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最近手機的鏡頭光圈已經提升到F1.9了

從HTC New One的F2.0 + 光學防手震
到Nokia Lumia 720的F1.9
還有未上市Sharp SH-06E也是F1.9 + 光學防手震


除了驚嘆在手機小小的鏡頭模組上
可以做到如此大光圈+光學防手震結構
也帶來一些疑問,因為手機是固定光圈鏡頭...


雖說電子快門不像機械快門容易有物理限制
但也不可能無限制的一直快下去
(機械快門一般最快1/4000s,高階相機可達1/8000s
而我之前用的Xperia Ray有拍過1/20000s)


那麼,究竟是光圈會先受到物理限制?
還是說會卡在光圈過大,導致拍明亮的東西過曝?
畢竟要再塞進可變光圈太困難
2013-05-20 1:2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手機 鏡頭光圈
SKAP wrote:
那麼,究竟是光圈會先受到物理限制?


你先要看它的 攝像片幅 有多大, 等效焦距 有多大,

換算出 實際焦距 後, 再用 如下的公式 看 手機內的機構安排..

光圈值 = 焦距 / 光圈有效孔徑

如下軟體, 有空抓去玩

pinhole designer
http://www.pinhole.cz/en/pinholedesigner/

SKAP wrote:
還是說會卡在光圈過大,導致拍明亮的東西過曝?
畢竟要再塞進可變光圈太困難

手機應不會用 一堆葉片 的 那種光圈.

搞不好也和 許多小DC 一樣, 只有兩段可調. 這就很偷笑了

SKAP wrote:
從HTC New O...(恕刪)


手機有很多空間,要造F0.5也是可以,只是沒有需要。
以機械式光圈快門的觀念來套用手機的光圈快門,
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其次,
鏡頭要做大光圈並不難,
難的是在這麼大的光圈下還要邊緣畫質好
看一看玩具型小望遠鏡就知道了。
智慧型手機的廠商幾乎每家都在照相的軟硬體下了很大功夫(其實很簡單的..如何讓智慧手機有更多的Fun更生活化那就是贏家).手機包括全景拍攝/HDR/風格模式/個性化等效果都加進去.有如樓主說的手機鏡頭光圈以提升到f1.9.反過來說最小光圈可以縮小到f11-f16那麼取代類單跟微單的日子是指日可待了!
Lumia 920更早有F2.0+光學防手震。搭配PureView 技術,在低光下的拍攝很驚人。
且920的感光元件還比720還要大。

HTC New One的感光元件也是不小了,加上低畫素的表現,手機或小DC也許畫素還是不要太高的好。
roachc wrote:
以機械式光圈快門的觀念來套用手機的光圈快門,
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其次,
鏡頭要做大光圈並不難,
難的是在這麼大的光圈下還要邊緣畫質好

一般DC也是電子快門
但也會用2段式光圈避免過亮的場合
而且DC通常快門也不會讓你設定超過1/10000s
想必其中有所限制,不知手機這種更小更低階為何不同


第2點的邊緣畫質不就是設計大光圈鏡頭的難處所在嗎...
如果畫質更差,那更多成本製造大光圈又有何用
之所以困難就是提升光圈的同時又要兼顧畫質,不然廠商大可以一次跳到F1.9
不用這麼多年來F2.8、F2.4、F2.2、F2.0...慢慢跳


至於樓上說要光圈F0.5也行...在手機連F1.4都還沒用上的現在
與其說超科技不如說是黑科技,辦的到的話廠商一定重金禮聘

個人猜測目前手機鏡頭能做到F1.9大光圈、高階DC也有F1.4的機種
都是受惠於現今科技才能辦到,以前沒那環境是辦不到的
例如改用電腦設計鏡頭,省下很多計算功夫
然後研磨鏡片設備的製造精密度提升,才能造出這麼小又高等級的鏡片
光圈越來越大是好事,可以減輕感光元件高 ISO 研發的難處,照相模組每年都要提高個 0.5Ev~1Ev 的場景適應能力(HDR 也都出來解決動態範圍不夠的問題了),光一直擠感光元件的 ISO 也擠得很累了,光學模組來幫忙分攤一點對消費者是好事,因為得到更好的實質畫質。
電子快門會有CCD Blooming的現象,對於拍照來說受限很多。至於光圈大小,要做多大都可以,但愈大光圈要修正各種像差、色散與提高開放光圈的解析度,所花的成本應該不是這種壽命不長的手機產業優先考量的。
我的感覺是,片幅越小
製作大光圈的門檻就越低
好比M4/3的25mm/f0.95
或是去看看監視器鏡頭
要找比f1.8還大的不難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