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各位來聊聊攝影技術如何進步吧

多拍 多看 有的沒的都有
不過這邊所聊的是"哪種方法曾經讓自己進步最多"

我先說說我自己的狀況好了
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像機沒有拍照
這段時間只能上網看討論區看別人拍的照片,羨慕別人有相機
一兩年後再回來玩
不知道是看多了還是時間長了?
還是說對於攝影的熱誠比以前更高了?
感覺比以前有進步不少

可是當又拍了一年後
我發覺我又開始退步了
可能是比較沒那麼珍惜"拍照"這檔事
也可能比較沒有先去觀察再拍了吧?
2009-09-08 23:5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攝影技術
hsu4886 wrote:
多拍 多看 有的沒的...(恕刪)


多拍...多問....多看....多想....

但我還是進步的很慢~~唉
木村拓窗的攝影天地--- http://www.wretch.cc/blog/q8026515
還沒買相機前 
買數位單眼聖經看 
覺得我對光圈快門了解不少


買了單眼之後 
買30種主題攻略 
瞬間覺得我拍出好作品


買單眼一年後 
看看自己拍的糖水片 
看來我有半業餘水準了!



再過半年 
恰巧接觸完形心理學 
原來攝影除了50種主題攻略之外還有這麼多東西


再過半年 
到台灣各處旅行
看莫拉克前的台灣與之後的台灣
原來當初為了追求掌聲而拍照
現今則是讓我體會世界的一個工具


攝影技巧對現階段的我而言似乎不是那麼重要
而透過相機帶給我的心的感受小弟正樂在其中
.stick. wrote:
還沒買相機前 買數位...(恕刪)

說的很棒呢
我想這就是時間與腳步的歷練吧
我的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su4886/al

對我來說...書好像都沒甚麼用...
實際出去拍比較有用...技巧這東西要用對地方~
把眼前的東西用自己有限的技巧拍到好~就可以了
其他的技巧...慢慢來...想要一朝一夕成高手是不可能的~
我不信菜鳥看食譜燒出來的菜~會比專業廚師隨手炒得好吃...(一般論)

藝術是一輩子的事...
我覺得還是累積經驗吧
前兩天剛完成第一次人像外拍
還是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
像是地點阿
MODEL的姿勢還有我的構圖方法之類的
我個人認為經驗累積是很重要的
空有理論沒有實務應該沒辦法進步


小弟目前面臨一個小問題
但不曉得是好是壞
在還沒買單眼之前
我拍照完全沒有想很多
想拍什麼就拍什麼
買了單眼之後
我用單眼拍照
腦子裡會不斷的思考
這樣的構圖好不好?
光圈開多少要不要縮光圈
快門速度夠不夠
拍出來好不好看
之類的

我想說的是
只要我用單眼拍照
就會很複雜
不像用DC
單純就是拍照、記錄生活
不過我希望這是好事啦
是為了追求比較好的照片吧

但不會引響我對拍照的喜愛
進步最大啊.....

莫過於「單眼」入手前一個月,長達一個月在網路上爬光圈、快門、焦距、ISO、學了基本構圖法則
然後去分析手札佳作之所以哪裡好。逛了Kennymax、一些日本攝影師的作品。

然後才拿到相機,那種壓抑長達一個月「極度想要」拍照的欲望一旦被解放了,後勁就像喝了無數杯的
威士忌一樣強。拿到相機的隔天馬上就和MD殺去外拍、自製反光板用腳架檔、馬上體驗什麼叫做逆光
補光。

還有上01有幸拜讀文包大的測光一文,搞懂矩陣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的運用時機。尤其是後面
的點測對於後來使用閃燈逆光補燈的時候真的是很快就上手。有這些基礎再加上高手一點,馬上就通。

接下來就是用「手動」M模式度過了非常恐慌的三個月,直到大部分場景可以下意識決定光圈跟快門,
然後後製也進入了另一個新的時代:PS修皮膚、去除不要的背景、修MD身材。LR則是從「準曝光」到
改照片的調控。

然後逼自己長時間使用變焦鏡的固定焦段、腳動變焦、去習慣每一個焦段的世界。(成長超大)

