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5 全景拍攝採用連續快門拍照方式; 跟TX系列的安靜全景風格(前期製作)不一樣.
新的韌體V02更新後多一個3D全景模式.
原本的2D靜態全景圖有STD/WIDE兩種糢式.
新的3D全景提供16:9/STD/WIDE三種模式.
其中3D拍攝的圖高為1080px, 相容於 FullHD TV,2D全景高為1856px(單張靜態最高約3056px),
在3D全景拍照模式除了有JPG圖之外, 會產生 MPO 檔.
MPO檔是Multi-Picture Object圖檔, Fujifilm 的 W1 最早支援,
現在 NEX5 不是採用雙鏡頭的方式達成立體影像的要求.
如果讀圖軟體不支援MPO可以將副檔名改成JPG,這樣可以看到side-by-side其中一張.
如果你是想自行研究, 可抓stvmkre.exe(動態)/stphmkre.exe(靜態)軟體自行開啟檔案,
來比較side-bye-side圖檔左右兩圖的視角差異, 目前Youtube上傳3D影片格式也是一樣的.
延伸閱讀: http://www.cipa.jp/english/hyoujunka/kikaku/pdf/DC-007_E.pdf
201007-2e240e62ade3a02f1ccf39fcde970aa3
ps.不好意思由Sony相機的3D技術改成"消費型數位相機之 3D 技術",因為接下來有控要介紹Fujifilm的3D技術.
所以3D的運用未來應該會在DC上普及
Sony 的 Sweep Ponorama 運作原理
是以短幅連拍方式接合, 而3D則是利用視差原理,
3D圖若以感光面板中間取景(HX5V實驗如是), 以向左之全景為例,
那麼此刻右邊取到景像的將是"下一刻連拍中間取景"之"左眼視角".
而"下一刻連拍中間取景"即為"右眼視角"
用文字圖亂畫一下概念...
A B C D E F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第1次相機位置拍到的右邊=看B之左眼視角
當在Sweep Panorama時向右搖鏡
第2次相機位置拍到的中間=看B之右眼視角
之前發表時查過01還沒有人寫MPO
後來聽聞有人教stphmkre軟體
應用的部份可以參考網路資料
而本篇比較屬於概念的部份(若有錯請指正補充)
而Sony 的 3D Sweep Panorama會產生一張2D的圖和3D的MPO
2D圖即是取用MPO中之左視角
內容大概是這樣(以羅東夜市旁某國小為例)
可以看到第一根黑柱與左邊柱子間的黑影間格
右視角因為偏右邊,所以間距變小,
(其它可以觀察的是斜線條的角度)
左視角

