何把你手上的相機功能好好發揮. 其實排除掉很技術性或規格性的比較,我覺得
現在多數的相機都可以拍出很不錯的畫質,當然其他剩下的就多是心中的敗家小惡魔啦!
其他像是閃燈,腳架,濾鏡都是拍好照片的必要工具和技巧, 如果不能接受還有這麼多東西要學的
人,我自己是覺得就不要太苛求相機了吧!

當然大家常常會說,拍的到勝過拍不到, 所以小DC 還是有當隨身機的必要性,畢竟大家不會隨時
背一箱DSLR出門, 所以我想像RICOH GRD 或是Panasonic LX-2 之前會很紅的原因是可以
理解的. 不過我覺得攝影(我只能算是拍照啦)真的是一個等待的工夫,等待機會,等待光影變化,等待
不同角度的取景.....所以如果可以,還是要靜下心來慢慢拍,才能真的捕捉到足以感動自己的照片.

謝謝各位的捧場,新手選相機真的是個很大的問題,
每個人都希望能買到好的相機,但許多的人,
重點卻是放在功能上,而不是使用上,
例如你不需要廣角,或是10X的焦段,何必砸錢買的那麼好呢?
有時後會回想花了一筆錢,結果許多功能都很少用,
那真的浪費了相機所提供的功能,希望新手們不要在和我們一樣,
花了錢來買經驗,畢竟3C的東西真的很貴,
勸敗歸勸敗,不是一定要買才能拍出那樣的照片,
希望剛進來的,多拍多看多學習,這才能進步。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