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朋友拍結婚現場, 發現了一個問題,
同樣在送客的場景, 每張照片的閃燈出力都不同, 有哪位大大知道如何駕馭外閃嗎?
配備及設定如下:
相機: 400D
鏡頭: Sigma 17-70mm
外閃: 580-EX
相機設定: M MODE
外閃: 機頂跳閃 + 自製碗公柔光罩
做了一個小實驗, 在 相機光圈及快門固定的情況下,
實驗一:
對著暗處測光, 再把對焦移正目標物, 閃燈出力變大, 目標物過亮,
實驗二:
對著亮處測光, 再把對焦移正目標物, 閃燈出力變小, 目標物太暗,
這是否証明了閃燈的出力(朝天花板跳閃) 是會依測光值變動, 這推測是對的嗎?
如此一來, 在婚禮現場, 如果沒有點測光, 測光就算在測新娘臉上, 也有可能每張照片的明亮都不一.
如果調到 "快門優先" 那快門又會因現場光過暗而變得很慢....
是不是我的設定值設錯了...還是哪個環節沒有注意到呢?
謝謝
若是METZ 54MZ-4I外閃的用戶,請看單點腳座這一本說明書,翻到第26頁「手動閃光曝光修正」。
其中有一段內容:
METZ閃光燈及大部份相機的自動曝光系統是基於物體約25%的反射光(以閃光對物體拍攝的平均反射光)。暗的背景會吸收大量的光線,或高反射亮度的背景(例如向著光源拍照時)會折掉許多的光,這都可能造成曝光過度或不足。
為了彌補這些影響,可以由當時攝影情況適用之修正值來手動修正曝光。「此修正值則視主體與背景之間的對比情況而定」!
※暗的主體在亮的背景之前:
正的修正值(約1-2EV光圈值)
※亮的主體在暗的背景之前:
負的修正值(約1-2EV光圈值)
雖然是這樣說,但我有疑問,如果是「亮的主體在亮的背景之前」,這需要加減EV值嗎?
ttlinker wrote:
※暗的主體在亮的背景之前:
正的修正值(約1-2EV光圈值)
※亮的主體在暗的背景之前:
負的修正值(約1-2EV光圈值)
這兩條 rules 事實上都假設背景和主體很靠近,在閃光燈照射距離之內。由於不管 Nikon 還是 Canon 的 TTL 技術都多多少少依賴全區測光 (以 Nikon 的術語而言是矩陣測光), 如果背景和主體很近,背景又比較亮,TTL 就會誤判,決定用比較少的出力,因此你需要人工調整閃光燈曝光補償 (不是相機上的曝光補償喔)。
如果背景很遠,閃光燈不管怎樣都照不到背景,這時候就相信相機和閃光燈的 TTL 吧。
Canon 的 TTL 技術有比較詳細的說明:這裡。
另外,曝光補償的單位是 EV (exposure value),不用畫蛇添足說是 "EV光圈值"。
ttlinker wrote:
雖然是這樣說,但我有疑問,如果是「亮的主體在亮的背景之前」,這需要加減EV值嗎?
如果背景和主體靠近且亮度一樣,例如在室內,就完全相信 TTL 就好了。不需要擔心閃光曝光補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