右視角

動態變化差異

過幾天再來介紹使用Youtube 3D展現 Sony 3D ISP(MPO)的方式...
先用 Youtube 來展現 Sony 的 ISP 全景圖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同時可以利用類似的的方式達成多角度觀看的3D立體影像
並可直接在相機上"搖動播放"達成類似3D照片的效果
而此3D照片除了立體之外,仍有動態效果,
立體為景物的深度與角度關係(如背景與前景的錯位), 而動態效果是某角度取景時, 被拍攝物體動態變化(比如說人舉手),
至於原理跟Sweep Panorama一樣是用拍攝角度之視差達成的(不是雙鏡頭)
如(D)之主體由轉動產生不同角度的拍攝景像
(D)會出現在不同的背景當中
比如角度1則(D)會出現在六
角度3則(D)會出現在五
角度5則(D)會出現在四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A B C (D) E F 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4 5
如果推論沒錯,搖動播放的角度跟當初拍攝的角度應該是對應的
比如說當初是向右拍, 當相機播放時後向右搖動, 就是看到由1至5的影像
比較須要注意的應該是整個取景角度之中間景像會成為主體(跟HX5V一樣全景羅盤方位角度是以中間為基準)
或許有其它設定, 要等屆時實機實驗.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阿花仔 wrote:
請教3D攝影機得對焦點?
一般3D攝影是利用眼球的距離有視差而成,所以攝影機有兩個鏡頭,
這兩個鏡頭所攝影出去的角度,是最終會有一個交集點,還是為兩條平行線?
再麻煩各位專業的前輩解惑,謝謝!
在外玩, 簡單回答.
一般而言是採用平行
但如果對焦點約在10公尺左右
一樣可以很"準確"設定
因為到最後需要邊緣裁切, 所以特地取一個角度也是要後處理.
相關資料之前有在網路上問過"專業"的業者(有內偏非常小的角度, PD=6~7cm, 光角6度左右.)
如果要更進一步解答可上該作者網站(不過我沒記下)
cherncc wrote:
不知道 WX5跟 TX9的 3D照片是怎麼判斷機身的搖擺方向?
內建感應器或者是利用鏡頭擷取畫面的移動來判斷方向?
是假如是後者的話, 說不定 NEX下次更新也可以加入這個功能...
NEX沒有實體轉盤雖然有點不方便,
但隨時可以加入新功能到轉盤清單裡面卻是它的優點...
根據記憶資料是有陀螺儀
現代一般相機都有方向感應,HX5V還有方位感應(羅盤)
基本上3D拍錄功能,TX?.../WX1/HX5V/NEX? 等等支援 Sweep panoram的硬體只要韌體更新都可支援(但Sony應該不會自找麻煩)
而3D多視角展現, 就需要陀螺儀感應器, 以利"播放階段"展現, 跟拍錄階段並沒有直接關係.
(HX5V的全景圖也只利用到exif的方位寫入, 其它panoroma的技術都是演算法的關係.)
個人猜想3D並加入重力感應器的運用應該也將會有相關技術應用吧?!
即使沒有陀螺儀感應器, 只要設定動態播放時間, 一樣可以達到多角度展現功能, 這個有空會用Sony的消費型相機實作出來玩玩, 不過最大的希望...sony能釋出韌體讓玩家charge導入此功能.
Youtube 展現 NEX5 3D全景已作出來, 玩回去再整理PO上.
ps.個人不是專業的,只是業餘閒來隨便玩玩的.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1.紅青眼鏡: 需要眼鏡, 有色差!
2.交叉視法Cross-eyed: 不須要其它額外裝備, 但眼睛焦距與視覺重點要練習.
3.鏡射法Mirror-split: 要一面鏡子, 鏡子要垂直於左右影像中間, 但可避免眼睛不舒服.
交叉視法也可以採用黑箱眼鏡輔助或練習, 原理就是讓左眼看右邊影像; 右眼看左邊影像.
而就雙鏡拍錄系統,其中左邊影像就是當初的右鏡所拍的; 右邊影像就是當初的左鏡所拍的.
(此處為了避免混淆,若提到"左影像"表示原左鏡拍錄;"右影像"表示原右鏡拍錄, 加一”邊”字則為該方法人眼看到的影像方向.)
拍攝階段:
L_I | R_I
↑ ↑
↑ ↑
L_C | R_C
後製階段:(side-by-side 同 Cross-eyed 採用.)
┌───────┬───────┐
| R_I | L_I |
└───────┴───────┘
這邊介紹一下鏡射法, 鏡射法是採用一面鏡子放在左右影像中間,鏡面向左邊,
將左邊的影像鏡射後交給左眼觀看, 左邊的影像就是當初的左影像, 再跟右眼觀看到的影像疊合而產生立體感.
┌───────────┬───────────┐
|L_I左右相反 | R_I |
└───────────┴───────────┘
\ | /
\ |
\| /
/|
/ | /
| |
(L_E)(R_E)
紅青眼鏡

交叉視法("左邊"影像是右影像; "右邊"影像是左影像.)

鏡射法("左邊"影像是左影像之水平鏡射; "右邊"影像是右影像.)

左影像(右影像之”後景”會靠前景"左邊",如黑柱後方水泥柱偏左.)

右影像(右影像之"後景"會靠前景"右邊",如黑柱後方水泥柱偏右.)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來試一下 Youtube 上首創的 Sony 3D Panorama 吧!
請自行調整 3D 模式,個人建議大家可以試試鏡射法。
嵌入方式左下方沒有 3D 選項請按 這邊 。 (會 Cross eye 的人可直接用嵌入影片)
ʎǝuɹnoſ ʎɯ ǝǝS 等待與告別: https://youtu.be/k1lf_n0Vs-I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