接著心臟很強的去接活動case、入手SB-800、拍收錢的大型活動或者是婚禮我個人覺得是進步超快
的方式,想到開拍前還在預習這個場景光圈快門ISO要怎麼設、閃燈出力要怎麼調、要打跳燈什麼的手
還會抖,就知道那個心理壓力有多大。經過這樣的洗禮,那種對自己操控相機的技術跟自信提升了不少

拍完婚禮跟活動,會知道自己要加強什麼地方、一個景的光圈快門跟焦段要如何運用、要搶佔哪個位置
、如何提升自己引導被攝者氛圍的能力,怎麼觀察下來的決定性瞬間,然後舉起相機等待那瞬間的出現,
會有種....乾....攝影果然是博大精深,不只是玩玩手中的相機而已,還有更重要的是你怎麼跟周圍的人
互動。

接著卡關了。每次外拍出來都只有種糖水照的感覺,技術層面也許懂的不少基礎,後製也可以稍微唬一
下人,但是拍出來的照片越來越沒有感情,有時自己都不知道拍這個幹嘛,就卡了。

然後開始瘋impressionKennymax
兩位大大的風格,有時看到他們照片中根本看不到女主角的照片、或者是女主角臉是黑的、但不知怎麼
整張照片的情感、張力就是超強。越來越搞不懂攝影是怎麼回事,接下來跑去看柯錫杰的書、還有小徐
怎麼解釋攝影這一回事、慢慢的打破之前自己設的框框、什麼這樣不能拍、那樣不能拍的想法,現在則
是抱持著一種「透過每一次的快門來認識自己是怎樣存在的」的心情、愉快的跟攝影相處著。

很有趣的,透過觀景窗出去後的世界,似乎更能緊緊抓住些什麼。

我個人是覺得技術性的東西到一定程度後, 就差不多了, 當然除非你要拍高難度的東西, 比如高速攝影或打光極複雜的, 不然一般而言技術加上隨拍隨看的DSLR, 一年就差不多了.
反而是概念需要進步. 最基本的就是先減法, 再講構圖, 再講趣味點, 再講加法........
這種的進步我個人覺得才是攝影中最有趣也最能和其他高手學習和對話的,
不過以上還是美感上的.

拍久了之後, 有點甚至會出現哲學上的心理瓶頸:
為什麼我要拍這個?
為什麼我會有一股衝動去拍另一個?
為什麼我越看街拍越順眼?
......
類似這樣對攝影本質不斷的質疑, 有時又倒退回初學的題材, 卻又有新的拍攝看法,
有時嘗試新的和陌生的題材.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經歷和看法, 跟你分享.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我從2004年4月購入第一台DSLR:富士S2PRO
開始參加人像外拍
只會拍jpg(雖然富士的jpg已經很好)
一場無腦的狂按兩三百張
能看的卻沒幾張...= =

一般的人像外拍
都是大堆頭的活動
8-10人一起拍很正常
對於菜鳥來說
技術已經不好了
還要跟一堆人卡位
更是痛苦

而且外拍活動
怎麼拍都是那些芭樂景點

心中開始興起
自行一對一約拍的念頭
再也不用卡位
自己去沒人拍過的景點拍
想怎麼拍就怎麼拍

但真的體驗了才發現
一對一真的沒有比較輕鬆
景點/場地的安排、事前的勘景
跟MD的聯絡、橋時間、橋費用
MD的服裝、造型
還沒開始拍,光搞這些就快掛了

真的開拍了,發現囧的才剛開始
所有的動線、節奏的掌控
與MD的互動、溝通
全都要自己來,而且毫無喘息空間
一旦不知道怎麼拍,就是冷場...

