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的這本書名是Creative Nature & Outdoor Photography,我被裏頭的幾張照片打通了任督二脈,有些死腦筋的部分也通暢了不少。第一章就當頭棒喝”Learning To See”就指著讀著的鼻子說「不論為了甚麼,你要確定了你的視野與觀點,才能拍出令人難忘的照片(我自己翻的…for whatever reson─ you clarify your vision….不知道出版後會怎麼翻就是了)想到這句話我就拍了一張這樣的照片。

在拍這張照片的主題是「時光的寶藏」,拍攝的主角是台南歷史悠久的長榮中學校舍。主辦單位真的很會整人,我對這種題目很苦手啊!上面那句話說「不論為了甚麼,你要確定了你的視野與觀點,才能拍出令人難忘的照片」我個人的體會是,如果想要別人也記住你拍的景色,至少你自己也要找到印象深刻的觀點才對。到了長榮中學,我和伙伴找不到比較特別的視點,在學校裡繞來繞去終於發現了校車的玻璃剛好可以反射校舍的樣子,寶藏埋在哪裡?寶藏就埋在我們的觀點和觀察裡啊!!

這真的是一本好書,我再去問問甚麼時候會出中文版,有興趣的話我再PM給大家。
然後對這次比賽很有幫助的章節是在講設計的,攝影和設計有啥關聯?書裡講的不是像新聞記者所做的設計畫面,去抓一個甚麼東西,排列甚麼,而是找出場景裡的線條和形狀去安排它。我大三的時候,攝影教授師也有說過類似的話,他拍了很多有線條之美的作品,那個時候的我還不太理解,但這次的比賽裡我拍了這樣的照片。

這個時候的主題是「時光的沉澱」但這張照片並沒有選入我們要交給主辦單位參賽。可是我自己很喜歡,因為在安平的小蚵田聚落,我找到一條彎彎曲曲的路、一棟四四方方的房子,亂亂的草與樹,我把每一個元素安排在各自的位置,並且請夥伴站在很遠的地方當一個小小的、給畫面點睛的人物,來構成一張好像還過得去的照片,雖然我的天空死白成一片了,也沒有好好處理影像後製,但就這次比賽來說,我在清醒的時候都有去思考線條的和形狀等設計元素。
過了晚上八點,拍完蚵棚拍完海,我們去吃了陳記蚵捲,爽爽的迎接我們的第三題「生活的滋味」。去令堂的!這題也太難了吧!生活是人的一切啊,味道也是一種隱喻,但我不想只是拍拍烤肉的煙,海安路邊的酒吧就交差了,生活的滋味到底要怎麼拍啦!

照理來說這題應該要捕捉生活的片段,那片段應該要有點活力,我也想到書裡有說啊,要捕捉那些進行到一半的片段,才能夠展現出該有的氛圍,但身為一個年輕的死小孩,我不是對整本書都會乖乖照著辦的,這本書也不鼓勵我聽話,所以我就自己延伸思考出來,把阿婆顧店的「片段」抓出來。這阿嬤真的很厲害,坐在那裡一動也不動的顧著,這種凝結的片段實在讓我想要把這件是用照片抓出來。請勿停車的牌子好像也說著阿婆的那種態度,她不是那麼需要、想要賣東西,而是把自己的店當作城堡一樣在看顧呢!!
雖然「生活的滋味」是我們最亂拍一通的主題,但這個時候的海安路真的很美,台南的夜不能沒有海安路啊!

海安路晚上的熱炒啤酒攤都是這樣啊!!

市場裡休息的阿北,看電視被我偷拍啦!!
小弟這篇廢文的主旨,其實是想分享這本書、分享台南、分享自己的攝影馬拉松心得。
所以在講一點書好了,整本書最讓我覺得痛苦又快樂的學習,就是最後幾個章節的兩小段文章。前一段作者說我們都是透過人生的濾鏡在觀看世界,而且每個人的濾鏡都是獨特的,如果我們找不到自己所愛的影像,對眼前的景色沒有感動,那就拍不出動人的照片了!後一段話也馬上接著說,「擦亮眼睛,要對周圍的世界抱著開放的態度」。
我個人的心得是,因為景觀窗是封閉的框框,所以我們從相機裡往外看一開始要學的是減法,讓影像變得更單純,更聚焦,可是卻也要同時抱著開放的心情,才能夠遇見沒設想到的東西。讀到這裡,我還是做了一小段延伸思考,「喔,跟擇偶好像沒有甚麼差別啊!」
台南之美我就不用多說了,這個有歷史的而且還繼續活出自己歷史的府城,實在很好吃好玩好美麗,能夠當台南人真的很幸福。在賽程中遭到西北雨洗頭的時候,還有好心的路人過來幫我撐傘,台南人也真的把幸福感傳給別人耶!!因此這次24小時的攝影馬拉松讓我覺得開了眼界,除了離開觀光景點更深入地去拍攝台南,也因為讀了這本書對攝影有新的思考,把這些事情都連結在一起,我渺小的人生就往前邁進了一些。雖然很想要攝影比賽能得獎,但光是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參賽,讀一本好書,到一個好城市,就夠幸福的啦!!!
以下分享我沒有送件的照片,請大家指教!!








拍攝器材:pentax K7 鏡頭用DA35 macro 以及 騰龍的18~250旅遊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