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婚禮攝影攻略-1迎娶前準備



對於幾乎人手一台DSLR的今天,還是看到蠻多人在問婚禮攝影的問題,這個題材真的有那麼難嗎?

其實想要拍的"很"好,真的有難度.因為婚禮的流程是變化莫測的.

如果你不是經驗豐富的攝影者,很多狀況的光影變化或是隨機的反應你將無法反應,錯失很多畫面.

我很讚成郭大爛說的"婚禮攝影就像是一場戰爭",而攝影師就像拿著武器的小兵,如果你對你的武器(相機和鏡頭)不熟練.

你在戰場上陣亡是必然的事.但那就表示武器一定要很好嗎?那又不一定.

總之相機和鏡頭如果是武器,熟練器材的使用才是生存之道.



由於婚禮相關的資料很多很雜,我光構思和整理照片就花了一星期還弄不完.

目前概略整理暫時分成四大部份,分別為:

1.迎娶前準備.

2.迎娶.

3.宴客.

4.其它.

這篇是第一部份.



大家最常問的:到底要用什麼器材才能拍好婚攝?

1.機身:

只要反應比小DC快就可以拍了,這裡的反應快不是指連拍,而是指對焦的準確和快速.

現在隨便一台低階的DSLR都很強,不管在ISO(至少ISO800以上堪用就好)或反應.

最好是有熱靴可以外接閃燈(現在好像也找不到沒熱靴的DSLR了).

至於備機,我個人覺得不需要,我相信你自己比別人還要清楚自己相機的狀況.

如果你是習慣使用中央點以外的點來對焦構圖的人,我建議你要改變習慣,改成全部使用中央點對焦再構圖的方式.

因為大多數的婚禮流程是沒有時間讓你慢慢按導航鈕對焦的.

2.鏡頭:

最好一鏡到底.一方面省去換鏡的麻煩,也可以專注在攝影上.

以棒球來比喻:"守備範圍"在標準變焦焦段最適合.

也就是說(以35mm規格論DX請自己轉換)廣角端在24mm~28mm(拍帶景和活動及團照不漏接),望遠端在70mm~以上. (做特寫用)

3.外閃

最好有一支,除非你確定整場婚禮都不會在昏暗的室內拍攝.

有了外閃,又可以解決另一個常見的問題:一定要用大光圈鏡頭嗎?

有大光圈鏡頭"守備範圍"更廣,當然是最好,但沒有就不能拍嗎?

只要有外閃,用小光圈甚至KIT鏡還是可以拍的,重點還是焦段要適合.

另外,最好是使用有TTL的外閃,是不是神燈或原廠我個人認為不重要.

外閃只是輔助用.整場婚禮也不全都是在鳥七媽黑不見天日的地方拍.

4.輕便

婚禮攝影講求機動性,我想大家也不是藍波,用不著背著一堆器材在身上.

也更能專心在拍照和觀察新人及賓客的一舉一動,最重要的是我不會累死自己.

對婚禮攝影來說,表情,動作和氣氛的捕捉遠比所謂的"畫質"來得重要多了,所以ISO該開就開下去.

我後來用的Tamron B005被很多網友評為大爛鏡,但我個人還是覺得很好用.幾乎後來都是用它一鏡到底.

焦段適合,還有大光圈,防震,又輕便,我不知道它到底爛在哪裡???

一開始我也會嘗試各種鏡頭組合,後來我發現,只要一機+標準大光圈變焦鏡就很好用了.

最多再加一個輕便的標準或廣角超大光圈定焦鏡.

5.用心和溝通才是最好的器材

為什麼很多新人喜歡找自己的親友幫忙拍,因為大家熟,很容易在鏡頭前呈現出自然的表情和畫面.

有些新人比較新潮,可以接受超廣角甚至魚眼的變形,有些也可以接受黑白照片.

但大多數的新人是很討厭照片變形的,所以事前的溝通是很重要的.

新人喜歡什麼?忌諱什麼?有什麼特殊的要求或喜好...,這些都是需要溝通和觀察的.

