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如何拍閃電嗎?還有該注意哪些安全事項?以下整理出一些心得,供大家參考交流。

天色昏暗之際突然雷電交加,強烈的閃光在陰沉沉的天際非常明顯、耀眼;這就是閃電,大自然最富戲劇性的即時表演,也是風景攝影中相當可遇而不可求的攝影主題。
拍攝時,應先了解閃電的特性,以及基本的曝光技巧,不錯過任何練習的機會,運用觀察力,適時按下快門補捉那一瞬間,才能獲得好作品;當然,好運氣也是非常重要的。雖說我們不能要求老天將閃電打在哪裡,但有了純熟的拍攝技巧,才不會錯失良機。
閃電的拍攝步驟:
1.選擇拍攝位置
拍攝閃電大多是在夜晚及天色較昏暗的時候,才能顯現閃電的美麗形態;因此,除了閃電本身之外,構圖時也要將場景方位及搭配景色一併考慮進去才行,否則若只拍攝天空中的閃電,畫面會顯得比較單調而無說服力。
拍攝高亮度的閃電,需要運用長時間的曝光技巧,並考慮配景的光線影響。建議平時就可以為選景多作準備,並可先從居家附近找起,例如有都市夜景、高架道路、橋樑、河道、港口等建物做為前景的拍攝地點,搭配效果更佳;當閃電翩然降臨時,才不需要「四處流竄」,畢竟臨時要尋找適合的場景,並不是那麼容易。
TIPS 為何白天不能拍
其實無論白天或夜晚都有閃電。白天由於背景光線太亮,閃電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而且速度非常快。等你看到閃電,才要按下快門,閃電就已經消失了。所以最好利用夜晚拍攝,拉長曝光時間並預先曝光等待,才容易捕捉到美麗的閃電。
2. 注意拍攝季節
以季節來說,夏季是閃電較多的時候;不管閃電是在雲端以水平方向擴張,或是由高空向地面打下來,溫度高、對流旺盛,閃電的力道也就愈大,頻率也更高,可以增加拍攝的成功率。
3. 器材之準備
相機需以B快門來拍攝,故須搭配使用快門線;鏡頭焦段則建議使用廣角鏡或標準鏡為佳。此外,強韌穩固的腳架也不可少。另建議準備黑卡,可用以遮擋鏡頭讓相機暫停曝光。
4. 拍攝時的設定
構圖完畢後,可先試拍地景來進行拍攝設定測試。建議將相機設定在ISO200、光圈值F5.6,並以地景的曝光值為基準,測試應曝光的快門時間(大約在2~10秒不等,以亮部勿嚴重過曝為原則),並在此曝光時間內補捉閃電夜色。
光圈大小可控制閃電的粗細,光圈大線條就較粗,光圈小線條就愈細,所以也要隨時檢視拍攝結果,適時修正設定參數。
5. 估算閃電頻率及出現位置
建議先觀察閃電的頻率及出現的位置,適時按下快門;尤其在雷電交加的夜晚,比較容易預測。
拍攝時如有使用黑卡遮光,總曝光時間應為地景的曝光時間加上遮光的時間。假設地景曝光時間需10秒,黑卡用了二次,分別是2秒和3秒,總曝光時間就需要花15秒。
TIPS 黑卡的使用時機
拍攝閃電時,往往僅出現閃光而未見閃電,因此須使用黑卡遮擋鏡頭遮擋閃光,以避免過多閃光使得天空雲層的部分過曝。
構圖技巧:
閃電的速度很快,由於人眼在昏暗處時對光的反應特別敏銳,很容易感受到它那瞬間的震撼力;如果想要拍攝如
此快速的閃電,必須利用長時間曝光等待閃電來臨,拍出閃電如樹枝狀佈滿天空那樣的氣勢。
01 主題和地景的搭配

閃電大多出現在上空雲層間,為了突顯空中閃電的美麗與威力,應取局部地景來做構圖平衡。一方面,可以表現閃電在空中的高度及瞬間放電的震撼力,另一方面可以做為發生地點的環境說明及對照。
02 掌握最佳拍攝時機

為了避免過多閃光使天空雲層過曝,拍攝閃電時須使用黑卡來作區隔曝光,且頂多一次閃光加上一次閃電打完後,就要立刻放開快門線,停止曝光。
本圖就是閃電不明顯,而閃光卻閃了二三次的結果,以當時的情況來說,再多一次閃光,則會曝光過度。
帶狀閃電
本章節大部分是雲間閃電,也就是在雲間交互放電的情形,在雷陣雨末期最為常見。
這種閃電極少會降至地面,對地面來說無破壞性;且出現次數頻繁,雷聲卻不大,屬高空放電的情形。
帶狀閃電也是最漂亮的閃電之一,通常會多路往前展開,整個閃電通路開通後,就像一棵高掛在雲端的樹枝般,相當耀眼。
03 自訂白平衡表現不同氣氛


自訂不同的白平衡,會產生不同的色調,改變影像整體給人的感覺。偏暖調時能與人造光源結合,烘托出整體氣氛,而偏冷調時則更能呈現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詭譎奇異之感。
閃電注意事項:
注意自身安全
閃電有一種驚心動魄的美,但是它挾帶著強大的能量,愈想親近就愈是危險。
拍攝時,應盡量尋找有遮蔽物的場所作掩護,例如從建築內或車內往外拍;空曠的地方如有高聳的物體,例如大樹、旗竿等,容易導引雷擊發生,應避免靠近;身上也不要配戴任何金屬物質。
如果打雷時已經置身於戶外,便在風暴來臨前給自己找個可以安全的藏身地方,並確保相機和自己不致被暴雨淋濕。由於閃電常伴隨著暴風雨,遇到快速飄動的雲系時,盡量避免在下風處拍攝,以免雷電愈來愈靠近自己,引發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