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奇怪,開始地毯式查詢這條街的過去,查到攝影大師郎靜山曾定居在此,中華民國攝影協會會址也曾在這裡,近代音樂團體、社會運動、蕃薯藤等幾乎都有蹤影,溫州街是一條不缺各領域名人的一條街。
四月底剛入手類單NIKON P510,42X鏡頭讓我隨手射月、射日開拓視野外,看了版上機友分享紅外線改機的照片有新視覺效果,加上追風需要紅外線照片,便思索怎麼改機P510達到拍攝紅外線照片。歷經一星期[改機](自製紅外線濾鏡套筒方便隨時射景用,沒有拆ICF)與測試追風需要的紅外線參數外,也構思紅外線照片加入平常紀錄的生態與影像美學的體驗。
昨天中午開始,高氣壓開始發作,台北上空艷陽高照,藍天無雲,紫外線暴表,臨時起意從那篇高中課文提到的溫州街這頭走到那頭的隨興街拍。
亨利摩爾的作品?不是啦,是台灣的石雕雕塑家的作品,我喜歡把她拍成亨利摩爾作品的樣子。

溫州街是台大教授宿舍群的通稱。早上先逛台大校園測試紅外線拍照的特性與效果。醉月湖畔的旅人情侶身影搭配紅外線的植物的墨白與藍天白雲造型的味道真好。

太陽灌頂的椰子樹在紅外線的不錯

醉月湖的紅冠水雞一家子

草地被大雨與人類踐踏缺塊在紅外線下變成了落葉斑斑的秋景

爬牆虎的綠牆與陽光的頂光、郵筒與情侶

鳳凰木的紅外線

雕塑的紅外線與太陽眩光

迎面而來的單車家庭好奇的在紅外線鏡頭前的多望一眼留下剎那的身影

葡萄蔓身下溫州街的天際

葡萄成熟時在紅外線下變怎樣呢?

高單紅外線的溫州街這一頭

這一頭的芭蕉樹真白

溫州街上中小學國文課文有兩次,第一次提到辛亥路切斷溫州街與一些人(指溫州國宅與辛亥路溫州街兩端的台灣村)進到溫州街破壞了象牙塔內文人的私人完整性

溫州街那一頭的開始

溫州街被辛亥路切成兩段的台灣村

公務員人力中心內的景觀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