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雄----這曾是此地音響界殷切期望的一個名字.
在九二一震災後,放棄了formosa這正聲名鳩起的品牌轉往他猶自生澀的攝影一道時,
諒必不少人錯愕不解/甚至深慮其前途....
(尤其是少數曾親睹及其初次個展的攝影老手---疑問更深)
但十年的辛苦經營,對一位慧根稟具的一流頭腦來說----畢竟是綽綽有餘了.
昨日去北美館看了他的第三次『台灣頭』個展----哇,簡直是歎為觀止!!
由生手----十年間進化成『等待大師』級的攝影功力....
這等聰慧---要是他還持續著發展formosa,真不知會到達何等驚人的hi-end?!!
總之,在開展的新聞稿中有人曾譽之為台灣的karsh----這,也許太過褒.
但以此展的廣度與深寰----我覺得譽之為我看過最好的人像攝影展並不為過.
看時,我不禁想,他要是能有更好的財力與業界支援(如當年的karsh)---成就更不僅於此.
畢竟karsh曾有柯達、拍立得及calumet廠方的全力支援,又趕上世紀世界級風雲人物的競相追捧;
而曾拍的僅是一小小島的地方人物而已....
北美館正展著風風火火的蔡國強特展;對這種看熱鬧過於實質的流行花招---
正如他吊在入口處那五、六部插滿光纖的汽車以及泡了泳裝美女的浴缸---花枝招展地...
卻嘗不出幾絲內涵質地一樣;我是笑著避開了(何況門票還真不便宜,二百五大洋)
曾之展,在三樓,彌足珍貴----卻是免費的.
在展期內,每週二他會蒞場幫觀展者拍照---下週二打算再去一趟和他聊聊.
一來是敘舊,也想看看他技法何如...
又,另一展室,他用mv配拉赫曼尼諾夫的大提琴曲播他跟拍藝術家一日的照片集錦.
質感與氣氛真是好得不得了---心想,他畢竟是音響玩家,太懂得這類音樂配題的趣味了....
karsh用calumet大底機/kokak三吋半鏡/11*14底片.大群助理;kokak/hassel等原廠技術支援.
曾(我記得)當初是用leica 135機;後期加入hassel 120機;單槍匹馬;自沖自洗.
karsh拍邱吉爾 杜魯門 海明威 畢卡索 奧黛麗赫本 西貝流士 卡薩爾斯 川端康成......
曾拍的人物則是偏居小島一隅-----北美館觀展人仕(已算是文雅之輩了)甚至識者十不及一.
李登輝林懷民勉強算是有頭有臉了.
我看時心中忽然起了個奇異的加比
想想若是此刻之牆上人物若換成是karsh的----又何如?
是不是會百倍加分?!
又或是把那些作品想成是11*14底片拍的----那眼前的神態美和深邃感是否會更昇級呢?
曾此回的成績大可作如是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