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二張圖


明顯,一張原始一張後製。真的很誇張。
我想拍出對比與層次較為豐富的天空,剛好這幾天上午北部的天氣陰陰晴晴,所以心中蠻希望可以「拍」出來。誰知到了公司已經錯過了時機點,烏雲散去,天藍放晴,因此只好用後製修編。
很多人剛入門攝影,大多都是因為看了很多人分享的影像照片所著迷或感動,震撼著為什麼別人可以?但從底片時代就流傳著「合成與修改」,更別提數位化後的方便與快速。因此越來越多人分享著自己拍或合的影像檔案,也越來越讓人摸不透這是拍還是合。
沒有對與錯,也沒有好與壞,這是我給攝影與後製的定義。差別是你最好兩者都會且熟透。就有如筷子與湯匙,筷子幾乎可以解決所以夾食物的問題,但如果是夾米粒,應該會夾的吃得很辛苦,換上了湯匙會更加順手。夾青菜用筷子,扒飯用湯匙,多美的吃飯時光。
影像與後製也是如此。越是高明的影像與攝影的結合的成品都會讓人分辨不清,因為它們都朝一個方向→「真實」,包含目前蠻流行的暗角,也是真實會出現的東西,只不過很多都是用後製加上去。你若兩邊都蜻蜓點水懂一點,看不破攝影與後製的比例分配,只是一股腦的去追究、傾向於一邊,那你永遠不會知道其實那不是用拍的、也不是用合的,而是兩邊各一半,切開黏一起。
相信版上可以搜尋到一堆討論攝影與後製的文章,也有許多令人驚艷的拍攝技術與後製技巧等著你去發掘。在觀看的同時,希望用攝影與後製的平衡觀念去思索「怎麼做」,才有進步的空間與樂趣。
※影像經過壓縮處理。同步發表於痞客邦11/07/11-淺談 攝影與後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