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弟對M模式的了解度,僅為測光時,
將EV調至為0,就當做是正確曝光了,
但個人一直覺得若只是這樣,那和AV模式又有何分別?
而且在想,這兩個模式除了每個人偏好不同外,
覺得應該分別有"較適用"的場合或時機,
在找了許多資料後,得到使用M模式的兩個主要原因
1.利用經驗法則,控制測光
2.固定主要被攝體的曝光(尤其是光源很多,變化不一時)
其中第一點,我的解讀是,因為很有經驗,可能直接手動調整,更快速
但第二點的意思是,不太了解?
如果固定被攝體的光源,
在光源發生變化時,不是曝光值也會變化嗎?
那固定曝光又有何意義?
望請前輩釋疑,或有使用M模式其他更深的意含?
謝謝~
cohen735 wrote:
但第二點的意思是,不太了解?
如果固定被攝體的光源,
在光源發生變化時,不是曝光值也會變化嗎?
那固定曝光又有何意義?...(恕刪)
有些時候你的光源是不太會變的!
比方說棚拍,
比方說在豔陽下拍攝橄欖球賽...
棚拍就不用說了,打多少光,很常由拍攝者自己控制。
在豔陽下拍攝橄欖球,你不用因為用A mode,且測光測到球衣是黑的就減EV,
使用拍幾張測光法,找個自己可以接受的曝光數據,使用M mode固定下來,基本上不太需要加加減減EV,
一個是懶前面,一個是懶後面。
懶前面是指,反正我自己決定光圈,由相機給我快門,但是卻還要因為畫面黑白比例不同而加減EV。
懶後面是指,在穩定的光源下,先調整所需光圈、快門,之後在這樣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這樣的數據,管他畫面中黑白比例不同。
個人是懶後面~我才不管測光條上面顯示是在+或-。
cohen735 wrote:
換個說法好了
假設都是用點測光,用M模式啝AV模式的差別是?
點測光 或是不管哪種測光模式對於M或AV/TV/A/P....都沒有差別
M模式只是需要自己設定光圈/快門來達到正確曝光值(或是說測光模式中+/-0的位置)
AV/TV/A/P...則是由電腦自動幫你設定相對應的參數(曝光補償設定為0)
至於
cohen735 wrote:
2.固定主要被攝體的曝光(尤其是光源很多,變化不一時)(恕刪)
假設你要拍攝的人站在樹下臉上只有漫射光,但是樹蔭底下衣服卻是深色的,背景則是大太陽下的草皮
如果用AV/TV/A/P模式拍照的時候因為構圖的關係測光點不一定會在人臉上,
如果測光點剛好在臉上當然臉的曝光會是正確的.
但是如果測光點在衣服上,臉通常會過曝 如果測光點在草皮上臉則會不足
這時候如果不管用哪一種測光方式,先取得一個臉部正常曝光的數值之後固定在M模式下
只要不離開那個環境光源 基本上這個曝光值對於臉部都會正常曝光
當然你也可以當測光點對到衣服的時候把曝光補償設為- 測光底對到草皮的時候設為+
但是這樣加加減減不會比固定曝光值來的方便
cohen735 wrote:
望請前輩釋疑,或有使用M模式其他更深的意含?...(恕刪)
你的問題跟這篇 各種測光模式的必要性? 有類似的誤解,
就是把「測光」跟「曝光」混為一談。
Av 與 M 是「曝光模式」,節錄一下我在那篇文章的回文:
「測光模式要搭配「分區曝光系統 (Zone System)」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不論哪種測光模式,都是測成中間色調的 Ev,
根據 Zone system 再來決定要把這個測到的亮度調到哪個 zone ,
之後才是選擇適合的曝光模式去決定光圈跟快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