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35叫做全片幅
而更大的120反而叫做中篇幅呢?
dodo111888 wrote:
我是指"中"片幅反而...(恕刪)
全片幅其實是 35mm 在數位機上面因自我膨風而有的名詞,
APS, 35mm, 中片幅等等都是底片時代就已經有的底片大小,
APS 因為片幅小, 所以在底片時代沒有成為主流,
主流是 35mm 片幅,
所以個家的鏡頭都是以此設計,
當數位時代開始之後,
因為 35mm 的感光源件的大小不好做, 成本高,
所以廠商就先挑了一個較小的片幅來製作,
APS 反而成了主流,
但是因為鏡頭一開始都是沿用底片的,
所以因此每顆鏡頭都只用了中央一部分的鏡頭,
視角因此也不一樣, 淺井深也變深了,
而且感光原件較小, 畫質或解析度方面也會有所犧牲,
因此一種叫作 "全片幅" 的名詞開始流傳,
意指相比於 APS 片幅上面裝設計給 35mm 片幅的鏡頭,
在 35mm 片幅上面裝設計給 35mm 片幅的鏡頭才用到了鏡頭當初設計的 "全部" 片幅.
"全片幅" 這個對於講 "片幅大小" 毫無意意的膨風名詞自此開始在坊間流傳.
正確的來說,
Olympus 的 4/3 是全片幅,
在 APS 機上用專用 APS 鏡頭也是全片幅,
但是因為無知, 將錯就錯, 多數人喜歡膨風的結果,
全片幅變成 35mm 跟其他比較小的片幅相比,
用來表現其最大條優越感的專有名詞.
跟周杰倫一樣,
很 "屌" 的.
Alan0123 wrote:
底片機 !! 沒有所謂的 " 全片幅 " !!!
只有數位機才有這種名詞 !!
念點書吧
您說得好!

再補充一點:
在底片機時代,APS 片幅、110 片幅、35mm 片幅、120 片幅‧‧
眾多不同規格片幅的相機,
其鏡頭都是各自設計,互不通用 ←← 重點!
到了底片機後期,35mm 片幅成為底片相機主流,鏡頭群非常完整,
於是在發展數位相機之初,
眾廠商不約而同鎖定以 35mm 片幅用的鏡頭(精確說應該是接環卡口規格)作為發展數位機身的標準,
以利於沿用該廠商已經發展完全的 35mm 片幅鏡頭群,
節省鏡頭的研發經費及時間,
然後,
因為 APS 片幅感光元件的成本比 35mm 片幅感光元件的成本低很多,
到現在仍然是這樣,
於是,在相同 35mm 片幅鏡頭群之下,
DSLR 的感光元件分成:
1.跟原來鏡頭群所支援的片幅一樣大小的 35mm,當然稱為 Full Frame(台灣譯為全片幅)。
2.比原來鏡頭群所支援的片幅更小的片幅,但跟當年 APS 底片片幅差不多(各家廠商不一),故沿用稱為 APS-C 片幅、APS-H 片幅‧‧‧‧
3.未來也許還有其它片幅出現

PS:4/3 片幅,著眼點在於縮小機身的體積,甚至於乾脆取消反光鏡,但是因為卡口專利之故,其鏡頭群必須自行設計,或使用轉接環。
dodo111888 wrote:
為什麼135叫做全片...(恕刪)
以下內容給樓主:
所以全片幅的完整名稱應為 35mm全片幅,
35mm全片幅跟中片幅有什麼關係?......都有片幅這個名詞而已!
我借用一句話來比喻:張飛打岳飛,都有一個「飛」字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