6.平時的練習

有些人愛拍景,在婚攝用不用得到?當然會.

婚攝就像攝影大雜燴,只要你平常學的多,用到的就越多.

像我平常沒事就愛拍人像,有外拍的場子就會去參加,不但可以練功還可以會友.

整場婚禮的主軸都是由人構成的,所以你說拍人像重不重要?

總之,買了相機,平常有空就做各種不同題材的拍攝,和你的機器熟一點.

婚禮攝影說穿了,就是這些平常瑣碎的人事物的組合.這個在後面的文章會看到.

7.後製

在拍攝時我盡量減輕相機的負擔,一些降噪或什麼耗用資源的功能我幾乎都關掉.

因為我家裡還有一台配備不差的電腦可以幫忙做好這些事.

如果你真的要保險,拍RAW檔就對了.

當然,你如果是堅持不後製的人,我只能說你損失很大.



為什麼寫這篇,純粹是看到很多朋友常常在問如何拍婚攝的問題.

我自己不是多專業,也沒拍的多好,只是正好手上有一些照片和經驗,稍微整理一下流程和心得分享.

希望對想要拍婚攝,又擔心自己器材不夠好而卻步的朋友做個參考.

講一大堆,重點就是:只要你有心要拍,用kit鏡也是可以拍婚攝.

如果只是幫朋友拍拍婚攝,犯不著再花大錢去投資,除非你想靠這行吃飯.

希望拍婚攝不再是有錢人的特權,最好人人都可以拍婚攝.

1.[迎娶前準備]-女方

首先,不管到什麼場地,要先觀察現場的光線和主光源在什麼地方.

有自然光就盡可能使用自然光拍攝,真的需要補光再開外閃.

而一般拍婚禮大多從女方開始化妝開始拍

通常從新秘開始化妝後一個小時開始拍比較適合,因為這個時候新娘至少上了底妝.

可以做一些化妝細部的特寫,也可以著重在與家人的互動.順便和新娘聊聊,讓他習慣鏡頭.


最常拍的就是化妝的特寫,但最好是上了底妝後再拍,除非新娘不在乎素顏照片.


通常新娘禮服也可以特寫拍起來,或是與人物結合拍攝.


家裡的母親姐妹們也通常都會一起set-do,也都可以一起拍起來.總之就當成家庭聚會一樣的心情去拍.


試著變換不同的角度,360度,或是高角度與低角度,像這張的構圖就蠻有趣的.


我一直覺得自然光是最好的光,但是可遇不可求,必要時還是需要閃燈輔助.

室內用光有一個小經驗值:

如果室內有自然光照射進去,ISO開400以上.

如果室內沒有自然光只有人工光ISO開800以上,至於噪訊先不用管它.

有噪訊的照片比手震的照片好多了,而且還有軟體可以修正.

也不必害怕逆光拍照,往往逆光拍起來反而更有feel.

這些平常在參加人像外拍或是拍家人時都可以自己練習的.


新娘家中一些值得記念的小物小品也可以順便記錄下來,像獎狀或照片之類的在等待化妝時都可以仔細觀察拍下.

像這種拍小品的能力相信也是一般喜歡拍照的朋友很拿手的,怎麼拍?還是要靠平常多練習.

平常不管拍什麼,幾乎都可以在婚禮攝影的場合用的到.


舉凡新娘家的家人互動(這個會在第4部提到),家裡的小物,婚禮小物像這張"帶路雞",都可以拍起來.


台灣的一些傳統婚禮植物也不要放過,怎麼呈現就看你自己,



有些飯店或家裡會供應甜湯或湯圓等湯品,這些細小的小品都是可以拍攝的題材.


拍攝時盡量別干擾到女方家人的正常運作,攝影禮節還是要顧,記得不定時回新娘

房間和新娘聊聊天,順便看看妝化好了沒.


新娘換好禮服後,別忘了衷心的誇讚她真的很漂亮,其實真的都很漂亮.


