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版面的這段期間
版面的文章從一台一台的dc,變成一組一組的dslr
似乎是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價格直落
亦或攝影圈的需求愈來愈大?
買單眼似乎已不是專業人士的權利
但是普遍可見的是大家對於攝影的敗家觀念
買單眼
似乎就宣示著極度敗家的開始
似乎代表著沒有好鏡就沒有好影
勸敗,在這裡是理所當然
但是必須是要有理由的勸敗
之前看到某位夥伴寫的
『大小三元的用途是,讓新手知道照片拍的不好是「你的關係」,而不是鏡頭的關係。』
好器材,不代表著好影像
對我來說
一個好的鏡頭除了畫質的提昇之外,更有著質感與方便性的提昇
但是不管怎樣拍攝的總是相機被後的那個掌鏡者
我不是說勸敗不好,更不是說買好鏡不好
而是一個觀念,一個"攝影不等於敗家"的觀念
至於那句大小三元的評語個人也心有戚戚焉(其實我也和我朋友說過,當初敗下SSM的理由在於
想要搞清楚到底可以給我到如何程度的畫質)
至於使用器材就是個人的能力了
認真說起來的話個人現在用的鏡頭變的很有趣,從一開始比較偏好廣角端來拼等校36mm的24-50F4,
24-85F3.5-4.5換到了長焦的100-400APO來抓住長焦的應用
鏡頭儲存量現在也佔滿了防潮箱,但是目前最吸引我的卻是某李奧克斯兄推薦的35-70F4這顆數位
焦段尷尬的鏡頭:P
重點在於輕巧,銳利,但是讓人確實的感覺到第一代的AF機身A7000出現的時候的那種感覺
重點不在於焦段是多少,不在於價格是多少,在於你要怎麼去應用你的設備,拍下你想要的影像
拍下一幅影像不需要想法,畢竟,想法這種東西是累積夠多以後才會出現的,在模仿其他人的創作前
是否有自己認真的按下夠多的相片呢,在數位時代,快門按越多越賺錢,DSLR也因為元件的低價化
的同時,或許,按快門比敗鏡頭重要的多
--
MINOLTA 35-70F4 MACRO是支非常有趣的鏡頭,有微距功能,雖然只有1:4,但是微距在長焦端
70端的變形率是0,而且PHOTODO的評比分數在3.7(同大三元等級)重點是因為焦段尷尬
所以價格在日本簡直爛到不可思議(MINOLTA當初賣的也很便宜就是了,但是這顆卻是光學品質優
異到離譜的類型,當然是比同價位上)買這顆小弟入手不到1000台票,不過帶給我的便利性卻沒的比
有了便利性,才會更想帶機器出去溜,也才會更想要按下快門,捕捉自己想要的影像
eason wrote:
買單眼
似乎就宣示著極度敗家的開始
似乎代表著沒有好鏡就沒有好影
勸敗,在這裡是理所當然
但是必須是要有理由的勸敗
之前看到某位夥伴寫的
『大小三元的用途是,讓新手知道照片拍的不好是「你的關係」,而不是鏡頭的關係。』
好器材,不代表著好影像
對我來說
一個好的鏡頭除了畫質的提昇之外,更有著質感與方便性的提昇
但是不管怎樣拍攝的總是相機被後的那個掌鏡者
我不是說勸敗不好,更不是說買好鏡不好
而是一個觀念,一個"攝影不等於敗家"的觀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