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重貼
"我第一set器材是Nikon, 後來轉會去canon, 兩都都由菲林機玩到數碼機,
關於canon的相不及nikon咁sharp, 是個好大的誤會,
在菲林的日子, 很少聽人有此評價,這些評價的出現幾乎全是由DSLR開始, 大約可以看得出一些端倪, 非事不可單看「表面」.....
以前看過canon出過的文章, 解釋了canon對它們DSLR處理數碼影像的取向, 來源已不記得,
內容大致是說,canon認為越專業的機, 越不應對相機拍攝影像做太多的修飾, 應該將最大的自主性交給攝影師自己決定及處理,所以有經驗的攝影師, 而又用過EOS 1D系列及5D、550D不同級數的canon機應該分辨出來,將剛拍攝完的照片放進電腦、完全不用軟件調校,同一鏡頭, 5D拍出照片感覺是比1D銳利, 甚至, 550D顏色比1D更銳利, 是否旗艦機質素反而最差?
非也, 錯覺來自相機在某程度上於攝取影像及儲存的同時, 已經為相片做了比旗艦機「更多」的效果處理, 令相片較為討好,為吸引最廣大的客戶群, 尤其剛進入DSLR世界的客戶, 未必個個一開始懂如何分別相片質素、或後制的處理原意,選擇相機質素就著重「即時」的結果, 而且是在那個小小的LCD畫面來比較。
驟眼望去, 1D的影像看似contrast低, 原因是canon要旗艦機的相保持最「原汁原味」的影像,
(再詳細D討論的話, 還包括CCD/CMOS上的filter的設計, 也是不同品牌出來影像「味道」不同的原因)
常常有人認為canon的相片較「灰」(反差低)也有很大程度是這原因,
認真觀察, 1D的影像其實有很大的寬容度、顏色的層次有非常細微的記錄,
反而有些相機拍照出來驟眼好看, 但高contrast、刻意増大照片銳利(sharpen)犧牲品是 - 顏色層次缺少、寬容度大減,尤其看原大的人像的面與日落日出的漸變顏色最為明顯。
這種「sharp」(銳利)不是真正攝影所指的「sharp」(銳利), 更不是鏡頭分析力的問題、亦不是影像有沒有對焦準確、有沒有手震那種sharp(銳利),這可說「user friendly」(效果處理)可能較貼切。
這是canon的取向, 即使是同級入門機與其他品牌相比, canon的影像仍是較為保守,
我覺得其他品牌的照片比canon更多效果處理。
那麼「user friendly」是好定壞? 最終答案在於使用者本身取向;
作為攝影師, 十分認同相機在拍攝過程中「影像被改動越少」相片質素保留得越好, 讓後製時更有彈性;
但一般生活拍照, 就未必會花時間在後製上!
至於那品牌相機內置「影像處理」好, 就是個人「口味」的問題,
最好能多拍幾張sample放入電腦看, 就會比較清楚自己喜歡那個品牌, 機身的LCD太細小, 很難分辨照片好壞的!"
轉載自"http://www.av-forums.net/plus/viewthread.php?tid=66942&extra=&page=2"
"我第一set器材是Nikon, 後來轉會去canon, 兩都都由菲林機玩到數碼機,
關於canon的相不及nikon咁sharp, 是個好大的誤會,
在菲林的日子, 很少聽人有此評價,這些評價的出現幾乎全是由DSLR開始, 大約可以看得出一些端倪, 非事不可單看「表面」.....
以前看過canon出過的文章, 解釋了canon對它們DSLR處理數碼影像的取向, 來源已不記得,
內容大致是說,canon認為越專業的機, 越不應對相機拍攝影像做太多的修飾, 應該將最大的自主性交給攝影師自己決定及處理,所以有經驗的攝影師, 而又用過EOS 1D系列及5D、550D不同級數的canon機應該分辨出來,將剛拍攝完的照片放進電腦、完全不用軟件調校,同一鏡頭, 5D拍出照片感覺是比1D銳利, 甚至, 550D顏色比1D更銳利, 是否旗艦機質素反而最差?
非也, 錯覺來自相機在某程度上於攝取影像及儲存的同時, 已經為相片做了比旗艦機「更多」的效果處理, 令相片較為討好,為吸引最廣大的客戶群, 尤其剛進入DSLR世界的客戶, 未必個個一開始懂如何分別相片質素、或後制的處理原意,選擇相機質素就著重「即時」的結果, 而且是在那個小小的LCD畫面來比較。
驟眼望去, 1D的影像看似contrast低, 原因是canon要旗艦機的相保持最「原汁原味」的影像,
(再詳細D討論的話, 還包括CCD/CMOS上的filter的設計, 也是不同品牌出來影像「味道」不同的原因)
常常有人認為canon的相片較「灰」(反差低)也有很大程度是這原因,
認真觀察, 1D的影像其實有很大的寬容度、顏色的層次有非常細微的記錄,
反而有些相機拍照出來驟眼好看, 但高contrast、刻意増大照片銳利(sharpen)犧牲品是 - 顏色層次缺少、寬容度大減,尤其看原大的人像的面與日落日出的漸變顏色最為明顯。
這種「sharp」(銳利)不是真正攝影所指的「sharp」(銳利), 更不是鏡頭分析力的問題、亦不是影像有沒有對焦準確、有沒有手震那種sharp(銳利),這可說「user friendly」(效果處理)可能較貼切。
這是canon的取向, 即使是同級入門機與其他品牌相比, canon的影像仍是較為保守,
我覺得其他品牌的照片比canon更多效果處理。
那麼「user friendly」是好定壞? 最終答案在於使用者本身取向;
作為攝影師, 十分認同相機在拍攝過程中「影像被改動越少」相片質素保留得越好, 讓後製時更有彈性;
但一般生活拍照, 就未必會花時間在後製上!
至於那品牌相機內置「影像處理」好, 就是個人「口味」的問題,
最好能多拍幾張sample放入電腦看, 就會比較清楚自己喜歡那個品牌, 機身的LCD太細小, 很難分辨照片好壞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