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canon不及nikon銳利的誤會 (轉載) - 專業相機不應對拍攝影像過多修飾

更改重貼

"我第一set器材是Nikon, 後來轉會去canon, 兩都都由菲林機玩到數碼機,

關於canon的相不及nikon咁sharp, 是個好大的誤會,
在菲林的日子, 很少聽人有此評價,這些評價的出現幾乎全是由DSLR開始, 大約可以看得出一些端倪, 非事不可單看「表面」.....

以前看過canon出過的文章, 解釋了canon對它們DSLR處理數碼影像的取向, 來源已不記得,
內容大致是說,canon認為越專業的機, 越不應對相機拍攝影像做太多的修飾, 應該將最大的自主性交給攝影師自己決定及處理,所以有經驗的攝影師, 而又用過EOS 1D系列及5D、550D不同級數的canon機應該分辨出來,將剛拍攝完的照片放進電腦、完全不用軟件調校,同一鏡頭, 5D拍出照片感覺是比1D銳利, 甚至, 550D顏色比1D更銳利, 是否旗艦機質素反而最差?

非也, 錯覺來自相機在某程度上於攝取影像及儲存的同時, 已經為相片做了比旗艦機「更多」的效果處理, 令相片較為討好,為吸引最廣大的客戶群, 尤其剛進入DSLR世界的客戶, 未必個個一開始懂如何分別相片質素、或後制的處理原意,選擇相機質素就著重「即時」的結果, 而且是在那個小小的LCD畫面來比較。
驟眼望去, 1D的影像看似contrast低, 原因是canon要旗艦機的相保持最「原汁原味」的影像,
(再詳細D討論的話, 還包括CCD/CMOS上的filter的設計, 也是不同品牌出來影像「味道」不同的原因)
常常有人認為canon的相片較「灰」(反差低)也有很大程度是這原因,

認真觀察, 1D的影像其實有很大的寬容度、顏色的層次有非常細微的記錄,
反而有些相機拍照出來驟眼好看, 但高contrast、刻意増大照片銳利(sharpen)犧牲品是 - 顏色層次缺少、寬容度大減,尤其看原大的人像的面與日落日出的漸變顏色最為明顯。
這種「sharp」(銳利)不是真正攝影所指的「sharp」(銳利), 更不是鏡頭分析力的問題、亦不是影像有沒有對焦準確、有沒有手震那種sharp(銳利),這可說「user friendly」(效果處理)可能較貼切。

這是canon的取向, 即使是同級入門機與其他品牌相比, canon的影像仍是較為保守,
我覺得其他品牌的照片比canon更多效果處理。

那麼「user friendly」是好定壞? 最終答案在於使用者本身取向;

作為攝影師, 十分認同相機在拍攝過程中「影像被改動越少」相片質素保留得越好, 讓後製時更有彈性;
但一般生活拍照, 就未必會花時間在後製上!

至於那品牌相機內置「影像處理」好, 就是個人「口味」的問題,
最好能多拍幾張sample放入電腦看, 就會比較清楚自己喜歡那個品牌, 機身的LCD太細小, 很難分辨照片好壞的!"

轉載自"http://www.av-forums.net/plus/viewthread.php?tid=66942&extra=&page=2"
2011-04-27 15:37 發佈
嗯... 我很有誠意要讀你的發文
但是無奈就是讀不懂耶.....
樓主大意是說 C家旗艦為保留原景物細節
色階對比,銳化程度,不作過大的修正, 將權利交給後製

而消費或進階機種,則有稍重些的處理,所以成像乍看來較討喜

這只是說對了一半, 其實依各家對成像的喜好
鏡頭光學也相對地,有了與之搭配的特性

人都說Nikon利如刀割, 當然不完全是,後面的引擎處理所致
鏡頭本身的設計,就有這種傾向了
當然啦, 銳利本身也是得犧牲一些對比的
(用過Ninkon底片機的人都知道)

另外例如上世紀的 Leica 鏡頭, 可有即銳利又不過份大對比的特性
這也是它上世紀廣受攝影愛好者推崇的主因
也是鏡頭賣那麼貴的道理...

豬太寶莉 wrote:
嗯... 我很有誠...(恕刪)



港式用語看不太懂

可以用普通話闡述嗎

海男 wrote:
港式用語看不太懂可以...(恕刪)


港式用語 比簡體字還難懂意思 ...
至少簡體字還可以用翻譯軟體翻...
更改重貼

"我第一set器材是Nikon, 後來轉會去canon, 兩都都由菲林機玩到數碼機,

關於canon的相不及nikon咁sharp, 是個好大的誤會,
在菲林的日子, 很少聽人有此評價,這些評價的出現幾乎全是由DSLR開始, 大約可以看得出一些端倪, 非事不可單看「表面」.....

