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構圖下,不同系統鏡頭搭配不同片幅機身時,景深、焦距、物距與光圈的關係

小弟是去年初才踏入單眼世界的新手,
由於對於攝影中各種數與與技術的好奇心使然,
經常來01尋寶,也發現到關於景深的問題是最常困擾新手與產生爭議的,
所以小弟前些日子拜讀了冼鏡光老師的著作"冼鏡光,數位相機:觀念、技巧與原理"
並將E.13~E.15章關於景深和片幅的公式,
用EXCEL做了一番驗證(當然還是以簡化後的單透鏡做為假設),
內容主要是說明在不同鏡頭與不同機身組合如下(以C家為例):
1.APS鏡+APS機身
2.FF鏡+APS機身
3.FF鏡+FF機身

焦距、物距、光圈、景深之間的微妙關係,
希望對於許多徘徊於"景深"迷霧中的同好們有參考的價值,

見下圖:
相同構圖下,不同系統鏡頭搭配不同片幅機身時,景深、焦距、物距與光圈的關係

詳見原圖連結:https://spreadsheets2.google.com/spreadsheet/pub?hl=zh_TW&hl=zh_TW&key=0Am8RYBynhbumdC05MUpzZ0xLbzUtblBqRzJjdXlidnc&single=true&gid=0&output=html

由計算結果,小弟初步歸納出以下結論:
1、光圈與焦距固定的情況下,要有相同構圖,則:
(a)物距:(APS鏡+APS機身):(FF鏡+APS機身):(FF鏡+FF機身)=1.61:1.61:1
(b)景深:(FF鏡+APS機身):(APS鏡+APS機身):(FF鏡+FF機身)=2.6 :1.6 :1

2、光圈與物距固定的情況下,要有相同構圖,則:
(a)焦距:(APS鏡+APS機身):(FF鏡+APS機身):(FF鏡+FF機身)=1:1:1.61
(b)景深:(APS鏡+APS機身):(FF鏡+APS機身):(FF鏡+FF機身)=1.61:2.6:1

3、焦距固定的情況下,要有相同構圖,又要相同景深,則:
(a)物距:(APS鏡+APS機身):(FF鏡+APS機身):(FF鏡+FF機身)=1.61:1.61:1
(b)光圈:(APS鏡+APS機身):(FF鏡+APS機身):(FF鏡+FF機身)=1.62:1:2.52

4、物距固定的情況下,要有相同構圖,又要相同景深,則:
(a)焦距:(APS鏡+APS機身):(FF鏡+APS機身):(FF鏡+FF機身)=1:1:1.61
(b)光圈:(APS鏡+APS機身):(FF鏡+APS機身):(FF鏡+FF機身)=1.61:1:2.59

如圖中計算有任何地方錯誤,
也請各位舊雨新知不吝指教,
另附上景深計算器的連結,歡迎大家驗證看看

最後,再次感謝冼鏡光老師著作對小弟的啟蒙與解惑~^^
2011-06-10 18:19 發佈
攝影要是真像數學那樣
我可會興趣全無呢!

它就像是開車一樣
安全距離要保持幾個車身
每個人感覺都不同
決不是可以用數字去規範的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
只擁有一台相機
把全片幅跟aps的差異分辨清楚
對他們來說也是塗增困擾吧!

當我告訴新手
拍風景用11的光圈取得景深
那只是一個大方向原則
決非一定的數字

並非要爭辯甚麼
只是一點感想跟樓主分享
波比旅行攝 http://bobbyns7.pixnet.net/blog
^^感謝大哥您的分享,
正如您說的確有些人不擅此道,
我個人也認為攝影中構圖、氣氛掌握與藝術感是很相對重要的,
但攝影用的器材也是建立在許多科學原理下的精密產物,
所以我些相信01中也有許多朋友希望由基本原理瞭解攝影,
因此這篇文章純粹是分享給有興趣瞭解的朋友,
提供大家購買鏡頭或機身時的參考,
況且本版不正是"攝影觀念與技術"嗎?^^
就是在一樣的構圖下去選擇器材時

假如是同樣的視角 (等效焦長將同,物距相同,實體焦長不同)

會發現大片幅者使用的鏡頭的實體焦長最長

若是f/number 相等時,就會發現片幅越大的景深越淺 (大家應該都把光圈放一樣在比的吧XD)



假如是同樣的主體佔畫面比率 (同鏡頭時,實體焦長相同,光圈相同,物距及等效焦長不同)

會發現大片幅者的視角較廣,要達到與小幅者相同比例時,需更靠近主體

造成了對焦距離較短,使得大片幅者的景深較淺 (但是透視也會不同,所以前者的比較來得較謹慎些)


而相同鏡頭,相同物距時

片幅小者因模糊圓較小,反而景深較淺 (但是因為換算率所以構圖就跑了,這種的淺景深沒啥意義XD)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