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各位大大
各人感覺,白平衡是非常主觀的事情
一般人說 白平衡多準多準~
真正白平衡準應該是現場的光線與顏色如何,就該忠實呈現
所以在黃光下白平衡拍出來人偏黃算正常???
還是黃光下人臉皮膚正常才算正常?
常常看到人家說 CANON 富士 白平衡多準多準~(本身使用無敵兔)
但有時自己想,是CANON 富士色彩是人家愛的 就變成正常了~
實際上是不是不正常~就白平衡觀念感覺就整個錯了方向
打完這個問題,感覺很饒舌~
但就希望能導正一些觀念與探討~
在請版上大大,不吝分享經驗與觀念,謝謝
Herman老師 wrote:
白平衡原本的用意就是...(恕刪)
正解,依照白平衡當初的定義就是
在任何光原下讓相機知道他原本是啥顏色的
人眼可以在不同光源下判斷出大致的顏色
因為人類有學習的機制,而且可以依照周遭環境和其他顏色來進行比對
也會依照記憶中的顏色進行判斷
但是相機沒能有如此大的資料庫可以比對
所以就設定一套系統來判斷不同光源下的真實顏色
這就是自動白平衡
所以自動白平衡會準就是能還原原本顏色
而不是還原成人眼看到的顏色
例如黃燈下的白衣
人眼看到的是些微黃色的白衣
但是還是知道他是白色的
但是相機利用自動白平衡後,就會把你所認知的真正顏色顯現出來
但是實際上眼睛看到的就是黃色
所以分兩部分1.眼睛所看到的顏色(現場顏色)2.認知上的顏色(白色在黃光下你還是知道他是白色)
而相機所呈現的就是第二項,你所認知的顏色,而非看到的
所以白平衡的用意就是呈現該物體的絕對顏色
如果你拿相機拍攝夕陽,自動白平衡作用後(如果準的話)
你會發現拍起來的照片變成白天的了
雖然准但是卻不是肉眼所看到的
因為我們覺得好看的夕陽應該是要黃澄澄的一片
但是也會有誤判的時候
例如拍攝畫面中全都是紅色的草莓(反射紅光)
相機進行測光時會以為你是在紅燈下拍照
因此自動白平衡後顏色就會變淡
因此要自己手動調整K值來呈現出原本的顏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