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永遠傳達了一個死亡的訊息:照片裡的一切事物,在相機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就已死去;這個死亡指的並非一個生命的結束,而是一個追不回的曾經。
Roland Barthes, La Chambre claire—Note sur la photographie, Paris, Seuil, 1980, p. 176. 譯文採羅蘭.巴特著,《明室-攝影札記》,許綺玲譯,台北:台灣攝影1997,頁:132。
本日大樓自爆事件有感。
文章編號: 12599920
文章日期: 2009-06-15 16:29
文章人氣: 64,815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1098031&last=12644957
樓主乃國內某大電視台攝影記者,參加了Nikon的相機發表會後,PO文取暖,取暖原因,在發表會上想要把玩數位相機被工作人員制止,後來因為反被網友潑冷水,而且又不直承自己是哪家媒體,被網友查出後,把標題跟內文都改掉了,自爆。
2. 我用5D2+2470,誰叫我最近迷上影片剪接篇
文章編號: 12752945
文章日期: 2009-06-22 10:17
文章人氣: 87,281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7&t=1107807&last=12765601
樓主乃參加婚宴的親友,在婚宴過程中使用5D+2470進行10~20秒的錄影,因為被婚禮主拍用不友善的口氣請他讓開,PO文取暖,後來因為反被網友潑冷水,把標題跟內文都改掉了,自爆。
jpstudio wrote:
剛開始還在想說~~~...(恕刪)
特別是婚攝,是很重要的一個"追不回的曾經"。
所以一定要把照片拍好,留給新人這件事情的回憶,如果只是隨便拍拍,照片是死的,而不會有回憶。
為了把照片拍好,拍攝者能夠做出多大的努力,願意做出多大的犧牲,來達成這個目標?
這讓我想到按下快門時,拍攝者的心態,對照出大樓樓主發文時,是怎麼樣的心態,一直到樓主把大樓自爆了,這整件事情對他們來說又會是什麼樣的經驗?
大樓自爆傳遞出的訊息又是什麼呢?是否是種數位相機平價化之後所帶來的文化現象?台灣的風景景點、鳥點、文化集會、人文事件,到處都可以看見單眼相機比遊客多的情況,但是手拿相機的心態又是什麼?
susan sontag曾將相機比喻成槍枝,形容攝影是種暴力的行為。
手拿相機的人其實相對於被拍的人來說是很強勢的角色。這兩棟大樓的樓主正巧都是常常按下相機(槍)的快門(板機)的獵人,是否因此而將自己的強勢給不經意放大了呢?
sungrass wrote:
特別是婚攝,是很重要...(恕刪)
其實就是「心態」而已啦~~有些人拿了相機就不斷自我膨漲,這跟小混混擁槍自重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在很多的現象是反射了過去一般人對於拿單眼相機的「刻板印象」甚至是曲解:拿了很屌、拿了最大、拿了可以為所欲為;所以會造成有些讓人莫名所以的文章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會自爆通常是兩個很極端的反應:一是當事人自覺理虧又找不到好台階下,只好用比下下策還糟的方式「引退」,另一是當事人根本無視自己行為上的落差以及眾人的指正,反正宣示目的到了就像計時器歸零一樣~~自動引爆。
不過您提到風景區人手一機~~機海多過人海,小弟相信其中大多是用DSLR「替換」DC而已啦,只是體積大好幾倍比較醒目。
把相機比喻成槍枝小弟覺得還算保守,有人是把相機比喻成陽具,攝影者跟被攝者是「強姦」與「被強姦」的角色

天知地知.妳知我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