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發明者獲得2009年諾貝爾獎

CCD之父-Willard S. Boyle 與 George E. Smith 獲得2009年諾貝爾獎,物理月刊在2010年2月份做了CCD專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往學會網站。
http://psroc.phys.ntu.edu.tw/bimonth/detail.php?year=2010&vol=32&no=1&cpid=176

一些心得:
OTCCD是很新的技術,它與傳統CCD最大不同處是, 它可以在長時間積分過程中, 將該被累積的電荷在不同像素(pixel) 間以極高的速度搬來搬去, 而不是只能電荷讓一直待在某固定像元的電位阱中。現在主要用於天文觀測,消除星光因為大氣擾動產生的假影。當年(1975~1990)CCD被大量用在天文觀測,沒幾年就被用在數位相機商品上了,今天如果以防手振-超高ISO的姿態出現,到底會有什麼樣的ISO值出現呢?真令人期待~
2010-04-21 11:22 發佈
plovea wrote:
CCD之父-Charles Kao(高錕)、Willard S. Boyle 與 George E. Smith 獲得2009年諾貝爾獎,物理月刊在2010年2月份做了CCD專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往學會網站。

高錕不是因為發明 CCD 而得獎的。他是發明光纖通訊才得獎的。你這樣寫有誤導之嫌。
嗯?我是引申自該雜誌內容啊?
原文:
200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Charles Kao(高錕)、Willard S. Boyle 與 George E. Smith 三人共享,以表彰光纖以及電荷耦合元件(CCD) 這兩個在應用科學上重要的發明
因為這樣寫,根本看不出來到底誰是CCD誰是光纖。
不過你說的對,我這樣寫會誤導。已修正,謝謝~
多謝!多謝!多謝!多謝!
很好的連結,可以看到許多淺顯易懂的好文章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