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的簡單疑問:
為什麼有的相機明明成像很清晰,看起來畫質很好,
可是所有前後遠近、上下左右的物體都清楚,反而會讓整個畫面很亂,
抓不到主體是什麼,明明很銳利也分不清景觀、物體、人之間的界線。
而且也沒有朦朧感,單一物件表現不好,也不代表整體看起來就不會不好。
是攝影技術的問題嗎?是新手容易犯的錯,還是機器的問題?還是景深?
我知道景深範圍小,那清楚的地方只有一小區塊,其他太近、太遠的全都會變得很模糊。
但過度強調這種手法,顯得刻意,也斷絕主角和背景的互動關係。
不縮小景深範圍,那原來的問題(畫面和畫質明明都很清晰,照樣覺得很亂...)又跑出來了。
這種怪感覺說不上來,很多實拍隨拍,包括我自己用數位相機拍,都常常犯這種錯,
我很討厭卻又不知如何避免。
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呢?
問題不知道出在哪裡.
(引用照片對拍照的人是種傷害,手頭還在翻照片,就暫時先不轉貼了。)
很奇怪的是,拍單一物件,或是超近拍、拍質感、紋理,這種問題幾乎不會發生
(因為東西就這麼一個,能混亂到哪裡去?
但是需要動用近拍和特寫來拍攝的,通常本身就巧奪天工了。)。
取景越廣闊,難度越高。
大景觀的老生常談,晨昏地坪天際,天雲地海一線間,永遠是個題材。
要拍的獨特很難,但這本來就很美了,要美,不難,只是容易膩了而已。
我想要的,簡言之就是:
"單純又不貧乏,豐富而不混亂"
這種境界對我來說真的很難達到.....
不論專業技術和配備,能夠貫徹這點,多少都一定會有一點存在於世上的價值的。
youcoku wrote:
外行人的簡單疑問:為...(恕刪)
這問題很有趣
"單純又不貧乏,豐富而不混亂"
+1
這和視覺經驗有關
我們通常會希望[輪廓清晰]
也和寫記述文一樣
有人說的好:
"歷歷如繪又不瑣碎散漫"
"根本原因"不是技術
更非景深
而是和文學/藝術素養有關
但這有一大半也是天生的
如果拍照的人無法感受到或[看出]周圍景物的[節奏及韻律]
就只能拍一些多數人認同的美圖了
我看過不混亂的例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