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題目我在心中想了很久, 還沒能把它拍好, 拍得只像街拍. 為什麼會想到這個題目呢? 以下的說法或許真的率真, 也請大家多多包涵.
我記得第一次踏上台北西門町的街道, 天啊, 公車門一打開, 滿地垃圾, 濕答答的地面, 也不知是什麼液體, 我以前住國外小鎮, 最了不起是到過新加坡, 它給人的感覺就是乾淨整齊. 這形成了我對所謂大城市的印象, 在電影中看到的紐約倫敦也差不多如此, 但是, 台北這大城市卻這麼小鎮化?!
在這裡生活十幾年了, 也漸漸接受這樣的狀況了. 但時不時在大街小巷轉角處, 我還是會瞄見小鎮的影子, 一個被時間遺留停止的小角落, 一個人類惰性而造成的髒亂. 坦白說, 現在喜歡攝影後, 正是我可以嘗試捕捉台灣(或台北)特色的練習.
我記得黃春明也是喜歡攝影的人, 他有一次提到, 當時很多人強調鄉土, 而攝影呢, 就以為拍個土牆和紅門, 就是台灣鄉土了. 攝影不是為現狀加上美麗的糖衣. 是的, 我絕對贊同黃春明的看法: 很多人以為要拍台灣, 就一定要拍台灣的民俗節日. 在烽火中衝鋒陷陣拍廟會; 或是要拍台灣就得上玉山阿里山衝大景; 或是拍101...... 不打緊, 這也是台灣的特色, 但是, 就我個人的看法, 尤其我對鏡頭焦段的 "情感語法" 有些敏感. 用中焦段拍廟會是紀錄, 用廣角趴在地上拍是誇大誇張; 要標準鏡拍西門町的修腳車老人坐著休息是紀錄, 用長焦淺景深強調特寫是強說愁......
我還記得上次貼出來荒木經惟拍的台北照片, 很多人都不以為然: 構圖怎歪的? 前面有雜物怎不避開? ....... 是的, 我想他給我們的啟示正是他挑戰了我們的美學, 正像黃春明對美化鄉土的批判一樣. 攝影擺脫畫意派的風格有一百年了, (從August Sanders開始)羅蘭巴特也批判了 "減法攝影" 的學究和呆板. 我們不斷把主體從它的環境中切割出來, 僅僅因為我們的美學思想中只有主體才是最最最重要的. 然而一些人文紀實攝影的初入門者, 也會開始把主體的環境帶入照片中, 但是, 同樣的, 他們擔心這樣太平凡, 太雜亂, 所以就用各種誇示法 (比如上面提到的廣角或長焦淺景深) 來為照片加入一些鏡頭物理特性, 而非畫面本身.
台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請摸著你胸前問問自己: "台灣有美得像照片中的樣子嗎?" "我的日常生活中, 台灣是如何的呢?" 說真的, 你會發現要拍個大景我們還得往上山下海各處跑才能拍到, 要拍個老人家滄桑的臉還得找到長相適合皺紋夠多的老人, 而且正好脾氣迎合你鏡頭的. 試問, 你一天, 一個月, 一年內能有多少這樣的 "台灣經驗" ?
怎樣的構圖才能表現台灣? 怎樣的焦段才能說出台灣的日常生活? 怎樣的色彩, 才不會為真實台灣加上美或醜? 所以, 我很好奇, 我能力也有限, 希望看看大家的 "攝影@台灣". 但請貼圖前把上文看完, 免得貼到了美化或風景照了.
貼圖請做以下格式:
[照片]
拍攝城市:
為什麼拍它:
主體和環境的關係:
雖然有點像寫公文, 但或許也能因此和自己的拍攝過程對話, 不是嗎?
weechia wrote:
我以前住國外小鎮, 最了不起是到過新加坡, 它給人的感覺就是乾淨整齊. 這形成了我對所謂大城市的印象, 在電影中看到的紐約倫敦也差不多如此, 但是, 台北這大城市卻這麼小鎮化?!
電影中的紐約倫敦有很整齊乾淨嗎
應該只有拍到上流社會豪宅區才會這樣吧
國外大都市市中心的小巷骯髒混亂程度和台北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去過一些歐美國家,感覺大部分國外的"小鎮"比較符合您"乾淨整齊"的印象
大都市都是骯髒混亂,充滿流浪漢,天黑就不敢出來走動的地方
像是倫敦,他們的青少年似乎不知道有"垃圾桶"這種東西
飲料喝玩都是隨手亂丟,令人搖頭...
一點心得分享
回到正題
其實數位相機開始流行後這種照片的數量也暴增了不少,只是這些照片通常不會引人注意,不會"登上手札封面"之類的
各大討論區有很多"新手亂拍分享","新手隨手拍"大都是這樣的照片,但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會點進去看吧
就算點進去看也都看一眼就覺得無聊就出來了
因為這些照片都太"平凡"了,就是我們每天生活,上班路上會看到的東西
自然對這些影像不感興趣囉
"If your pictures suck, lense/camera may not be the first things to change."
只不過對版主的文章有點意見 , 說實在的您的文章會讓人有種奇怪的感覺 , 一開始看覺得怪但不知道怪在哪裡 , 反反覆覆的看了幾次 , 把您的文章濃縮出以下兩點小弟覺得怪的地方 :
1. 您怎把髒亂比喻成小鎮了呢 ? 難道小鎮就應該髒亂大城市就應該乾淨嗎 ?
2. 您開頭說台北如何如何最後卻擴大到整個台灣 , 小弟以為會有讓人覺得 " 又是一個以台北為台灣中心思考 " 的主題 ~
就這兩點絕得怪怪的 , 希望版主別介意若有冒犯可以告知小弟小弟可配合刪除 ~ 至於拍攝的主題小弟認為是很棒的也上來獻醜二張 ~
拍攝地點 : 基隆八斗子
為啥拍它 : 台灣四面環海 , 基隆更是以海為主的城市 , 只是歷任的市長幾乎不會利用這點好好行銷基隆 ~
主體跟環境的關係 : 基隆從出生住到現在 , 印象讓我最深刻的除了人聲鼎沸的廟口在來就是每天都有人在釣魚的海邊 , 不管刮風下雨艷陽天還是颱風天一年 365 天 , 每天的海邊總會有那麼幾個人在釣魚 , 釣上來賣也好吃也好總覺得這也算另類的基隆印象吧 ~


但我覺得台灣最厲害的住宅風應該是鐵皮屋屋頂加蓋或防火巷違章加蓋
特別是鐵皮屋,一整個

各大風景區,都會,鄉鎮街道
處處見的到鐵皮屋啊!
再美的建築風景旁一定會看到的
(月初去台東經過池上,去池上飯包本店吃午餐,看到正在整建的一區
居然看到木板外飾牆內露出的是鐵皮

PS:在公司沒照片,回家再找找可分享的來蓋樓
===============================================

拍攝城市:平溪
為什麼拍它:台灣風景區的現象(禁止進入,但永遠有人會進入)
主體和環境的關係:就那個牌子跟人嘍!(這條線有在跑耶!為什麼大家總是要那樣做,各舊鐵道鎮都是這樣)
http://www.flickr.com/photos/cbgreenb/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