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疑問))請問各位攝影大哥大姐們!



前幾天我在我們家頂樓拍攝星軌((第一次拍!

拍完結果看到照片裡面,上面兩個角角的地方變成這樣子! ((如下圖

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說明拍攝情況:

使用器材:NIKON D80 + 腳架

鏡頭資訊: 18-200mm f/3.5-6.3 G + 遮光罩

ISO感光數值: 100

光圈大小: F11.0

曝光時間: 3000.1" (秒) 換算:50分鐘



疑問))請問各位攝影大哥大姐們!
圖片說明: 原始圖片 無後製 僅縮圖!!!

不知道為什麼角角會出現紫色的....??

是相機的問題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因為是第一次遇到這個情形 ><" 好怕是不是相機有什麼問題....




請攝影大哥大姐們 幫我解惑吧!!!


感謝 >""""<
2010-08-16 0:12 發佈
以前有看過這類問題,是感光元件過熱造成
數位相機長曝過久的現象,屬相機問題(但非不正常現象)

數位相機長曝過久的現象,屬相機問題(但非不正常現象)

屬相機問題(但非不正常現象) ?? 這一句有看沒有懂....
歡迎光臨
ocweu wrote:
數位相機長曝過久的現...(恕刪)

屬相機問題
也就是相機的問題

(但非不正常現象)
但不是不正常的現象,也就是說是正常的現象
這是CCD的宿命,記得30分內(好像是)開起消雜會好一點。不過電要夠飽,重點是拍都來不及了哪還有時間消勒。
aeies
Raikkonen Liu wrote:
屬相機問題也就是相機...(恕刪)



xariesx wrote:
這是CCD的宿命,記...(恕刪)



所以說 這是 數位單眼相機都會的這樣子嗎???


任何一台 只要長時間曝光 CCD 和 COMS 都會出現像這樣子的情形嗎?


不好意思 因為第一次遇到這樣子的情形, 很緊張 是不是自己的相機出了問題....
歡迎光臨
ocweu wrote:
所以說 這是 數位單眼相機都會的這樣子嗎???
任何一台 只要長時間曝光 CCD 和 COMS 都會出現像這樣子的情形嗎?
不好意思 因為第一次遇到這樣子的情形, 很緊張 是不是自己的相機出了問題....

也不能說任何一台都會這樣,因為每家的技術、機身等級不同,狀況也會不同
數位相機需要耗電感光,所以時間越久影響程度越大
D80有這種情形是正常,但其他牌子或不同等級機型在相同曝光時間可能結果就不同
qovop wrote:
也不能說任何一台都會...(恕刪)


為什麼整片的感光元件長曝~
卻只有左上、右上兩個角落產生紫光?
下面怎麼沒事?

==============

自問自答的搜尋了一下
有人說是"放大器輝光",詳細內容站上就有討論
有人說是電池發熱造成,改用電池手把會減輕這情形

但最終解決方法都是開啟除噪,就不見了。
xariesx wrote:
這是CCD的宿命,記得30分內(好像是)開起消雜會好一點。不過電要夠飽,重點是拍都來不及了哪還有時間消勒。...(恕刪)

一般都是事後處理吧
曝光30分鐘
處理雜訊也就要30分鐘
會等到花轟耶
「數位」時代要善用「數位的優勢」,將「底片」的攝影方式套入數位攝影,可能會帶來其他問題。

樓主的問題我分為下列2個相關知識來說明:

一、減去Dark-frame:

ccd或cmos感光元件是非常靈敏的裝置,除了從鏡頭射入的光子訊息之外,在他週邊環境的能量也會一併被紀錄下來,在長時間曝光時,以往都是再拍攝一張同樣曝光時間的Dark-frame(暗電流相片),這張就是將快門關閉或鏡頭蓋闔上暴一張沒有光子進入的黑暗相片,然後在電腦軟體上將拍攝影像與對應的Dark-frame相減,就會得到一張乾淨的相片

在數位相機上有相同內建功能我們稱為NR(Noise Reduction),啟動NR功能後相機會自動做Fixed Pattern Noise Reduction(固定雜訊消除法),例如曝光10分鐘,它會自行產生10分鐘Dark-frame做相減運算,所以總共要花費20分鐘初頭才能完成曝光10分鐘的存檔。

也許有人會問,那我可不可以拍一堆10鐘相片之後,只拍一張10鐘的Dark-frame來作處理,答案是可以,但是拍攝這一堆相片和這張Dark-frame時ccd的溫度要恆定一致,這一點幾乎對於市售非天文專用的數位相機都是不可能的,DSLR必須經過改裝冷卻恆溫才辦得到,所以還是乖乖拍一張減一張吧!如同9樓leecheelin說的:「真的會讓人花轟」


請參考:蔡逸龍先生(bill)的網站

http://home.pchome.com.tw/service/tsai_bill/Astro/IPP/IP_bill.htm
http://home.pchome.com.tw/service/tsai_bill/Astro/AstroBill.html

二、善用數位處理的優勢,疊圖處理:

非天文專用數位相機不耐長時間曝光,這是已既定的事實,那有沒有方法可以避免呢?答案是:有。

在底片時代,為了要增加相片上的訊噪比,有一種在暗房放大機上的技術叫做「疊片」,把拍攝同樣目標的二張底片,疊在一起放相,可以顯現出底片上僅用一張底片放相所看不出的微弱細節,但是要把二張底片上所有的星點一致的對準,那可不事件容易的事(雖然技術高明的還是有疊到4片的),但是在電腦上這變得輕而易舉。

早在5年前德國天文同好已經開發出這樣的程式了,疊上個300張都不是問題,重點是:他是免費的

http://www.startrails.de/html/software.html


利用疊圖技術,不僅可以除去長時間曝光所帶來的困擾,更進一步的優點是,可以在滿是光害的市區拍星軌,因為他可以只疊合星星的部份,背景的部份不會被疊上去。例如曝光1分鐘天空的背景顏色是您可以接受的「暗」,那您就拍攝1分鐘x60張,疊合後等同於一張曝光60分鐘的星軌,不用在費工的跑到高山上。

ps:拍星軌不要一味的縮小光圈,光圈要適當得放大,才可以拍到很多星星,光圈的取決在於「背景」的亮度。

以下是8/12-8/13鹿林天文台利用該程式疊合英仙座流星雨的影像,用監視攝影機抓下來疊的喔(攝影機是WATEC-100),您可以看到疊片的過程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MPG_d5sTjQ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