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教, 關於淺景深 & 微距拍(近拍) 的概念/原理

小弟有一問題想請問各位大大, 關於 淺景深 & 微距拍(近拍) 的概念/原理. 先分別形容一下好了 :

[1.] 淺景深 : 主要是針對人物照, 被攝物璃鏡頭有對距離(通常是在1公尺以上), 而拍出來效果主體很清楚, 背景很模糊 (需要大光圈及時間很短的快門).
[2.] 微距拍(近拍) : 針對小物, 被攝物璃鏡頭很近, 而拍出來效果主體很清楚, 背景很模糊, 但程度沒有淺景深來的模糊.

在還沒有完全了解攝影原理的情況下, 我的認知上述兩者只是所謂的"對焦"問題. 將主被攝物對焦對的準之後, 其他相較於主被攝物較遠或近的物體,因為對焦不確的情形, 自動會變模糊. 所以說上述兩者只是主被攝物離鏡頭遠近的問題, 也是"對焦"問題. 那為何淺景深時要特別強調需要大光圈呢? 請各位大大能幫小弟我指點迷津一下~~

謝謝~~~
2009-12-07 16:34 發佈
Bravo9567 wrote:
小弟有一問題想請問各...(恕刪)



啊~~~第一次po了一天沒有網友回po. 自己先搶頭香好了~~
也許是自己寫得讓各位大大看不懂? 還是太沒水準的問題了......
Anyway, 請各位大大能好心幫我解解惑吧~~~小弟我再次謝謝了~~~
隨便找本攝影的書看看吧,書裡都有說的,

你描述的兩項內容,基本上觀念都錯誤...
todau wrote:
隨便找本攝影的書看看...(恕刪)


歐歐~~謝謝回應~~那我再去找找有關於"景深"方面的書來看看好了~~~
Bravo9567 wrote:
小弟有一問題想請問各...(恕刪)


觀念錯很大

如同樓上說的,找本攝影入門書籍看一下應該很快就會了解

要有"淺"景深

有3個條件

1.大光圈
2.長焦段
3.被攝物離背景越遠越好 (反過來說,拍攝者離被攝物越近越容易產生)

要做到淺景深,就是盡量滿足上述的3個條件,滿足越多者,背景模糊越嚴重

景深只是指對焦點前後一定範圍內清楚的長度(寬度)
只要超出這個長度(寬度)就會開始模糊化

剩下的就自己動腦想想為啥微距會很容易背景糊成一片吧~
SONY A7C + EF 20mm F1.8G + F60RM2
xuan0083 wrote:
觀念錯很大如同樓上說...(恕刪)


感謝xuan大回應與告知~~我會再去找書來看看的~~~

想再請教大大, 一般微距拍攝也是種淺景深的表現嗎?也需要大光圈嗎?
如果能理解上面所提到影響景深的因素
就應該能試想一下微距攝影時, 物距非常近的情況下, 景深會有多淺了...
所以為了有足夠的景深, 微距攝影時大多是拼了命的 "縮光圈"
SniperX wrote:
如果能理解上面所提到...(恕刪)


先謝謝SniperX大的回應!

"為了有足夠的景深, 微距攝影時大多是拼了命的 "縮光圈""<=收到&長知識了!

小弟這麼問, 是聽到有人說微距攝影是要在"大光圈"的情況下才能拍攝.而我看到一些消費性DC本身無大光圈(F3.0左右/廣角端),但微距拍攝表現的卻可圈可點.因此就問了這問題了~~

對了, 想順道請教一下, 一般所謂的"大光圈", 是指F多少以上的才稱"大光圈"呢?

再次謝謝你!
xuan0083 wrote:
淺景深有3個條件
1.大光圈
2.長焦段
3.被攝物離背景越遠越好 (反過來說,拍攝者離被攝物越近越容易產生)(恕刪)


一般在拍微距時,是要將小的物品拍得很大,所以會想辦法靠近被攝物,
如果是拍小昆蟲,拍攝者無法太靠近,所以會使用長焦段來拍攝(一般是使用約100mm的焦段)
所以如上所述,淺景深的第2、3個條件都已成立,這時如果再用大光圈來拍攝,
景深則會變得超級淺,被攝物會變很模糊 (試想像拍攝人臉,對焦在鼻子,眼睛卻是模糊的情況,就會覺得照片怪怪的)
所以我們會將光圈縮小,讓景深變深一點,保持被攝物大部分落入景深範圍內,以攝得清晰的影像!

也許這時又有別的疑問:光圈要縮到多小才夠呢?
這問題就不是簡單就能夠回答的出來了,這需要研究光學成像的理論才能夠推算的出來,
偶也完全不會算啦~~
我是用土法練鋼的方式,就是拿著你的微距鏡多拍幾次,大約就知道要把光圈縮到多小囉!

另外提到大光圈,其實並沒有明確的定義...
以光圈值來說,最大值為F1,但目前沒聽過有這麼大光圈的鏡頭,
就我所看過的鏡頭最大光圈值為F1.2

大略歸納一下,俗稱的大光圈
1、變焦鏡:F2.8
2、定焦鏡:F2 以上

以上淺見,請指教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