在初期
每場的拍攝張數上
雖然沒有太大變化
但喜歡的張數(命中率)
緩慢的在提升中
直到開始接觸底片機FM2
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拍習慣數位的我
剛開始用底片機時
一點把握也沒有,很怕拍壞全軍覆沒
所以採取的是
以數位機為主,底片機插花一捲的方式
就算底片被我搞砸了
也還有數位的照片可用

但底片洗出來我發現
除了底片的特殊質感讓我著迷外
我拍底片的命中率遠高於數位
想了一下
原來是因為底片要錢,且拍完無法馬上看到
所以每一次快門都按得比較謹慎(龜毛)
總是要看到最好的畫面才肯按

這給了我一個啟發
與其連拍十張廢片
不如看準才拍一張佳作
好作品貴在精,而不在多

在這之後
我的數位拍攝張數下降了一些
底片也越拍越有把握
而我也"長期借用"了友人的F5
終於我開始嘗試完全用底片拍
剛開始拍4捲
慢慢的3捲...2捲...1捲
拍攝張數越來越少
但喜歡的張數卻沒有減少
命中率越來越高

這過程中我也有很有趣的體會
以往都是忙著按快門
卻沒啥時間觀察
觀察場景、光線、MD的神韻
隨著我的張數越拍越少
我觀察的時間就越多

常常當大家擠在MD面前猛拍時
我卻在後面跟人聊天打屁
同時我也悠閒的觀察
直到想到要怎麼拍
再走上前去,跟其他人說借過
拍寫讓我拍一張
然後快狠準的按下快門後離開
只要命中率夠高
一場三套衣服
一套12張,三套36張足夠了

之後再用回數位機,把它當成底片機來拍
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覺
我發現用數位也不會拍出一堆廢片
只要好好看清楚觀景窗
看準時機按快門
無論是什麼相機都可以拍出喜歡的圖

到2008年4月以前
數位機我都是使用S2PRO
4年的時間,出了很多新機種
也曾使用過一段時間的D70、D2H

但後來只留下S2PRO的原因是
我明白自己的實力
並沒有超越機身的等級
也就是說
我拍不出更好的照片
並不是因為器材的限制
在我確認自己的實力超過機身之前
換機只是浪費錢而已

好機人人都愛玩
我也不例外,但更重要的是相機後面那個頭
若後面的頭不行,前面的機身跟鏡頭
充其量也不過是昂貴的廢片製造機而已

在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jpg後
我也開始拍RAW
本來一開始接觸RAW
由於不諳調整的眉角
一度放棄回去拍jpg
但後來再度挑戰
發現RAW的強大與好用
又把我照片的質感提升了一個層次
我瞭解到唯有拍RAW,並加以良好的調整
才能發揮相機的最大極限
當然我並不是主張jpg無用論
事實上拍jpg的高手大有人在
但就我的觀察
拍jpg的不是極強就是極弱
我雖不是極弱,但也不是極強
所以我選擇拍RAW

在2007年10月
NIKON發售了全片幅的D3
震撼了DSLR領域
長久被C家壓著打的N家人
總算是出了一口悶氣
如此耀眼的機種
只要是N家人無不口水流滿地
包括我在內

只是除了它高昂的售價之外
讓我遲遲下不了手的原因
就是我還是沒把握
我的實力真的有超越我的S2PRO
我在想一句我曾在myav看到某位網友的簽名檔
「器材未發揮極限,切勿輕言換機」
雖然原本指的是視聽器材,但放在攝影器材上一樣成立
若我能發揮S2PRO極限的時候
應該也就是S2PRO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2008/02/28的一場活動後
我確認我發揮了S2PRO的極限
於是我敗入了D3
D3超強的性能
讓我的作品提升到另一個境界
讓我的創作,完全不會感覺受到器材的限制

不久後,被我「長期借用」的F5終於回到原主人的身邊
而我也敗入了F6

到了現在
無論是10人的大堆頭外拍
還是一對一的約拍
攝影棚的穩定光線
還是展場混亂到爆炸的光線
拍到爛的芭樂景點
還是沒人拍過的私房景點
用的是數位的D3
還是底片的F6
我都能拍到想要的畫面

最後整理幾句同好們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有大景拍大景,沒大景拍小景,沒小景拍特寫
有眼神拍眼神,沒眼神拍神韻,沒神韻拍氣氛
http://www.facebook.com/cj.liu1
對我來說,進步最快的方法是多看書
在看書的時候,把相機的說明書和相機都擺在手邊,邊看邊對照
這是觀念上的進步
至於技術上的進步,還真的是要多拍
而且在看了很多書及圖後,我發現不要常抱怨沒大景可拍,沒正妹可拍....
能拍的標的其實都在身邊
對所見事物都試著找尋讓自己感動的元素,就萬物都能拍
用微笑來面對所有逆境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