新娘化完妝穿好禮服會將訂婚所交換的首飾全部穿戴在身上,這也是拍照的好時機.通常幫忙穿戴是自己的媽媽或姐妹.




別忘了隨時更換角度拍攝.有自然光就盡量利用自然光,ISO開高都無所謂.


如果你仔細觀察,女孩子在化妝和配飾品時,是相當柔美和細緻的,像這張媽媽在幫新娘戴傳統的紅花.


在拍攝的過程免不了有親友會來拍合照,這個算是基本款的基本功,當然除了這些合照外,做一些特寫也相當不錯.


新娘子除了拍婚紗照外,通常都希望結婚當天的白紗也能拍下來當記念,所以有時

婚攝又要充當婚紗攝影師的角色.其實在國外婚紗和婚禮記錄通常都是一起的.

所以他們收費昂貴,也需要一到兩位的助理,和一大堆的器材,但在台灣這兩樣

是分開的,早期也只有婚妙,婚攝也是近些年才慢慢風行起來的.

所以台灣的婚攝就多擔待吧.




利用窗邊的側光,可以拍人拍的又柔又美.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家人與新娘之間的互動,以觀察者的角色,默默的記錄起來就好.

我不太讚成攝影師去主導拍攝,除非是拍全家福,否則我個人覺得婚禮攝影師的角度就是靜靜的觀察用心去拍攝.


新娘和家人的眼神和親密的接觸,比起什麼鬼影耀光重要多了.


不管是
lowkey還是highkey的拍攝,都有它們特有的感動和視覺效果.


有時結合有趣的時事,像新聞,日曆,報紙等也可以拍出有趣味的畫面.

像這張是凡那比當天拍的.


當然在新娘家或住宿的飯店裡不是只有這些可以拍.

這裡只是以新娘為主所提出的一些參考.



2.[迎娶前準備]-男方

通常婚攝只有一個人的話,大多會從女方那邊開始拍攝.

而錄影師大多會從男方那邊開始拍攝.

但有時候還是會有從男方那邊開始拍攝的狀況,不管如何,士兵收到指令.

就是上戰場打好仗就對了.

通常男方那邊不外乎就是迎娶車隊的佈置和車隊路線及各種迎娶物品的準備.

像這場新人要求在六點前完成迎娶,在冬季的早晨,我的機器幾乎全程開到ISO1600~3200的極限在拍.


這場也是,男方的伴郎正專心的綁著紅緞帶.


同樣一個角度,換白天拍,拍法又不一樣了,你說婚攝流程光的變化大不大?


除了露臉的照片,有時用no face的拍法也蠻有想像空間的.


任務的分配和一些迎娶的物品,像鞭砲,香柱,花束...等都是可以拍的小品.


如果在大清早,盡可能拍出寧靜又忙碌的感覺.這裡高ISO就有用武之地了.用閃燈的話反而會把氣氛給破壞掉,所以到後來,非不得已,我寧可開高ISO有雜訊也不要用閃燈.


有時候男方家和女方住宿的飯店距離很近,就要更早去拍女方完再趕到男方家拍攝.

通常如果女方家離男方家很遠時(例如台北高雄),大多會安排女方前一天先投宿在男方家附近的飯店.

而飯店就成為女方臨時的家.


等一切準備完成,時間到車隊就準備出發了.


其實真的要拍,光一個新娘家可以拍的東西多不勝數.

但我覺得不要太複雜化,因為我並不是那種狂拍型的攝手.

在這裡也只是提供一個大的方向供攝影同好參考.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當然新人也可以參考,既然請了婚攝(不管是花錢還是請朋友幫忙).

就要全力投入"演出",把自己當成當天最閃耀的主角和明星.

如果主角都不投入演出,再怎麼強的攝影師也拍不出好東西的.

ps:使用flickr圖床,內有exif,我不是用最頂級的機身也不是用鏡皇,後期大多用很多人說很爛的B005一鏡到底,和搭一些幅廠鏡.

謝謝耐心看完.

