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01版上的..."用燈神手"們一些疑問....
1.點測、中央、全區等...對於TTL在做補光時會有不同的變化嗎?
2.當想幫主體補光時....採用"後簾同步" "背景明暗"由"快門素"決定.....
那...閃燈補償+-EV時.....是要先以"全區測光"來固定光圈、快門後...再進行"點測"測光得知兩者
差距多少EV再來"增減"補償閃燈值嗎???
3.至於M模式閃燈出力....每一級試試差距多少EV呢????
小弟對於閃燈概念懵懵懂懂...
希望有前輩能解惑!!!
秋水小弟 wrote:
想請教01版上的.....(恕刪)
1.點測、中央、全區等...對於TTL在做補光時會有不同的變化嗎?
ANS:
會!
2.當想幫主體補光時....採用"後簾同步" "背景明暗"由"快門素"決定.....
那...閃燈補償+-EV時.....是要先以"全區測光"來固定光圈、快門後...再進行"點測"測光得知兩者
差距多少EV再來"增減"補償閃燈值嗎???
ANS:
a.
您這些步驟,
是使用 閃燈M模式 練功的步驟,
如果閃燈支援 TTL,
TTL 會自動幫您調好,
頂多拍完後看一下,
加減個 EV 值再拍一次。
b.
對於不會動的主體,
前簾同步 跟 後簾同步 是完全沒差別的。
看您提『後簾同步』......應該是用 C 家相機吧?
3.至於M模式閃燈出力....每一級試試差距多少EV呢????
ANS:
隨您的拍攝習慣。
話說回來,
如果您已經有閃燈,
這種問題自己試試看就好,
何必問人!
因為樓主的問法 本身就不是很嚴謹容易發生給的不是您要的
例如您的問題一
回答[會]是八九不離十, 絕大部分的新機子都會連動, 但這是負負得正的答案
真正的[TTL]是另外有個感應器,是當反光鏡升起時才能作用, 所以原來的測光系統是遮住的, 當然不可能連動
現在的系統都不是我們說的[TTL], 例如我的N家就改用[i-TTL]名之, 只是要告訴使用者使用方式跟 TTL一樣自動,好用---嚴格來說是亂用名詞!此時的機轉根本不是透過鏡頭入射的光來判斷.....
[當想幫主體補光時....採用"後簾同步" "背景明暗"由"快門素"決定.....]--->這句話應該不太對(還是您引用的不太完整)
一級就是一級, EV 增減1....
真的不覺得用看得,您會明白
跟roachc 兄一樣...建議您自己試試看
建議順序
(1) 在室內拍有主體, 跟背景 (ex. 花瓶距離 1m, 牆壁距離4m, 燈光暗些)
(2) 用手動設定相機光圈/快門, 手動設定閃燈出力----> 3個變數, 每次固定兩個, 一格一格調動, 拍拍看, 你很快就懂了
(3)接著用自動模式, 不同測光方式試試
其中(2)如果搞懂, 不同測光都是小變化, 跟[後簾前簾]更無關
roachc wrote:
1.點測、中央、全區...(恕刪)
小弟沒有閃燈......只有內閃
小弟是N家...
由於是"底片"與"數位機"雙修...
深知底片在拍攝上對於技巧需較嚴苛與準確....
故才上來發問.....
否則還是不太敢下手.....
雖然TTL據說很好用.....
但小弟還是傾向"手動值"方式來學習....
所以才來請教各位高手....
如果我沒搞錯樓主的問題("級"的定義), EV差值會是固定的喔
例如 閃燈 [1/2 出力] 跟 [1/4 出力] EV 就是差 1
....................................................................
8/2 02:39 我上面講錯了 把GN跟EV搞混; 不好意思
因為您問的問題就錯了!! 真的很難解釋, 我試試看
例如光圈1.0 曝1秒去照相, 就是 EV0, 跟多亮沒關係
(假設同樣ISO100拍, 很亮的陽光下會超超超超過曝, 非常暗的室內還是有可能不足)
EV是[讓相機感光的"能力","流量開關的大小"] 而不是當下的[亮度]
好比討論台北到台中有多遠
你該問的是[台北到台中是多少公里?(或多少公吋,多少公分,多少公厘)],都可以也都會有答案
而不是[台北到台中是公里還是公吋還是公分還是公厘?]--->題目錯誤
您問閃燈M模式調一級 EV 改變多少, 不是單位不對, 是屬性本身就不對
建議您在去看看名詞的原始定義(google一下), 一如果你還是很模糊, 建議不必鑽牛角尖
目前它不會妨害您進步
(不像古早閃燈有時必須先用算的才能避免失敗)
還是老話, 數位最好的地方就是一試便知.....EV其實要轉一下腦子(當然我數學比較爛, 當時 LOG怎麼都轉不過來)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