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一篇發表關於攝影的心得文,大約也在兩年前,
而其中多數是分享自己所拍攝的照片…
(抱歉佔用了一點網路資源冏)
雖然我僅是一個愛攝影的網友,
但總是很感激有熱情的網友給予鼓勵與指導,
(也很幸運的不曾遇過令人尷尬不已的發言。)
不論是鼓勵或是指導,
每每看著自己過去所拍的相片(無論好壞),
都讓我覺得,
原來自己的照片可以獲得一些些共鳴,以及還有很多很多進步的空間!
更重要的是,都讓我確信攝影可以成為自己一輩子的興趣。
最近偶而與一些長者聊天,
長輩們常常看著我的相機,總說著:我以前也好愛攝影啊~
然後細數過往的攝影歷程,講的眉飛色舞。
隨著時間的成長,人會改變,也許忙了事業、忙了家庭、多了責任。
興趣可能改變,可能放棄,也可能沒有時間。
有時是無奈,有時是改變了想法。
更沒有對錯。
對於自己,
我只希望自己到了成家立業之後,還可以對攝影保持著像現在的熱忱。
以下,
這篇文章,是希望給自己一個記錄,期許自己每年都可以挑出一些照片,
來認真對待自己對攝影的熱忱。
也希望給新手,或是剛踏入攝影的朋友一點點過往的心得:
(文章內容是自己攝影的一些心得並且搭配過去一年所拍的照片,照片皆有經過LR後製,
並且有些照片可能在其他文章也許有重複po出,還煩請見諒。)
對於我而言,攝影的初衷,真的就是記錄生活。
2012年初就去了一趟九份,希望把在九份看到的山景與模糊的濃霧給捕捉下來


然而隨著攝影的時間與知識增長,
心目中對於單純記錄生活的目的,也漸漸由單純的紀錄,希望變成有「質感」的紀錄,
希望高鐵站的光影可以美麗,

希望小酒館的美酒可以透亮,

希望櫻花,不只是櫻花,

慢慢開始,拍照的目的也擴展到留意身邊的小事物,
留意花花草草,

留意花瓣對稱的姿態,

留意一支獨秀的身影,

開始想要挑戰自己,
讓自己即使相機沒有帶在身邊時,也可以進行心中預期的紀錄,
空蕩蕩的車站,

捕捉路人開心的午後,

路邊的雜草…

又過了一陣子,能有機會接觸到了婚攝,
才體認到專業與業餘在態度上的差別。自己與專業的距離有多大,
過往我總可以慢慢拍,邊拍邊想邊調整,
婚攝,必須捕捉新婚夫妻最經典的時刻,複雜光源,不斷移動的對象,
如何從記錄,到質感,甚至到創作,確實需要專業與敬業的態度才能完成,


有了這般衝擊,讓我體驗到自己基本工的不足,
縱然產生些許的氣餒,
但不曾放下手上的相機,反之開始強迫自己學習「取」、「捨」,
取自己想要的景,捨自己不需要的景。
也許不見得是美景,例如人多的北車,

也許是景點,如基隆的港口,

無論如何,都是思考過才拍的景,
而非見山拍山,見水拍水,而是希望把景致,用自己的觀點呈現。

慢慢的也開始學習後製,
數位的暗房,讓景色成為素材,後製成為另一個創作的過程,
把離職前的最後的景致,也成為作品的一員。

不過攝影在我心中,依然不脫離記錄的功能,
記錄等待帶位時的小燈,

記錄高鐵大廳的雄偉,

記錄車窗外的白雲,

與記錄夕陽,與更多的夕陽,


不知不覺,攝影已經變成一種習慣,
久久沒拿出相機,似乎有點奇怪。
於是去釣魚時,
我也照照相,


一個人在家時,也照照相,

時間一長,心中的惡魔就開始滋長,輕聲對我說,
「既然是一輩子的興趣,砸點錢,真的不是什麼罪惡…」
理智上,總告訴自己m4/3都還沒玩透,何來進階的資格,
情感上,卻已經掏完錢了冏....
所幸上到全片幅至今,仍然持續的拍照的動力,
甚至更用力、更放心的去按快門,
讓自己在換新機的10月,隨性的拍,



午睡看到有趣的景象也拍XD

逛街偶而也能拍,

也帶了相機去不少地方旅行,
去了司馬庫斯,


記錄了好友,

去了小店與街頭,


去了京都,



記錄了旅途上的陌生人,

這些旅程中,
我體會到攝影固然於愉快,
但在旅程中,過度專注在景觀窗與螢幕上,
往往會漏掉真正的風景,也拉大了自己與旅伴、旅途的距離,
即便有再美的照片,也還是比不過,親自的用雙眼欣賞,
在心裡所捕捉下影像、氛圍。
體驗千鳥居陽光的撒落,

竹林道清幽的剎那,

銀杏變化的顏色,

人聲鼎沸的鬧區,

歷史過往的曾經,

喧嘩的夜色,

與熟悉的夕陽,

更不要忘記攝影真正的目的,
也許是種創作,也許是種挑戰,但目前業餘的我,依然是希望透過鏡頭,「記錄」自己的人生。
過度執著於技術與器材之間,也曾讓我迷失掉攝影初衷在何處,
但就像談戀愛一樣,不要忘記自己為何喜歡上對方的初衷。
未來,我希望自己能繼續的按快門,走向不只是記錄的目標,
若有機會,能走向專業的道路,當然,這路還很長。
啦哩啦紮的寫了很多,
其實自己拍的真的不是很好,不免有點老王賣瓜的感覺…
但希望自己在潛水近8年後有點回饋,
因此將心得做點整理與分享,回饋給眾多新手一點點心路歷程參考,
希望有一點點價值,
還請不吝指教。
更謝謝有看完的朋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