以前看過canon出過的文章, 解釋了canon對它們DSLR處理數碼影像的取向, 來源已不記得,
內容大致是說,canon認為越專業的機, 越不應對相機拍攝影像做太多的修飾, 應該將最大的自主性交給攝影師自己決定及處理,所以有經驗的攝影師, 而又用過EOS 1D系列及5D、550D不同級數的canon機應該分辨出來,將剛拍攝完的照片放進電腦、完全不用軟件調校,同一鏡頭, 5D拍出照片感覺是比1D銳利, 甚至, 550D顏色比1D更銳利, 是否旗艦機質素反而最差?

非也, 錯覺來自相機在某程度上於攝取影像及儲存的同時, 已經為相片做了比旗艦機「更多」的效果處理, 令相片較為討好,為吸引最廣大的客戶群, 尤其剛進入DSLR世界的客戶, 未必個個一開始懂如何分別相片質素、或後制的處理原意,選擇相機質素就著重「即時」的結果, 而且是在那個小小的LCD畫面來比較。
驟眼望去, 1D的影像看似contrast低, 原因是canon要旗艦機的相保持最「原汁原味」的影像,
(再詳細D討論的話, 還包括CCD/CMOS上的filter的設計, 也是不同品牌出來影像「味道」不同的原因)
常常有人認為canon的相片較「灰」(反差低)也有很大程度是這原因,

認真觀察, 1D的影像其實有很大的寬容度、顏色的層次有非常細微的記錄,
反而有些相機拍照出來驟眼好看, 但高contrast、刻意増大照片銳利(sharpen)犧牲品是 - 顏色層次缺少、寬容度大減,尤其看原大的人像的面與日落日出的漸變顏色最為明顯。
這種「sharp」(銳利)不是真正攝影所指的「sharp」(銳利), 更不是鏡頭分析力的問題、亦不是影像有沒有對焦準確、有沒有手震那種sharp(銳利),這可說「user friendly」(效果處理)可能較貼切。

這是canon的取向, 即使是同級入門機與其他品牌相比, canon的影像仍是較為保守,
我覺得其他品牌的照片比canon更多效果處理。

那麼「user friendly」是好定壞? 最終答案在於使用者本身取向;

作為攝影師, 十分認同相機在拍攝過程中「影像被改動越少」相片質素保留得越好, 讓後製時更有彈性;
但一般生活拍照, 就未必會花時間在後製上!

至於那品牌相機內置「影像處理」好, 就是個人「口味」的問題,
最好能多拍幾張sample放入電腦看, 就會比較清楚自己喜歡那個品牌, 機身的LCD太細小, 很難分辨照片好壞的!"
樓主說的
我看不懂
不過明白他的意思

上個月買了一本"DSLR銳化奇效"的書
書中針對相機所設定的色彩,對比,銳利度去做比較
建議事後要後製的攝影朋友
最好像機不要設為鮮豔
以免失了層次

不過樓主的標題很容易引起誤會與筆戰
"canon認為越專業的機, 越不應對相機攝取到的影像做太多的修飾,
應該將最大的自主性交給攝影師自己決定及處理"
看起來好像canon比nikon專業
所以留下一些後製空間
其實不論是哪一排的相機都應是如此的
把這篇當做解釋為何canon不那麼銳利
那將會引起更大的爭論




波比旅行攝 http://bobbyns7.pixnet.net/blog
希望不要誤會,之前標題是由原文直COPY過來.其實如果在商業拍攝,不論是在數碼年代或膠卷相機,大片幅相機都會對照片加工.而客戶不管你用什麼廠家器材只要看效果.這是對後製上重要性原因.但對很多相機消費用戶來說亦是只顧看效果.不過過程不重要吧.

個人認為在專業或消費者角度來說,要對自身選用器材最基本理解,不是人云亦云,惰進流言.每家廠家品牌都有不同取向,想像一下那位專業攝師不會用單一品牌相機除非廣告時段,他們會了解每一相機鏡頭性能,特性在不同工作上幫助.對吧



個人認為,每一家的入門及中階相機

內設的對比飽和度,銳利度都會比較高,也就是口味會比較重

這點應該每一家都差不多

而高階機種

Canon希望將後製空間留給使用者來處理

Nikon相對的也是這樣

以D60及D3的色調來說,D60就是特別濃,討喜

而D3則是平淡,但是細節保留的完整


對我自己來說,我也是覺得Nikon比較利

也許是畫素小的關係,也許是鏡頭影響

這些我是不大懂啦,但通常我都會拍NEF或是C家的CR2再回去小修一下

加加對比,銳利(Nikon我也照加),飽和等...


數位時代,機身內及電腦上就能改善

我倒是不擔心~
簡言之 ...

人眼人腦喜歡的是 --- 較高的對比.較高的飽和度.較高的銳利度...等等的照片 ...

但絕大部分實際的環境並不是這樣, 所以按照實際環境所拍出來的, 並不討喜 ...

所以, 有些品牌的相機對於相機拍攝完後內部的處理,
就已經針對人的喜好做適當的處理了 ...

好壞就看人囉 ~~~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