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觀摩網路上大家的作品及評論,很多人一聽到"定焦鏡"似乎就會產生一種抗拒(又想要)的心理,理由大都是:定焦鏡太不方便了,拍遠不遠拍廣不廣,還要腳動變焦,還有視角的問題......。
視角的問題呢,我目前比較清楚的有35mm大概是人眼雙眼看出去的感覺,50mm大概是人單眼看出去的感覺(實體焦長),如果把眼睛湊上觀景窗,鏡頭轉至50mm的位置,會發現左右眼的視線完全重疊了,所以有人說50mm這焦段,拍起來最平淡無奇,但過十年回來看會比超廣角及長焦更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好吧其實我想聊的不是這個,而是關於"定焦鏡太不方便了"這句話。
我的淺見,很多人之所以會認為不方便,在於定焦就是定焦,她看出去的視角就是這樣(我女朋友總是罵我35mm f2是小三XD),想要容納景物或是去掉不必要的雜物就必須前進後退,這一退一進中間可能會錯失美景。我想替定焦鏡辯駁,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所謂的高級鏡頭,不管是定焦鏡或是變焦鏡,其實都是在給予我們更多的可能性,只是兩者走的方向不同,變焦鏡走向不同焦段(長焦、標準大光圈、超廣角、一鏡走天涯旅遊鏡),定焦則往更大的光圈、較少的暗角等特性前進。




的確,當在外旅遊時,我們總是希望把眼前的美景全部記錄下來,先用超廣角全部包一張,再用長焦特寫,標準鏡拿來拍人。變焦鏡的確是方便的,我們可以不用花時間換鏡頭省得惹來家人朋友的抱怨。但是相對的,這樣的方便換來的是沒有定焦鏡的大光圈及散景,同時畫質上可能也輸了一截(說可能是因為現在有些變焦鏡的畫質不輸定焦了......)。
定焦鏡則是犧牲了焦段,換來更大的光圈及有時候更好的畫質,舉我的唯一一顆定焦鏡當例子好了,雖然她的f2在現在變焦已經出到f1.8(那顆真恐怖...)的時代不算大,但是在1990年她出廠時,幾乎所有的變焦鏡都是f3.5以下,可能也是時代的進步吧,現在的變焦鏡很多都做到f2.8或是更下面了...。另外定焦鏡附帶的功能是讓初入門的人練習構圖及對焦段視角的感覺,我們不用在專注在該用幾mm拍攝,只要專注在三要素的調控及觀景窗中的影像就好。



總之回歸正題,小弟淺見是"定焦鏡並沒有不方便",只是變焦和定焦走向了兩種方向,讓使用者可以選擇自己最想要拍攝、記錄生活的方式,相機和鏡頭的本質正是如此,無論定焦變焦,可以忠實記錄生命的就是好工具。

一點小小感想,想要與大家討論;你為什麼選定焦鏡呢?又為什麼選變焦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