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買了一個外閃,但是因為閃光燈對小孩眼睛不好
所以一直放在防潮箱裡
(我手上的是GH2+Metz 44AF的組合)
最近打算好好來學閃燈的用法,所以看了一些書
看完的心得是:"用閃燈時先對背景測光,然後轉M模式將背景亮度調整到心中想要的亮度,然後用TTL模式,這樣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
昨晚趁著老婆小孩都去睡覺後在家裡開始練習
卻產生了好多疑問,希望各位前輩可以幫忙解惑:
1. 在(對背景)測光時,我發現閃燈on和off時會得到不同的數字(光圈或曝光時間),那我應該在測光時將閃燈電源打開還是關閉?(我是選擇off)
2. 在測光時用哪種測光模式比較好?為了讓TTL模式下,閃燈的亮度是主體本身需要的,所以我用點測光,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嗎?
3. 相機中的閃燈補償,對外閃也是有效的嗎?
4. 在TTL模式下,我對閃燈補償的概念是"當補償值為0時,對主體所發出的光是正確的亮度,但是把補償值調為-1EV時,閃燈所發出的光會變為原本的1/2"--我的理解是正確的嗎?
5. 關於"先對背景測光",對背景開闊的地方我覺得比較有效果,因為閃燈的光比較不會被反射回來,但是當被拍攝的主體靠牆時,因為牆也會反射閃燈的光,在這種狀況下,要怎樣測光和調整(閃燈或是光圈/曝光時間組合)比較好?
Ora\'s Papa wrote:
3. 相機中的閃燈補償,對外閃也是有效的嗎?
是的, 就我用GF1/GX1的經驗確實是這樣的, 我是用Metz 50 AF-1閃燈.
我也是都在妻小睡著後在客廳架起腳架實驗, 然後比對各種不同光源環境的組合! 期望找出一個家庭拍照的sop, 可以快速可靠的完成拍照過程.
初期我也是如O兄的作法, 參照網路資料的標準流程. 目前我把他精簡成, 開閃燈時依現場背景環境狀況, 手動調整ISO, 例如非常暗的就調ISO800/ISO1600, 主要就看一般沒閃燈時背景要多少ISO才吃的夠光(經驗值). 再來利用AE Lock先對端背景測光, 再lock, 然後重新構圖再拍照. 這時閃燈應該一直是開著的, 這部份可能跟O兄操作方法有所不同, 應該會有影響所以得適當補償相關設定, 我以為這樣可以稍為較快速完成拍照過程.
如果照網路的作法, 先拍張照片, 記起參數切到m mode再調整參數, 拍不好再微調. 我應該在作到旋轉轉盤正要進入M Mode時夫人早就拂袖而去了.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