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相機十多年,拿單眼一年多,偶有小小還不錯的作品,常會有人問說是怎麼拍出來的?或是要怎麼設定機身數據或要買哪顆神鏡?殊不知那其實是背後花了時間、苦工及長期美感的培養所呈現出作品。
先不說器材面,因為有人拿了LOMO機或小DC甚至手機所拍攝出的作品,也常有很大的機率是完勝單眼;而更有不少拿單眼的新手,以為從DC換成單眼就可以拍出美美的照片,這其實是大誤而未大悟…猶記得以前同部門同事在迷攝影買相機時,一個月內從Canon G12換成Sony NEX再換成Canon 550D,器材雖實質上升級了,但是他放在Facebook上的作品卻明顯呈現由還不錯-->變差,幾個玩較久的朋友一致認為,並不是相機不好鏡頭不好氣候不好…而是對器材不熟悉及誤解以及缺乏美感…
美感的培養,個人覺得是台灣最缺乏也最不重視的課程,回想以前國中高中時,最可以被犧牲拿來模擬考的是哪一堂課呢?不用說一定是美術課、工藝課、音樂課、家政課、體育課…不重視這些充滿精神、靈性、欣賞力、品鑑力、力與美展現的課程時,也造就出了唸書第一、美感最後的半殘人。原諒我用很主觀的文字形容台灣可悲可嘆又無奈的現實,十幾年來截至目前為止雖有進步,但幅度卻還是遠遠落後其他國家很多,別比歐美了,就連鄰近的香港日本都望塵莫及。香港跟東京是全球排行十名內的”時尚之都”,我實在不敢想像台灣是排在哪…
回到主題,攝影的美感包含哪些呢?以下分段落一一說明:
一、構圖:構圖好壞絕對占了影響作品好壞的6~7成,何謂構圖?簡單來說,作品中的線條分佈、流向、主體大小比例及後續裁切調整、主體的角度、遠近景的分割、水平垂直線的比例、基準線傾斜的角度等等,都是構圖的一部份或是全部。井字構圖或是黃金比例4:3或16:9構圖是一般最常用也歷久不衰的方法,一來是因為簡單易懂好操作,二來是幾乎可以給所有新手構圖進步的最快方式,因此大多數人若能善用井字或黃金比例構圖法,通常拍出的作品不會太差且主體分明又不死板。缺點是,也因為太多人採用了,因而一段時間若沒更多領悟或突破的話,很容易陷入攝影作品呈現的”撞牆期”或是跳不出構圖的窠臼,久了會有種Me,too的感覺。
========2011/08/20續================================================
二、欣賞美感的內涵:先跳出攝影而提到這段,在上面文章提到,在青少年求學期間我們已經犧牲了太多培養美感的正統課程,出社會後呢?現在人太容易接觸聲光娛樂的刺激,舉凡手機遊戲、電影、電視、網路、路上的電子看板等等,一切訊息都如抵擋不住的洪流般無時無刻襲來,也因而人的胃口越來越大也越難滿足,以往電影的票房可能取決於明星、故事、有限的特校;現在若不掛上個3D似乎就少了點潮流,而3D也似乎喧賓奪主地成了部分電影的賣點,兩個小時的視覺聲光刺激,能讓人有所回憶甚至討論幾希?
個人認為,太多太雜的訊息是擾亂心靈及美感培養的因素之一,靜下心來慎選及接收新世紀以來充斥的訊息可以算是第一步。以現代人每天會接觸的電視來說,很優質的節目例如TLC、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動物星球等,節目步調穩定且不論是在題材、攝影、主持、內容收集、精緻度方面都遠遠勝於無聊的八點檔、韓劇、本土新聞、腦殘娛樂節目、低俗耍嘴皮藝人主持等粗製濫造搪塞殘害國人素養的電視。個人尤推TLC,其多檔主題性節目如:美食天堂、瘋台灣、決戰時裝伸展台、度假天堂、1000個必遊勝地、帥哥廚師到我家…從各個面向如食物、建築、衣著時尚、人文、旅遊、品酩、風土節慶、歷史古蹟等等由內而外展現世界之美,讓人們不論是生長在這塊土地,亦或是走出這個小小的海島,都可以多方面地更加瞭解”美”。
另一個較簡單且易於進行的,就是對”聲音”美感的素養。聲音是廣義的說法,細分下去如音樂、語言、機械動力所產生的音頻如引擎排氣管聲、大自然律動的聲音波動如潮浪等,這樣說或許有點抽象,舉例來說,哈雷機車的”三拍響”以及老偉士牌的波波聲,不但是該廠牌及車迷所訴求的”經典”及共同記憶,更是已經成為一種特殊調教設計下”企業識別標誌”(惟新偉士牌機車台灣因環保因素已不復見,不過在義大利當地有復刻板以嚮懷舊經典的歐洲車迷)。法拉利的車廠中,甚至有針對排氣管聲浪調教設計的部門好讓車主可以享受高級跑車低速時飽滿渾厚、高速時熱情高亢特殊的聲浪,這一種”義式的浪漫及執著”迄今為止似乎尚未出現在台灣的相關產業中…
而身處台灣的我們,針對”聲音”或是狹義點的”音樂”美學素質該何去何從?拜網路之賜,現在即使深處台灣,也可以輕易地透過網路電台聆聽世界各地的各種音樂,更甚著甚至分門別類規類好讓使用者輕易選取各種各樣的優質電台,例如很有名的美國WWW.1.FM,裡面個人偏好的Adore Jazz或是50s and 60s,24小時不間段放送且幾乎沒有廣告,單純享受音樂不中斷。台灣當然也有如台北愛樂等,但個人對其廣告份量頗不以為然(相較國外來說)。至於現今中文流行音樂…只能說在其內容質與量上都不斷持續下降中,歌詞中已少見中文字詞的優美內涵及含蓄內斂卻雋永不已的國學素養,取而代之是幾近平鋪直敘赤裸裸的生硬句子。當然不同年代有著不同的流行元素及時代背景,沒有絕對的孰優孰劣,但放眼目前中文歌壇,似乎對於文字美學的素養還是逐漸且快速的走下坡…對於自豪於使用繁體中文的我們,真是既可悲又憂心的方向。
以上講日常聲與光的段落,看似與攝影無關,也跳脫一般攝影書籍上的概念,但主要是要讓大家瞭解美感培養看似困難,其實圍繞於我們生活之中。一個無法欣賞”美”的人,是無法在數位攝影時代,很輕易且低成本拍攝的千百張相片中,擷取、篩選甚至裁切後製出有”攝影美感”的圖片。常有人說攝影就是在玩”光”,個人覺得”YES or NO”,YES因為這的確就是門光學的學問;而NO是因為他還包含了無形的、看不見的人文素養。已故攝影大師郎靜山的作品中,很少看到現今網路上追求的所謂照片銳利度、色彩飽和度、日系風、空氣感(這到底是啥我翻了不少書還是不懂)、大光圈淺景深、細緻光滑幾近虛假的皮膚光滑度等等…但是他的作品,卻是充滿著故事性,可以讓人佇足在他其中一張的相片中細細咀嚼品味再三。回歸攝影的原點,拍照的目的為何?我想每個人可以重新思考並拿起手邊的相機再出發。
攝影的美感(3-4)(章節連結…)
攝影的美感(5-6)(章節連結...)
純粹個人主觀攝影、生活及K書心得...分享給大家,歡迎互相漏氣吐槽求進步^^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