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一直有些問題想請教各位先進,
到底DSLR拍出的效果是否一定比一般DC好,
我個人猜想可能和以下幾點有關
1. 鏡頭
2.CCD
1.鏡片組成:DC的鏡頭口徑一般比單眼鏡頭還小,在鏡頭的製作上,比較容易完成所謂的像差等問題,且成本較
低, 若搭配非球面鏡片和ED鏡片,整理成像和發色應會不錯的,小弟曾使用過Canon S3IS的
DC,拍出的成像不錯,比EF 18-55的成像有好一點,差別是S3 IS鏡頭有含ED鏡片,我也曾用過O家的DC,拍出的色澤超級讚的,個人覺得效果是比單眼還棒,是否鏡片種類會影響到成像品質呢?請給我一點意見。
2.鏡頭結構:以EF 85L來看,這支鏡頭無ED和ASP鏡片,那為何那麼銳利,是否和他的結構有關?
3.CCD:DC的CCD比單眼小很多,差別在於雜訊抑製、細膩度,這樣解釋對嗎?
4.DC拍出的相片一定比單眼高階鏡頭差嗎?
canons wrote:
1.鏡片組成:DC的鏡頭口徑一般比單眼鏡頭還小,在鏡頭的製作上,比較容易完成所謂的像差等問題,且成本較
低, 若搭配非球面鏡片和ED鏡片,整理成像和發色應會不錯的,小弟曾使用過Canon S3IS的
DC,拍出的成像不錯,比EF 18-55的成像有好一點,差別是S3 IS鏡頭有含ED鏡片,我也曾用過O家的DC,拍出的色澤超級讚的,個人覺得效果是比單眼還棒,是否鏡片種類會影響到成像品質呢?請給我一點意見。
2.鏡頭結構:以EF 85L來看,這支鏡頭無ED和ASP鏡片,那為何那麼銳利,是否和他的結構有關?
3.CCD:DC的CCD比單眼小很多,差別在於雜訊抑製、細膩度,這樣解釋對嗎?
4.DC拍出的相片一定比單眼高階鏡頭差嗎?
1.DC的鏡頭設計解析力. 是比135單眼鏡頭要高不少沒錯
好的鏡片材料對成像也會有助益
2.現行各廠的85一般都以Planar結構為基礎.
古早時代沒有非球面和低色散鏡片. 沒有電腦輔助設計的時候
老前輩們為了消除色散和球面像差. 想辦法發展出來的經典鏡組設計裡. Planar是其中之一
3.感光元件大. 就可以用更多的面積去紀錄同一塊區域的影像細節
動態範圍. 階調細節和色彩還原力. 通常可以更好
雜訊一般也會較低
4.不一定.
DC只要避開手振問題. 因為景深深和鏡頭解析力高的關係.
再怎麼拍
畫質通常也有個80-90分
DSLR的變動就比較大.
大光圈鏡頭景深淺. 必須準確合焦.
而且鏡頭收放光圈之間的解析力和色散表現都有差異
如果所有操作條件都到位. 它可以做到100分
但如果沒有配合環境來適當操作. 可能只剩60分
-
文包 wrote:
2.現行各廠的85一般都以Planar結構為基礎.
古早時代沒有非球面和低色散鏡片. 沒有電腦輔助設計的時候
老前輩們為了消除色散和球面像差. 想辦法發展出來的經典鏡組設計裡. Planar是其中之一
不知道又是去哪看來的? 我看不出現行哪一家用planar作為基礎耶
http://www.dyxum.com/columns/articles/lenses/SAL-85F14CZ/Carl-zeiss-SAL-85F14CZ_review.asp
這一篇還有人抱怨為什麼Sony公司買下Minolta後不是延續全球唯一拿到五顆星評等的Minolta AF 85 F1.4 G D ,反而是出Zeiss Planar T* 85/1.4 ZA,還被Canon 85/1.2II巴好玩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