同文載於我的BLOG

------------------------------------------------------
"婚禮攝影攻略-2迎娶"
2011-04-15 22:43 發佈
很仔細且貼切的一篇文章^^
期待後續唷
牽卍話唬爛的嘴砲時代裡~~牠們默默的選擇了當腦殘老梗狗 ."N"ice..."C"ool....."S"o?......"O"rz.......
寫得很好呀!期待接下來的續集
ANAKINPHOTO wrote:
對於幾乎人手一台DS...(恕刪)
感謝分享文~~ 只是個人對於樓主這段話有不同的想法

>>我對於某些"專業"的婚禮攝影師老是強調自己用的是多頂級的機器和鏡頭來炫耀很不以為然.

還有人說用頂級器材才是對新人的尊重,這點我更是嗤之以鼻,就像星爺說的:老佛爺(尊重)是拿來放在心裡的,不是放在嘴上的.如果攝影這個圈圈只有最頂級才能"入流",那窮人是不是沒資格拍出好作品?<<<


如果今天只是業餘或者是親友團,我想這點就不是器材唯一,但如果今天是從事

專業的婚攝,進階一點的器材是對新人的尊重及保障,之前也有短暫持有b005,對於它的表現

也覺得不錯,但當要暗部對焦或者搶畫面時,它的對焦速度真的比不上n17-55的快速及準確

結果呢...拍不少張,但成功的照片張數往往少於n17-55成功率

當然出來的畫面在縮小或者挑選其中的佳作還是沒問題,但如果要完整去看,會發現失焦現象不少

網路上分享通常都是佳作,但給新人的照片是只有佳作嗎?我想應該最起碼完整作品能達到一個

比例完整度以上.....

好的器材可以給新人更多完整的回憶以及保障.....(最起碼看原始尺寸也是像看小圖一樣完美)

故也一定要有備機及備鏡,一定要有二個備份以上的方案



不過我是非常認同這段話>>>總之相機和鏡頭如果是武器,熟練器材的使用才是生存之道. <<<

ANAKINPHOTO wrote:
對於幾乎人手一台DS...(恕刪)


雖然我應該不會去做婚攝,不過,好文分享,加分感謝!
iPhone帶你吃好料 http://www.foodspotting.com/10989-jenny
ANAKINPHOTO wrote:
現在隨便一台低階的DSLR都很強,不管在ISO(至少ISO800以上堪用就好)或反應.
最好是有熱靴可以外接閃燈(現在好像也找不到沒熱靴的DSLR了).
至於備機,我個人覺得不需要,我相信你自己比別人還要清楚自己相機的狀況....(恕刪)

我的媽呀!!~~我只有跟朋友亂拍才會背一台機子出門
而ISO800堪用就好??? 差多囉!! (背景光、輸出本顆粒、閃燈出力回電...)

lcs97 wrote:
如果今天只是業餘或者是親友團,我想這點就不是器材唯一,但如果今天是從事
專業的婚攝,進階一點的器材是對新人的尊重及保障,...(恕刪)


我也比較同意你的說法 (樓主對"尊重"有點過度解釋了)
高價器材不是選擇婚攝的絕對或唯一條件
卻是加分跟給新人的必然選項


高階器材確實有其價值
寬容度階調ISO純淨度就是天生差異
而其他如1系列或D3的雙插卡避險設計,或是防滴防塵防颱風更是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附加價值
至於閃燈:快速回電跟出力的580EX、SB900也對捕捉瞬間有所裨益
(這個瞬間很美~~卡嚓!! ~~~但誰知道下個鏡頭會不會又有爆點?? 回電出力都夠嗎? )
鏡頭價錢也多少反應在鍍膜或抗耀光 (FU對了是很好,但為何要留下沒必要的鬼影耀光?)
當然啦~~
要四平八穩的純紀錄的眼光去拍婚禮、儀式打一打、合照拍一拍~那當然沒差
(甚至放"有fu就好"的大絕)
但若要擺平探照燈又不過分減損畫質
或是需要對焦快速多捕捉些鏡頭給新人~~~有沒有差就自己想

套句我常說的
「背著一台車出去拍照、不是背心酸或裝門面擺好看的」

我對所謂的器材無用論~是大大的嗤之以鼻沒錯
不過器材無用論~~也不排除是低階機身接案業者的逃身門吧


ANAKINPHOTO wrote:
如果你是習慣使用中央點以外的點來對焦構圖的人,我建議你要改變習慣,改成全部使用中央點對焦再構圖的方式.
因為大多數的婚禮流程是沒有時間讓你慢慢按導航鈕對焦的.


