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關於 全像術平面攝影


請問,如果要怎麼做才會把照片弄成類似3D呢

會花費高成本嗎?






以下是我稍微爬文整理過的報導以及知識家


全像術仍是廣泛地運用在三度空間光學的成像上。在光學成像中,雷射光束透過光線分離裝置分為兩束光,一束照射到研究物體後反射,另一束照射到面鏡後反射,把此同光源、高同頻性、高同調性且光束行進極為準直等良好特徵的兩束反射光束會集後的干涉結果記錄在高感光度的照像底片上,即完成了全像術記錄(曝光沖洗後的底片稱為全像片)。這些隨著物體外形、觀測角度等不同,在底片上所形成精細而敏感差異的三維立體全像片上呈現出許多干涉條紋(記錄著波動干涉的振幅和相位分布),重新用眼睛觀看全像片時,這些干涉條紋會隨著觀看者觀察角度的變換,而產生隨觀看時間立體變化的效果,仿如原物蒞臨重現。例如著名的「Kiss」全像片,當你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張全像片,結果呈現出不同的表情影像。市面上的雷射貼紙和反仿冒貼紙就是利用全像術的原理製作成的。


YouTube 相關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bze4EDfXsg&feature=relmfu



2012-02-21 1:2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平面攝影
所謂雷射全像術是將雷射與高科技結合,所形成的藝術精品,原理類似一般照相將訊息記錄在特殊底片上,曝光採用單一波長雷射光,記錄的線條可達次微米,這樣精密的攝影過程又稱雷射攝影術。壓印式全像片乃結合雷射攝影術與影像轉換術產生出的商品,圖案的色彩富於變化且具有三度空間的虛擬立體效果,如今已廣泛應用在防偽包裝、防偽商標、禮品、飾品…等。

全像片能儲存立體的影像,與一般的照片儲存的平面影像不一樣。

全像片觀察是以與拍攝時相同的參考光射到全像片上,藉光的繞射而重新形成一個與原物體幾乎完全相同的立體影像。

全像片和照片不一樣,不是以影像原來的形式儲存,僅儲存干涉條紋。因此需要特定的光線,也就是與拍攝時相同的參考光,由特定的角度照射成像,因此觀眾只有在某個範圍內,才能清楚地看到影像。

一般的立體電影是讓觀眾戴上特殊的眼鏡,使兩隻眼睛分別看到具視差的平面影像中的一組,產生立體的感覺。全像片形成的影像本身就是立體的,可以直接看到。

全像片可以儲存大量的資訊,而且可以分多次單獨、不互相干擾的情況下呈現。

全像術原理與發展



Holo在希臘文中意思為「全部」,gram是「圖樣」或「影像」的意思;Hologram 即是完全的影像,亦就是影像中包含有振幅與相位的訊息,在本論文中稱之為全像片;Holography代表全像技術的統稱,稱之為全像術。



由於世界是立體的,藉由眼睛與物體相對位置的改變,可以看到物體不同的面貌,這就是我們的立體經驗。在坊間有多種所謂的立體照片,這些立體照片記載了兩個些微差異的影像,再利用不同的濾光片,讓左右眼睛分別看到不同的影像,如同眼睛看到實物時兩眼視差造成的立體感覺。換言之,前述的立體照片是以人造加工的視差來呈現立體影像。



全像片與上述立體照片完全不同,全像片所紀錄和重建的訊息,與真實的物體並沒有太大的差距。換句話說,全像片是真正地把物體的訊息給重建出來。



全像術整體的發展方向,已由傳統靜態型式的全像片,發展至今日具有動態性(dynamic)、即時性(real-time)和體積性(volume)的全像。應用的範圍也由簡單的影像重建展示(display),發展至全像光學元件(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的製作和電腦全像術(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phy)等;近十年來更由於光折變晶體的廣於研究,使全像術積極地應用於即時動態光學資訊處理,包括相位共軛光學(optical phase conjugation)、光學計算(optical computing)、光學神經網路(optical neural network)、光學聯想(optical interconnection)、光學相位編碼加密(optical phase encode encryption)及全像光學儲存(holographic optical storage)。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