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和變焦各有特點,變焦的方便程度遠勝於定焦,減少身體移動,但定焦結構簡單,成像比變焦為佳,正如CCD和CMOS,CMOS有利於高速連拍,但CCD比CMOS銳利,色彩還原度高,雜訊亦較低
如果沒有變焦功能反而使攝影者能善用眼睛和肢體,那麼沒有高速連拍功能反而使攝影者加緊運用腦部,器材功能上的劣勢,正是攝影者進步的反動力,對嗎?
NS3730 wrote:
定焦和變焦各有特點,變焦的方便程度遠勝於定焦,減少身體移動,但定焦結構簡單,成像比變焦為佳,正如CCD和CMOS,CMOS有利於高速連拍,但CCD比CMOS銳利,色彩還原度高,雜訊亦較低
如果沒有變焦功能反而使攝影者能善用眼睛和肢體,那麼沒有高速連拍功能反而使攝影者加緊運用腦部,器材功能上的劣勢,正是攝影者進步的反動力,對嗎?
沒有變焦則背包變大,重量增加,花費增加。在外面拍照時,如果裝顆24mm廣角拍風景建築,然後突然想要景深淺一點,換個85~105mm的鏡頭... 然後換到一半風吹沙了,那是不是有沙塵的鏡頭與機身拍起來更有滄桑的味道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就算知道定焦好,還是買了變焦鏡。因為不是所有的時候都方便讓你鏡頭換來換去,不是所有的時候你的環境都能在你的控制之下 (如攝影棚)...
而CCD/CMOS的已經吵過很久了,色彩還原度高?銳利?可能是那台機器的銳利與飽和度被調高了吧 (還記得某台入門DSLR銳利度飽和度被調高,就被一堆人說這機器打死高階機的那段時光了嗎?)CCD 雜訊低?還記不記得Canon D30推出的時候的低雜訊震撼?CCD 本身受限於自身的設計,用的電就是比較多,就是比較會發熱。CMOS耗電低,發熱低,雜訊低,所以不能訓練攝影者手動抹雜訊的技術?所以不能促進 Noise Ninja 等等抹雜訊軟體的銷售,因而導致經濟大蕭條?
與其說是 CCD 的顏色比較好,不如說是該CCD廠商的顏色比較好。 (像是 Kodak) 而且,雖然 CMOS 比較容易做支援高速拍照,但是 CCD 也不是做不到。只是 CMOS 做起來比較方便而已。
請別把限制說成好像訓練使用者,該產品的限制就是限制,使用者要不要進步不是取決於手上的相機,而是取決於自身的上進心與興趣。
呵呵呵。
NS3730 wrote:
那麼你能否解釋為何CMOS在消費型DC的佔有率仍然偏低?
這就是屬於感光元件廠商與相機廠商之間的關係了。並且不只是CCD有不少專利在廠商間互相牽制,CMOS印象中也是不少。而許多打著超低雜訊夜拍的消費型數位相機其實也是用CMOS。而且常常消費相機考量的是消費者的觀點,消費者傻傻的以為CCD一定好,那消費相機就會配備CCD,就算是性能比較差也會配。消費者既然以為CMOS比較差,那與其花個幾千萬來教育消費者,不如設計直接改用CCD。這樣相機好賣而利潤又更高。
NS3730 wrote:
定焦和變焦各有特點,變焦的方便程度遠勝於定焦,減少身體移動,但定焦結構簡單,成像比變焦為佳,正如CCD和CMOS,CMOS有利於高速連拍,但CCD比CMOS銳利,色彩還原度高,雜訊亦較低
如果沒有變焦功能反而使攝影者能善用眼睛和肢體,那麼沒有高速連拍功能反而使攝影者加緊運用腦部,器材功能上的劣勢,正是攝影者進步的反動力,對嗎?
正如CCD和CMOS一樣
決定是攝影者的條件是價格
就如單眼的普及、數位相機的興起以及傳統底片的落幕,到全幅機的大流行
從拍一張四元的底片變成一張記憶片可以拍1000多張照片
從要三年的經驗變成只要有心人人都是攝影師
器材便宜了,動力就不會來自你的腦部,而是來此競爭對手的眾多
以及毛利率的下降和工時的增加
而且更不要忘了還有對岸的眾多勞工同胞
以及網路導玫的全球化競爭
也許那天5DII一台二萬,全幅機滿街跑
或是DC都是APS級感測器
或是背照式CMOS大流行.
又不知道變成是什麼呢?
甚至以後3D相機大普及, 大家是不是砍掉重來
想太多了好像也沒有用..
zycamaniac wrote:
沒有變焦則背包變大,...(恕刪)
那可不一定,變焦鏡結構比較複雜,如果要做到與定焦鏡相同的最大光圈,那鏡身都要比定焦鏡粗大許多,如果是恒定光圈就更大.如Nikon的24-70、70-200,f2.8的恒定光圈鏡頭口徑都有77mm,重量都在1000g以上.但定焦鏡如24mm f2.8,105mm f2.5等,口徑都只有52-62mm左右,重量約只有300-600g,若是沒有AF的定焦老鏡就更輕了.我家的四支定焦手動鏡24mm f2.8, 50mm f1.4, 105mm f2.5, 200mm f4總重約1800g,但24-70 f2.8, 70-200 f2.8這兩支合起來就有2500g,體積也比那四支老鏡大多了.
當然變焦鏡的方便及機動性是沒話說,但若要做到與定焦鏡相似的成像品質,價錢總是貴貴貴很多,小的還是下不了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