我倒覺得千萬別改變習慣
你該買台周邊對焦點對焦也很兇悍的來拍才是正解
中央對焦直拍也有其限制 (構圖彈性、照片尺寸縮減等等)
移動再構圖~~~更容易讓你錯失好畫面 (婚禮不是擺拍)


ANAKINPHOTO wrote:
3.有了外閃,又可以解決另一個常見的問題:一定要用大光圈鏡頭嗎?
有大光圈鏡頭"守備範圍"更廣,當然是最好,但沒有就不能拍嗎?
只要有外閃,用小光圈甚至KIT鏡還是可以拍的,重點還是焦段要適合.


一定要買外閃,但有外閃跟大光圈鏡是兩回事
我會覺得兩者缺一不可
多吃進來的背景光~會讓畫面更協調與溫馨 (閃燈硬拉的照片很難看)
焦段適宜、景深夠~~光圈開下去就對了 (當然也不是一路暈到底~)

-----------
其他還有好多(例如B005那段、耀光、還有我會覺得"溝通"不是最好的器材而是最基本該做好的事)
~~但再講下去會讓人覺得我是來踢館的 (非高手~~純討論啦><)
能提起筆來分享算是好事
但也許算我多事,因為我覺得一知半解的知識、會比全然不知還恐怖
-------------------
重看了第三次~~
我覺得樓主改個標題、問題會比較少(因為這種"拍完"會跟想要拍出好作品的拍法有相當大的出入)
(("兼差拍婚攝"、"親友婚攝拍"、"沒請婚攝怎麼拍"或"婚攝簡單拍"..都比較符合貼圖內容跟論述))
就像是吃完吃飽,跟吃好、吃的津津有味的分野一樣
推~~
個人很欣賞ANAKIN的廣角端的構圖(出清廣角鏡的人像那篇)
總是感覺他的作品不是超級唯美做作的那種
但是畫面和構圖就是有故事性

樓上lcs97大大也很中肯的分享了一些看法
個人也認為好的器材能夠保障較多作品的數量,畢竟想拍的畫面、就希望能夠到手
而不要事後檢視成果、徒增幾許無奈的嘆息
不過,個人認為至少ANAKIN是拿了顆大光圈的標準變焦鏡、而不是拿了顆各項技術指標差距甚大的KIT鏡吧
要是拿了顆KIT要去拍婚攝,或許比較適合拿出來討論一下,個人首先會非常欽佩他的GUTS

個人也在這篇當中受益匪淺
印證許多過去所得的經驗
尤其是「高ISO就給他開下去」這樣的堅持,婚攝畢竟是「紀實」

樓下前輩請繼續...
我覺得同理心
如果是專業婚攝 想像一下你變成新人角色
請來的婚攝用300D+18-55來拍婚禮 或是婚紗照 感覺會如何?
大家皆大歡喜就好 沒有什麼認不認同的問題
好器材有些時候 在嚴刻的環境下 多少會較省時省力 尤其一些重要場合沒辦法重來一次的情況
要不然使用DC 來當等婚攝主拍 主要器材 也是可以
我知道我這樣寫一定有不少拍婚攝的業者會不滿.

這是預料中的事,也是這個業界一直存在的問題.

我也將文章做了部份的修改.

昨天才跟一個在做婚攝的朋友聊了二個多小時.

今天台灣的婚攝已經到了競爭到割喉割到斷老狗變不出新把戲的境界了.

那來聊一下今天的婚攝業者的手法和現狀好了.


