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判斷lens的透光率

最近想買像機,想問問看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我分辨出lens的透光率高不高,謝謝。
2004-06-15 10:01 發佈
看相機附的鏡頭,最大光圈值是多少.
走過風雨路 嘉義到阿里山 鐵道一氣通 http://blog.xuite.net/sujaushi

胖胖 wrote:
看相機附的鏡頭,最大光圈值是多少.

我想這位大大問的是要測純粹那顆鏡頭or透鏡的透光程度好不好,也就是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光線強度比值.
在消費級相機來說,鏡頭怎樣好也沒有什麼效果

要到專業級相機的鏡頭才明顯少許!

光圈的大少是很重要的,例如一部相機的光圈最大是 2.8 ,另一部是 2.0

在同一時間吸光入 CCD 的是 F 2.0 較多,所以暴光可以較 F 2.8 短

如要玩到 DSLR 級數的相機,就要視乎你的需要而買了!
透光率這名詞用得怪怪的
一般只會針對單片鏡片測定其透光率
"整隻鏡頭的透光率"倒是沒看人這樣用過

會作為光學鏡片,透光率都在98%以上,所以比較透光率意義不大
光學設計,鍍膜等等影響比較明顯
透光率-Transmittance可透過光譜分析儀-Spectrum analyzer來測得,不過你不可能把鏡片,一片片拔下來測吧。如Randolph兄所言,透過鍍膜,光學鏡片的透光率都非常高,可見光385~780nm的transmittance甚至可做到99%以上。不過,這似乎跟選相機沒啥關係,應該是以光圈為主吧。
whaly wrote:

胖胖 wrote:
看相機附的鏡頭,最大光圈值是多少.

我想這位大大問的是要測純粹那顆鏡頭or透鏡的透光程度好不好,也就是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光線強度比值.


這種東西在以前的鏡頭會這樣標示,名為 T 光圈。現在的鏡頭標示光圈皆為 F 光圈。表示的是鏡頭焦段與光圈開孔大小的比例值。不過光線經由這麼多的鏡片再投射到底片或 LCD 上,一定會有光線能量逸散。而 T 光圈則是標示光線從第一片鏡片到底片上的效果差別。在老式或電影鏡頭上,T 光圈和 F 光圈值是不一樣的,即使 F 開到 F5.6,可能實際進光只有 F8 也說不一定。可是現在鏡頭的材質愈做愈好,因此光線從第一片鏡片到底片上的逸散量是可以忽略的,也就是說 F 光圈值等於 T 光圈值。

不過現在有的特殊設計的鏡頭有標示 T 值,像是 Minolta 135 STF F2.8(T4.5),這支鏡頭最大光圈 F 是 2.8,但是實際進光的光圈值 T 則是 4.5。
arnose wrote:
whaly wrote:

這種東西在以前的鏡頭會這樣標示,名為 T 光圈。現在的鏡頭標示光圈皆為 F 光圈。表示的是鏡頭焦段與光圈開孔大小的比例值。不過光線經由這麼多的鏡片再投射到底片或 LCD 上,一定會有光線能量逸散。而 T 光圈則是標示光線從第一片鏡片到底片上的效果差別。在老式或電影鏡頭上,T 光圈和 F 光圈值是不一樣的,即使 F 開到 F5.6,可能實際進光只有 F8 也說不一定。可是現在鏡頭的材質愈做愈好,因此光線從第一片鏡片到底片上的逸散量是可以忽略的,也就是說 F 光圈值等於 T 光圈值。

不過現在有的特殊設計的鏡頭有標示 T 值,像是 Minolta 135 STF F2.8(T4.5),這支鏡頭最大光圈 F 是 2.8,但是實際進光的光圈值 T 則是 4.5。


你所指的"光線能量逸散"是指鏡頭和鏡內的低色散鏡片
Zeiss 用 T* 鏡
Panasonic, Nikon 等 用 ED........

現在的數碼相機都以 F 作光圈大少的計算方法。
leoku_chan wrote:
arnose wrote:

whaly wrote:

這種東西在以前的鏡頭會這樣標示,名為 T 光圈。現在的鏡頭標示光圈皆為 F 光圈。表示的是鏡頭焦段與光圈開孔大小的比例值。不過光線經由這麼多的鏡片再投射到底片或 LCD 上,一定會有光線能量逸散。而 T 光圈則是標示光線從第一片鏡片到底片上的效果差別。在老式或電影鏡頭上,T 光圈和 F 光圈值是不一樣的,即使 F 開到 F5.6,可能實際進光只有 F8 也說不一定。可是現在鏡頭的材質愈做愈好,因此光線從第一片鏡片到底片上的逸散量是可以忽略的,也就是說 F 光圈值等於 T 光圈值。

不過現在有的特殊設計的鏡頭有標示 T 值,像是 Minolta 135 STF F2.8(T4.5),這支鏡頭最大光圈 F 是 2.8,但是實際進光的光圈值 T 則是 4.5。


你所指的"光線能量逸散"是指鏡頭和鏡內的低色散鏡片
Zeiss 用 T* 鏡
Panasonic, Nikon 等 用 ED........

現在的數碼相機都以 F 作光圈大少的計算方法。


ㄟ...T* 是只有指鍍膜而已...ED 則是鏡片...
所謂的光線能量逸散是指,當光從一個介質進入另一個介質時,勢必會有部份的能量(亮度)消耗。當鏡片加上現代技術的鍍膜後,可以比沒有加鍍膜的鏡片透光率更高。
不只是數位相機,之前的 Canon A-1 或早期的相機都是用 F 光圈,上面有提,那是早期電影鏡頭由於透光率不佳,因此需要標明實際亮度落差,而標示 T 光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