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man wrote:每顆鏡頭都有不一樣的曲線,這曲線的學名是啥?而虛線跟實線所代表的意義又是啥?變焦鏡頭於不同焦段時同顆鏡頭也會有不同曲線?請板上的大大替我解惑!感謝再感謝..(恕刪)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字面的意義,可以理解為「調變轉換函數」,中國一般都稱為「調製傳輸函數」;日本攝影雜誌(以NIPPON CAMERA為例)上則是把這個圖表稱作「對比(反差)減少率」,這意思倒是比較清楚。不過這名詞實在太拗口,一般還是習慣直接用英文頭字縮寫MTF代替。MTF是ZEISS提出的構想,主要是想要利用這套轉換函數來表達、控制光學系統的品質。我稍微補充一下CONTAX俱樂部上那篇介紹文章的說明:MTF並非將「鏡頭的解析力用數據的方式表示出來」。MTF呈現的數據,就像NIPPON CAMERA攝影雜誌的用法,表現的是「反差、對比(Contrast)的還原率(或減少率)」,而反差和解析度(Resolution)的定義與概念是不太相同的。測試鏡頭的解析力,會使用另一套方法。但,反差的表現的確會影響到解析度。MTF是一個表現鏡頭光學品質相當好的測試方法。不過每支鏡頭,製造廠商因為篇幅有限,通常只公開兩張MTF圖表(通常是全開光圈和f/5.6或f/8,焦點都設定在無限遠位置),以及鏡頭在10 lp/mm、20 lp/mm、40 lp/mm的對比還原率。這是以35mm(135)底片為基準,細心的玩家可以發現:日系光學廠商大多只測試10 lp/mm、30 lp/mm(如Nikon),而小片幅(如OLYMPUS的E系統)的光學系統則會提供更符合高倍放大需求的 60 lp/mm的MTF圖表,而同樣是德國光學大廠,LEICA則有4組曲線,多了5 lp/mm的數值(即5 lp/mm、10 lp/mm、20 lp/mm、40 lp/mm)。實線部分是放射方向(Sagittal)的測試數值,而虛線部分則是同心圓方向(Tangetial)的測試數值。變焦鏡頭部分,則多會提供兩端焦距的MTF圖表。變焦鏡頭的不同焦段也會有不同的MTF曲線,甚至於對焦點設定在最近處與無限遠處都會有不同的數值,所以MACRO鏡頭會另外提供最近處焦點的MTF圖表,以供參考。根據LEICA達人Erwin Puts的說法,廠商在做MTF測試時,在每個光圈值、焦段都會測試,整個MTF測試至少都有200張以上的圖表,光看全開光圈和f/8.0的數值,不太可能「看出」鏡頭的素質(你也不會只用這兩個光圈照相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