1.強調器材高檔,給客戶灌輸有高檔器材才是好照片的觀念.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到最後有些新人作品也不看,打電話來直接問:你用什麼器材?

這真是一種很糟糕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客戶不懂.

那客戶不懂這些婚攝葫蘆裡賣什麼藥,我就剖開給大家看.


2.由於婚攝的流程始終就是這樣,大家除了下猛藥在後製和手法上做變化外,真的也變不出什麼新把戲來了.

可以抄的大概都抄完了,剩下的就是新人和場地不一樣而已.

我想是該讓婚攝回歸到平民化的時候.反正現在有DSLR的人很多,何不就公開拍法和流程.

因為太多人在問怎麼拍婚攝這件事了.畢竟不是每對新人都有大把鈔票請婚攝.


3.惡性競爭,同業攻擊.這個早已不是新鮮事.攻擊的手法更是千奇百怪.

我今天整理這些文章,我朋友說我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會中槍中不完.

但我倒不認為,我反而認為將自己拍攝婚攝的經驗公布出來.

讓更多人清楚了解婚攝到底在拍什麼?對器材的需求真的非頂級不可嗎?

婚攝的技術門檻真的有那麼高嗎?就像很多技術文章公佈在網路上.

但就真的每個人都做的到嗎???那也不一定.


拿好的器材可以更順手的拍出好的東西,但是不見得一定要好的器材才能拍出好東西.

這篇主要是寫給一般想要自己幫親友拍婚攝的人看的.

誰不知道高階機的高ISO純淨度漂亮?但問題不是人人都有那台高階機.

而好的照片就一定要是純淨度高的照片嗎?那麼森山大道那種粗顆粒的照片都可以丟了.


婚禮"記錄"原本就是很單純的家庭生活記錄.只是後來被炒作一種商業行為.

我最想說的是:手上有相機的朋友,真的想拍就放心去拍,就像家庭出遊一樣的拍不用有什麼壓力.

只要大家把流程和可能會遇到的光影變化狀況弄清楚,不必再浪費錢去追求什麼高階機.

一開始甚至可以用模仿的無所謂.只要是日後親友間可以拿來回憶都可以是好照片.


但是如果新人的預算充足,還是可以花錢去請專業的婚攝幫你做記錄.(所以專業婚攝不必急著開砲打我)


在媽媽或阿罵的那個年代也沒什麼花俏的記錄,但一張老照片就很值得玩味.





我很喜歡星爺的電影,在食神裡有個梗也說: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拍出好照片.千萬別浪費了你手上的相機.







✿the truth is out there✿ http://anakinphoto.pixnet.net/blog
ANAKINPHOTO wrote:
我知道我這樣寫一定有...(恕刪)


當呈現出來的作品是新人很滿意的,我想應該不是問您設備如何...

日前剛好有機會遇到一位新娘,她新婚在屏東請了一位知名度很高的"日本人"婚攝...

(從北部請下來,應該花不少錢)

她說她二年前看電視訪問就想找他了,我在那位婚攝網站上看不到設備說明

但新人還不是一樣會花高價去請他,(跟我說只花4萬在婚紗上其它費用留在婚攝上..)

今天只要是收費就是商業行為,在商業行為當中本來就要去呈現給人的價值感

不管是作品上或者是設備上,本來就有消費者去取捨

設備這種東西對於我個人來說,是希望在自己能力範圍中去提升到一個程度

只是為了不錯失新人的回憶以及美好的畫面

在進步的社會裡面,人的要求眼光也是一直在提升

我相信不用好設備也是可以呈現很好的作品,但我更相信有更好的設備

出來的作品能更讓自己滿意,也能讓新人更滿意不是嗎?

不要自己設限,提升有很多種方法,技術是一種、設備也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

事情都往正面去看不是很好嗎??提升設備有錯嗎?用初階相機有錯嗎??

最後那是這段話

樓主說的>>>總之相機和鏡頭如果是武器,熟練器材的使用才是生存之道. <<<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