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拍照大概也有幾年了,至今為止沒換過相機(老舊的450D),鏡頭也只是18-55mm IS II (隨機身而來的第一代18-55mm IS壞了)。應該是從09還是10年高中時期就非常喜歡逛01,但礙於我在馬來西亞,註冊帳號要填寫手機號碼真的超麻煩的。

切入正題,我向來都不敢說自己是在“攝影”或是稱自己拍出來的照片爲“作品” (身邊朋友總愛“我的作品來,我的作品去”的),因為很多人買了台單反拍了幾次外拍閃了幾下閃燈就以為自己是攝影師,使我個人非常排斥這種行為。相較于版上非常盛行的勸拜風行以及器材優先的觀念,老實說我對於這些是比較隨性一些。(不外乎就是窮嘛哈哈

畢竟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也聽過有個說法是,有些人就是沒有技術沒有時間只有錢,因此唯有靠金錢去堆積所謂的“技術”啊,我非常認同。我相信如果有好器材一定是一個助力,但卻不是形成一張好照片的絕對(在此先不論好壞為何,就像對你有意義的照片,對我來說我未必感受得到那意義層面一樣,“意義”充其量也只是一個沒有結論的話題而已)。


除了對“好器材就一定能拍出好照片”表達不認同之外,我先簡短說說我自己在拍照上一路來的心情與風格轉變吧。
這幾年擁有了單反之後老實說看回一開始自己拍的照片跟現在的相較之下,不僅技術成熟(如果用了那麼久自己還看不出進步,還拍得像屎那我不如不玩了),就連風格也會因為喜歡的電影、喜歡的攝影師等等一時一時都在改變。
以前的我也很愛計較銳利度啊、水平線啊、準焦啊、噪點啊等等,但有句話我覺得說得很對 “我們追求的是美,不是完美”。銳利度滿檔、水平線超正、對焦超准、畫面零噪點超純淨,並不能代表這些就是形成一張好的照片的一定因素。(但並不代表,銳利度滿檔、水平線超正、對焦超准、畫面零噪點超純淨就是不好,有些照片還是得遵循這些標準的theory才可以呈現好的效果,例如我瞬間想到的只有architecture photography)。相反的,我覺得有時候想得太多就是框住自己的創意,以前構圖常常說要遵循什麼九宮格構圖法,我不否認這對新手來說是非常好的自我訓練,可以加快上手速度,但過了一陣子看回自己拍的照片就會發覺每張的構圖都相當類似。

所以現在我都不管了。
我不在乎照片一定要銳利,但如果要朦朧也一定要能呈現出那種我要的氛圍才行。我不在乎照片有噪點,我喜歡有顆粒的照片質感(這應該是因為我的工作關係,被網上雜誌上很多國外的時尚攝影大師所影響,他們的照片都有特殊質感)。我不在乎我的照片顏色調到很非現實(回到原點,受電影影響),只要不到“假”的程度我自己都能接受(很多HDR照就很假),(這先不多說,因為貌似版上很多人就是喜歡真實(現實肉眼看到的)的色彩,但我也非常歡迎大家來討論後製方面的相關話題。)。

總的來說,以上都是我自己的一些淺見啦,基於我想說的範圍實在是太多太廣了,我沒辦法一下就寫完我這幾年對拍照上的想法與改變等等,因此可能有些段落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在此先說聲抱歉。

免得大家說我只會耍嘴炮,空有鍵盤技術(鍵盤技術很差,拍照技術也沒到很厲害就是了,但我有自信說我以這樣的器材在生活中拍出這些照片還可以算是不錯啦,不過我也不是說器材不高檔就有理由拍照爛哦











好啦,抱持著不同意見想炮我的人我相信看了那麼你們應該也忍不住了,我也相信我拍的照片的大部份風格相較于版上的可能算是比較不是受大眾喜愛的類型吧,但依舊歡迎指教就是了謝謝各位!
ERVI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