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就一次一張吧!談談自己的構圖經驗與想法

應該很多人都有看過Michael Freeman的{攝影師之眼}
那本書.也很佩服作者用了不少理論和歸類來說明
拍攝創作的精神與方法,有些是預視,有些當然是
後製(如裁切等). 但是照片要呈現的感覺都有其意義
或選擇.

當然對我們來說,這本書應該不是短時間可以看完的,
因為很多都是要反覆看了好多次,或是實際體驗過再
來對照才能比較消化.

雖然不像畫作,可以預先決定元素,比例,位置...但是
拍照還有太多的創作要素要被注意,像是幾何,顏色,
光影,意圖等等.我們不是專業攝影師(甚至談不上愛好
者),只是希望藉由理論上的輔助,或多或少增加一下
自己的預視觀察力(=攝影眼?),也讓自己的作品在多年
之後回顧還是覺得有紀念性.

我們的硬碟之中往往塞滿了一堆很有紀念價值的生活照,
也常常有人說拍照就是要快快樂樂的.但是以資料整理
的觀念來說,這些照片應該是要被分類,不論是等級,時間
或是器材等等.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如何在一堆類似的
照片中只留下一張你覺得拍得最好的照片,而且經由這
個過程演化出自己的拍照風格或是理想.當然這些都是
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但有趣的就是這個過程,你可以明顯
感受到時間的變化.拍照不就是為了紀念嗎?也記錄自己
的成長過程.

自己回頭看看,許多的照片,像是去瑞士拍的,都只是拿著
相機去現場{臨摹}之前看過的好作品.怎麼看也只是去練習
相機,快門與光圈的操作.實在沒甚麼好留念的(這種照片
Flicker上一堆了).所以如果有自己的想法,那張照片
才會是真的屬於自己的.

當然還是有很多的限制.像是常常看到許多很棒的作品,
是必須要有高度的考量才能達成,但是我們常人往往沒辦法
達到那個位置.所以如果可以由許多攝影者自己難得的作品
分享與解釋,可以讓我們這些入門者有更深刻的體驗,應該
是蠻不錯的.

我覺得就一次一張吧!畢竟不是要展示拍得很漂亮的照片,
而是說明為何要這樣取景或是構圖,貼多了也沒有用.


拿這幾天拍的當範例吧!(現在都拍小朋友,只求能捉的住,
不能妄想甚麼光圈或是焦段了)

一般的生活照,媽媽帶小朋友開電動車,拍來就是很制式吧!

{原圖還是想想別貼了,家人照片...}


換個位置再拍一張.樹叢造成的框框可以讓注意力集中在
左下角.挑選的樹上裝飾物位置也有些導引線的功能.

deleted

這些都不是甚麼佳作,算是練習的過程吧!有興趣的朋友
就一起討論吧!但是希望大家都理性才好.


2009-12-16 11:2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想法 構圖經驗
同場的另一景.

這是平凡無奇的{到此一遊}照片.



換一個角度,捨得不要貪心取全景,似乎這個
假假的機器人就有些變形金剛的動態架勢了

我也來貼吧 最近真的沒什麼動力
也發過文 拍照不就是要快樂
所以用直覺拍吧............
昨天拍的.......................
原來我愛拍小朋友........................

之前看到有人曬高麗菜...隨便拍拍 多多指教
拿舊作來檢視一下,也是蠻好的練習.

好多年前拍的,剛買相機. 只會調光圈
和對焦.偶然去水博館玩,一般都是站著拍.
忽然想說蹲下來體會從小孩子高度所看到的視界,也是蠻有趣的.



好像圖片也活潑了許多.算是蠻有啟發性的過程.
{我可不敢正面拍}
我一直喜歡看這張照片.可能是顏色吧?

構圖直幅,主焦點該在中央偏下.
但是暖色系會讓紫色的招牌浮出來.
多了第二個焦點.可以吸引觀賞者
因為眼光移動,所以停留的時間久一些.



(哈哈~大家都不認同,就當是失敗的想法吧!也是學習的過程啦!)


eddielu wrote:
多了第二個焦點.可以吸引觀賞者看
得久一些.
...(恕刪)


這點我不認同
波比旅行攝 http://bobbyns7.pixnet.net/blog
這張算是很失敗吧!

因為站的地理位置的關係(應該要站高一些?),所以沒有辦法把
前景,山景和天空以三等份的方式呈現,
但是如果加以刻意裁切,又會擠壓到屋子
上方的空間.



孫女出嫁

阿嬤快樂的笑容
酒杯 酒杯 酒杯 酒杯 酒杯


bobbyns7 wrote:
這點我不認同...(恕刪)

我也是+1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