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觀景窗的重要性

小弟我在此不是要探討觀景窗的如何如何
只是感覺年事已高
對於觀景窗有感而發:
小弟我年過40
從小到40歲
視力皆為2.0
無近視無散光無病症
但是一到40歲
開始明顯感到老態和老花眼(類遠視)
所以在拍攝時雙手持機觀看螢幕拍照
相機必須拿得遠
兩眼才能看清楚螢幕有無準焦
否則會看似月矇矓鳥矇矓
這樣一來
雙手伸直又易手震
有時拍攝處位於尷尬距離
就不能拿遠拍攝
相機離眼近
看不清楚LCD
眼睛又酸得要命

觀景窗我用過1次就被它HOLD住了
只用一眼來構圖拍攝
沒有兩眼視力不同的干擾問題
又能調整觀景窗視野焦距
有的還支援多角度視角
拿相機的手臂也距離身體最近
拍攝工作變得輕鬆又準確而快速

若有時眼睛到不了而手臂到得了的拍攝構圖
就切換回LCD拍幾下就好了

觀景窗!!!有你真好
2013-11-13 13:0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觀景窗 重要性
gelinma wrote:
小弟我在此不是要探討...(恕刪)


我是過42歲才有明顯老花

近視+老花就不方便

40歲前還可以看清楚LCD的照片,現在看近~眼鏡都要拿下來


如果沒觀景窗,只用LCD取景

上個月我就沒辦法拍出這樣對焦精準的照片

(手動對焦)
很多DC取消觀景窗,消費者卻發現用LCD螢幕拍有嚴重手震問題,於是廠商又開發各種防手震(鏡頭、機身),感覺有點脫褲子放屁。另外在大太陽底下,LCD螢幕亮度根本比不過陽光,整個螢幕看起來都變暗了,所以又有廠商開發遮光板裝在LCD螢幕上,這又是一種脫褲子放屁

所以我用DC拍都用觀景窗,一來比較省電,二來大太陽底下比較容易使用。那種只有LCD螢幕的DC我都打槍不考慮,不管它性能如何,我都不喜歡。

以前底片時代雖然有開發過防手震,但那時用觀景窗,手震問題比較不大,只要相機貼緊額頭、左手由下往上托住、左手肘夾緊身驅、右手抓穩相機、右手食指輕按快門、呼吸調節好、身體不要擺動就OK了(跟狙擊手射擊一樣)。若機身穩穩靠在柱子、門框、窗框上,更可以1/4秒快門拍攝,所以沒有大量普及防手震。
歐美系統受害者
如果你的 "可視不會模糊的距離" 沒有超過30cm 的話 請先從調整你的揹帶長度下手

揹帶最佳的長度約是你握著相機前推 手成現60度左右 從側面看揹帶是緊繃 形成一個約等邊三角形 這樣就可以很穩定拍照 手關節剛好頂到肋骨 穩定度佳

這是個人使用心得 供你參考~

當然 有觀景窗是一定要的 也是我買相機的考量

世界如此遼闊~ 我只是走過某個角落...
mingchao_liu wrote: 以前底片時代雖然有開發過防手震,但那時用觀景窗,手震問題比較不大……………更可以1/4秒快門拍攝,所以沒有大量普及防手震。



這不過是因為底片時代你不能夠100%放大來看,其實都是手震
henry999 wrote:

我是過42歲才有明顯老花

近視+老


哈哈,同感。拍得真:
mingchao_liu wrote:很多DC取消觀景窗,消費者卻發現用LCD


哈哈,世代就是如此。
好東西只有少數人或少數廠商永遠認同和堅持。
常常都馬是創新搶市,求新求變求進步,變好則罷,然後怕得是越變越不盡理想,又要開始復古,回歸傳統。
不過市場多樣化,其實是很棒的。
winwmv wrote:如果你的 "可視不會模糊的距離" 沒有超


謝謝大大您的建議,非常具有學習價值,受教。
只是,我個人是不愛頸掛,討厭也不舒服。
我是最多側背,或直接手拿,有時肩背。
小弟我3台相機都是輕便型的。
luftbubi wrote:


這不過是因為底片時代你不能夠100


大大說的是沒錯。
但是還是有少數人有放大需求。
如攝影工作者之類。

現在這個世代,常常被人放大看,但是小弟我從不放大檢視,自己的也一樣,因為覺得放大是看心酸的,很少洗照片出來(拍到很優的家人照才會洗),所以最常是用22吋電腦螢幕看,一點點失焦都沒感覺,有時大家一起看才會上40吋電視。
但是放大檢視也是有它的必然性。
luftbubi wrote:
這不過是因為底片時代你不能夠100%放大來看,其實都是手震


以前有時底片拿去給相館加洗放大,也沒發現有手震問題,反而都在注意相紙顏色。
歐美系統受害者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