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燈的出力 與其決定因素

幫朋友拍結婚現場, 發現了一個問題,
同樣在送客的場景, 每張照片的閃燈出力都不同, 有哪位大大知道如何駕馭外閃嗎?

配備及設定如下:
相機: 400D
鏡頭: Sigma 17-70mm
外閃: 580-EX
相機設定: M MODE
外閃: 機頂跳閃 + 自製碗公柔光罩


做了一個小實驗, 在 相機光圈及快門固定的情況下,
實驗一:
對著暗處測光, 再把對焦移正目標物, 閃燈出力變大, 目標物過亮,
實驗二:
對著亮處測光, 再把對焦移正目標物, 閃燈出力變小, 目標物太暗,

這是否証明了閃燈的出力(朝天花板跳閃) 是會依測光值變動, 這推測是對的嗎?

如此一來, 在婚禮現場, 如果沒有點測光, 測光就算在測新娘臉上, 也有可能每張照片的明亮都不一.
如果調到 "快門優先" 那快門又會因現場光過暗而變得很慢....
是不是我的設定值設錯了...還是哪個環節沒有注意到呢?

謝謝
2007-06-29 18:15 發佈
ETTL2是會參考主體距離的..

所以你第一次按下快門的測光和對焦..閃燈會參考距離..
這也許就是你過曝及不足的原因..

通常拍婚宴, 只要現場光差不多, 就用M-mode.

定出一個不會過慢的快門及適當景深的光圈..ex. 1/30 F/4 ISO400

你的主體就交給閃燈了...
閃光燈的出力決定於「主體」和「背景」。


若是METZ 54MZ-4I外閃的用戶,請看單點腳座這一本說明書,翻到第26頁「手動閃光曝光修正」。

其中有一段內容:
METZ閃光燈及大部份相機的自動曝光系統是基於物體約25%的反射光(以閃光對物體拍攝的平均反射光)。暗的背景會吸收大量的光線,或高反射亮度的背景(例如向著光源拍照時)會折掉許多的光,這都可能造成曝光過度或不足。

為了彌補這些影響,可以由當時攝影情況適用之修正值來手動修正曝光。「此修正值則視主體與背景之間的對比情況而定」!

※暗的主體在亮的背景之前:
正的修正值(約1-2EV光圈值)


※亮的主體在暗的背景之前:
負的修正值(約1-2EV光圈值)


雖然是這樣說,但我有疑問,如果是「亮的主體在亮的背景之前」,這需要加減EV值嗎?

ttlinker wrote:
「亮的主體在亮的背景之前」...(恕刪)


關掉閃燈, 光線夠不用補光...
hrzhou wrote:
幫朋友拍結婚現場, ...(恕刪)


7/1外拍時,Kevin教了我一個方法,您可以參考一下.
我也正在寫這篇blog,但還在測試補圖和數據.
但是您可以用小膠帶把TTL的接點黏起來.
Canon黏一點,Nikon要黏兩點.
再掛上外閃,外閃就變成真正「全手動外閃」出力完全由你控制.
然後相機可用A模式,如果主體出現的位罝光源變化不大,就直接用M模式.
這樣就很容易控制外閃,完全照你想要的出力去擊發了.
參考一下.
Welcom to my blog http://www.a-n.tw
ttlinker wrote:
※暗的主體在亮的背景之前:
正的修正值(約1-2EV光圈值)


※亮的主體在暗的背景之前:
負的修正值(約1-2EV光圈值)

這兩條 rules 事實上都假設背景和主體很靠近,在閃光燈照射距離之內。由於不管 Nikon 還是 Canon 的 TTL 技術都多多少少依賴全區測光 (以 Nikon 的術語而言是矩陣測光), 如果背景和主體很近,背景又比較亮,TTL 就會誤判,決定用比較少的出力,因此你需要人工調整閃光燈曝光補償 (不是相機上的曝光補償喔)。

如果背景很遠,閃光燈不管怎樣都照不到背景,這時候就相信相機和閃光燈的 TTL 吧。

Canon 的 TTL 技術有比較詳細的說明:這裡

另外,曝光補償的單位是 EV (exposure value),不用畫蛇添足說是 "EV光圈值"。


ttlinker wrote:
雖然是這樣說,但我有疑問,如果是「亮的主體在亮的背景之前」,這需要加減EV值嗎?


如果背景和主體靠近且亮度一樣,例如在室內,就完全相信 TTL 就好了。不需要擔心閃光曝光補償。
kmlvli wrote:
另外,曝光補償的單位是 EV (exposure value),不用畫蛇添足說是 "EV光圈值"。



如果背景和主體靠近且亮度一樣,例如在室內,就完全相信 TTL 就好了。不需要擔心閃光曝光補償。


嗯!了解!

這句我是照抄的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說明書會寫「EV光圈值」。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