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手邊的 Nikon D700 和 Panasonic G1 正好是畫素相當,但片幅面積四倍之差的兩個好 sample ~可以類比到我之前一直好奇的這個問題 : 同樣的畫素,大一點的sensor就自然導致良好的解析度嗎 ? (其實從邏輯來說這樣完全講不通,因為 sensor 再大如果只有 1 pixel 根本沒解析度可言 ~ )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三個想法想要確認 ~
1. 鏡頭素質不良的情況下,此時解析度受限於鏡頭素質,而大片幅對光學素質的要求較低,理論上可以保有較好的畫質。也可理解成鏡頭雖然沒變,但是為了擷取同樣視角的畫面,大片幅的鏡頭其實 "比較近看" ~ 當然看得比較清楚。 (實際上成像也比較大)
=> 開放光圈時, 鏡頭的畫質差,應該要看到 FF 比 m4/3 表現好
2. 當鏡頭的解析度是受到光學繞射極限所限制的時候,大片幅的解析度表現會比小片幅還好。可以想像成,同樣一個 airy disc,片幅大的用 4 個 pixels 去擷取,但小片幅卻用了 16 pixels 在擷取 ~ 所以小片幅白費了許多畫素,最後呈現的解析度自然比較差
=> 極小光圈時,受限於繞射極限,應該要看到 FF 比 m4/3 表現好
3. 當鏡頭素質良好,而且未達繞射極限的情況下,大片幅與小片幅的 "解析度" 應該要相當 ~
=> 中間光圈時,通常鏡頭的畫質表現會比較好,可以視為鏡頭解析度優良,此時 FF 跟 m4/3 在解析度的表現上應該要相當接近 ~
實際上的測試
測試是採用持續燈源,燈的位置跟 sample (電池) 從頭到尾都沒動,分別把 Nikon 50mm f1.4 (non-d) 裝在 D700 上拍攝,再把鏡頭轉接到 Panasonic G1 上拍攝,由於等效焦段不同,Panasonic G1 需要調整位置來達到差不多的視角 ~ 所以將相機稍微往後移一些 (不過不好意思移得不是很精確,最後裁切出來的大小還是不太一樣 ~ )

測試環境
我一開始選擇了 Nikon 50mm F1.4 (non-d) 來測試,因為這顆鏡頭光圈只能縮到 F16,對於上述的推測中的 2 來說,效應並不明顯,如果有興趣看這個測試的人可以參考小弟這篇文章 ~ (50mm F1.4 是一顆從 F2 ~ F16 畫質都維持不錯的鏡頭)
Full Frame、micro 4/3 的解析度差異測試 (鏡頭 : Nikon 50mm F1.4 non-d)
為了讓測試結果明確,第二次測試我選了 Nikon 105 mm F2.8D micro 重新做了一樣的測試,而這次光圈可以縮到 F32,明顯可以看出達到繞射極限後 pixel size 對解析度的影響 ~

大圖連結 請點這裡
1. 注意 F2.8 時,FF 對鏡頭素質要求較低,而鏡頭開放光圈時通常畫質較差,所以 FF 有明顯較好的的表現
2. 注意從 F4 到 F11 左右,光學素質良好,兩者的表現較接近 (當然,實際上還是 D700 比較好,但差異卻不如開放光圈或極小光圈時這麼大)
=> 1,2 點意味著,如果鏡頭有良好的設計,在解析度方面,小片幅也可以跟大片幅一樣有好的表現 ~
3. 注意從 F16 之後,解析度受限於光學繞射,可以看到 m43 G1 的畫質急速下降,但 FF 的 D700 卻還好 ~
=>這點意味著,當受限於光學繞射極限,鏡頭設計再怎麼優良,小片幅也無法比大片幅好 ~
** 注意,如果你用的是爛鏡頭,可能光圈縮到 F8 畫質還是很爛,那你在中間光圈的情況多半是類似 1 而不是 2 ~ 這是為什麼我兩次測試都是選擇名聲好的定焦鏡頭,這是希望這些鏡頭是比較接近 "理想鏡頭" ~
結論是
1. 如果你的鏡頭畫質很好,而且尚未到達光學的繞射極限,小片幅跟大片幅的 "解析度" 應該是相當的 ~
2. 大片幅的機身可以容忍比較爛的鏡頭,也可以容忍比較高的繞射極限 ,不過如果你的工作光圈大概在F2 ~ F8 這一段,而且鏡頭素質又好,就解析度來說,小片幅的表現應該是可以接近大片幅。(這邊並不包括畫質的其他層面,如影像的層次 ~ )
3. 假設你用夠爛的鏡頭,你可以讓你的全片幅解析度受限於鏡頭素質。而你用夠好的鏡頭,可以讓你的小片幅達到解析度的極限 (在未達繞射極限之前) => 理論上 你是可以在小片幅得到比大片幅更好的解析度的 ~ 也就是小片幅發揮到解析度的極限,大片幅裝了顆鳥鏡頭的情況,但實務上的情況是大家可以看看 50mm f1.4 開放光圈時的差異之大,就可以知道鏡頭的差異要差到多少才能以這個顛覆的結論 ~
我的個人經驗是就算我把超爛的 M42 鏡頭裝在 D700 上拍,都還會有很棒的表現 ~ (實際上 50mm F1.4 在 1.4 表現以解析來說應該算很差了,可以參考其他網站的測試數值就知道了 ~ )
備註 :
關於解析度,在這邊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考慮進去,包括不同機身上面裝了不同強度的 LPF,會導致 pixel to pixel 的解析度不同,還有機身 JPEG 預設的銳利化程度不同...等等 ~ 也會影響到結果,更實際的是拍攝時的晃動跟對焦精度造成的影響,可能超過你的想像 ~~~~ 這個測試僅從一個方面來切入解析度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
--
以上這個測試可以多少說明小片幅的限度可能在哪邊,基本上結論差不多就是...如果你不要用比 F8 更小的光圈來拍照,而且你用的鏡頭很好 ~ 那你用小片幅在解析度方面是有機會可以跟大片幅不分軒輊的。僅就理論上來說 ~ :P
=> 用比較有感覺的描述方式,就是八千元的 Panasonic G1 跟八萬元的 Nikon D700 在適當的鏡頭和環境下解析度其實差不多 ~
(當然,所謂影像的畫質...不只是解析度而已 ~ )
這個測試分了兩次才完成 (因為第一次測到 50mm F1.4 non-d,光圈只到 F16)
01 這篇是兩次的整合版,兩篇原文位置
Full Frame、micro 4/3 的解析度差異測試 (鏡頭 : Nikon 50mm F1.4 non-d)
Full Frame、micro 4/3 的解析度差異測試 (鏡頭 : Nikon 105mm F2.8D micro)
如果有錯誤請多指教 ~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