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好,因剛逛攝影版不久,對攝影也是一無所知 所以上來發問各位前輩><
請問一般單眼幾乎都會有 光圈先決 快門先決 P模式 A+ 人像 風景 夜間人像 手持夜景 運動 HDR 等等...
一般出遊 拍風景 拍人像 一般幾乎以上模式就可以拍了 那為什麼還要用M模式下去手動調光圈 快門 ISO 包圍曝光等
除了拍星軌車軌需要用到B快門以外 其他場景應用上述相機本身之模式應該就可以拍的很好了吧?
請各位前輩指點我一下這個超新手,謝謝。
憂鬱憂鬱鬼 wrote:
一般出遊 拍風景 拍人像 一般幾乎以上模式就可以拍了 那為什麼還要用M模式下去手動調光圈 快門 ISO 包圍曝光等 ...(恕刪)
用燈會用到M模式~ 比如說A模式光圈固定後,相機算的快門與瞬間閃光結合的曝光值(亮度)不是你要的,所以切換M模式手動調整S來改變曝光量進行曝光的修正,或是假設你已經預先決定了A與S,想要用A的景深與質量或效果,也想要這S的快門效果,那你就把她們固定下來,利用外部光源的修正,已達到想要的曝光值,如果是持續光的補光就用A模式就可以 (我用想的,我沒再用閃光燈 = =,錯誤請前輩們指導,也就是我根本沒用燈的經驗

~包圍曝光是玩高動態疊圖效果(我們人的眼睛看一個高光與暗處的細節大於相機記錄的,或是說眼睛會自動調節,以獲取最大細節, 但相機不能一次紀錄這些明暗高反差的細節(除非相機內建這樣的效果)~ 所以利用獲取多張不同曝光的照片,其明暗細節不同,透過事後軟體以類似圖層的方式,把這些照片~以最多細節的方式疊出高動態的美麗照片),包圍曝光...也可能只是多拍幾張不同曝光值來彌補錯誤的測光
說真的我買無反單眼後也幾乎沒用過M模式~S模式 ~ 包圍曝光(因為我沒買過閃光燈~ S用光圈iso來調(也沒買減光鏡)~ 沒用軟體玩過疊圖 ~)
我的基礎功 隨手拍出喜歡的照片^^
一般大太陽下,
再怎麼假掰的人還是用會A模式,
因為那時的快門跳動範圍很大,
光線充足,反差小,用M模式反而麻煩,
直接A模式增減曝光即可,
當然還是會有人說他無論甚麼場合都用M模式,
就不要理他,這跟騎腳踏車通勤20km一樣意思,
是在練身體健康的,
回到主題,如果到了光線快不夠的時候,
就比較需要M模式,
尤其是在室內,
室內用a模式給測光表拍出來的照片,
只要是權衡式測光,99%比眼睛看得還亮,
這樣就會犧牲掉快門速度,
所以比較需要M模式,因為也可能要用閃燈,
加上如果你用定焦鏡,那M模式就更常用了,
因為很多定焦鏡的最大光圈都不是最佳畫質,
多少會想縮一點,
還有一些明亮反差大的場合,
像是在室內有落地窗,
這樣子拍一定是整個室內黑黑,
窗戶外面一片白,
那你就要用M模式自己控制,
或是用測光系統去控制,
其實甚麼方式都可以,
總之只要是對畫面比較龜毛的人,
都會習慣用M模式,
龜毛是龜毛,不一定會拍出比較理想的畫面,
頂多就是主控權比較多,
M模式能做的A模式就能做,
只差你要怎麼設定參數,
其實數位時代大部分人都是試誤後重拍一張,
沒有M模式比較強的這件事。
只有網路上的人會說他M模式曝光超準,
因為他拍十幾張就上傳那麼一張準的就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