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如何整救相機產業? 從Olympus關門事件引起的警思!

個人覺得相機會倒是不致於吧。還是有專業人士在用。

但只能往高階去了,低階的相機都被手機取代的差不多了。

也不用想什麼相機兼通話功能。 真的很鳥的想法。

我倒是看好sony ,下放相機技術到手機。

如果成功 ,那是 "專業的" 區別開來會有一定的市場向。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Sony也曾嘗試把大(恕刪)


價錢的問題...

當時他們出這些 就很單純的價格太貴,現在如果重新來 價格大降變成不到3~5千

還是有機會,但你跟商人講這些 誰理你...

價格不下來就因為品牌迷思...
價格決定一切...我是說真的

相機廠要跟手機結合推出新玩具也不是沒有

阿你就是太貴阿... 買下去不管是單比手機 或 單比相機

兩邊都不划算阿~
菲力麻糬 wrote:...下放相機技術到手機。

如果成功 ,那是 "專業的" 區別開來會有一定的市場...
Now it should be on the other way around,應該是手機的Ai或演算法”下放”到DC上才是吧,只是S家手機在這方面一直沒啥特別傲人之處,所以弄一些什麼A9旗艦上才有的功能來說嘴,但片幅與鏡頭系統天差地遠,有點景深計算概念的應該都知道那噱頭成份居多,無論眼對焦耳對焦或屌對焦其實都沒啥差別,至於特別要搞個什麼專業模式也是畫蛇添足一點不稀奇,早早之前猴年馬月的LG G4就有了,App也一堆,頂多玩玩就”喔,是這樣嘔”,然後大多回頭只想去用無腦的一指模式,因為這才是最適合手機的使用情境;小底手機沒大量疊圖的演算法加持而要去拼Raw...這是捨己之長自曝其短,這種情況下它自家又是猴年馬月就有的RX100一代就可以徹底碾壓,甚至更小底一點的舊DC都還有勝算;

手機得以無腦使用...是背後大量耗費腦力的研發丶消費者回饋與強大的CPU或專用處理器達成的,一樣都需要用腦袋,用相機的需要自己多用點心,用手機則是比較可以”依賴別人”,一般使用”簡單”永遠佔上風,而化繁為簡一向都是項更困難的任務;
Hermitissimo wrote:
...看了都覺得鬼打牆...TG系列還算是這級距的領頭羊...死硬到底地”堅持”1/2.3”是在搞什麼!?連1/1.7丶2/3”都懶得”昇”一下(恕刪)


其實除了
Olympus TG 系列
從 一到六代 橫跨七年
始終堅持 FF等效 25-100mm 鏡頭和 1/2.3"cmos

還有一例 足以媲美
那就是 RX100 系列
RX100M3 (2014) FF等效 24-70mm 鏡頭和 1.0"cmos
RX100M4 (2015) FF等效 24-70mm 鏡頭和 1.0"cmos
RX100M5 (2016) FF等效 24-70mm 鏡頭和 1.0"cmos
RX100M5A (2018)FF等效 24-70mm 鏡頭和 1.0"cmos
Sony ZV-1 (2020) FF等效 24-70mm 鏡頭和 1.0"cmos

O牌? S牌? 日本人都是一個樣!
若您發現偶無回應就是我去山上拍照囉!
nokia ,moto,ericson,黑莓..不見了....手機還是一直存在..
有誰 外拍模特 用手機? 少吧!

拿個手機去拍 妹妹 像話嗎?

至少一台5d3 a7r3 起跳吧!

個人是拍完會放大至100趴 數毛的那種龜毛人

每張都要後製過 至少 調色 調色溫 在輸出至 網頁用的解析度

手機拍的 只能縮圖看而已

是男人都會玩過相機吧 把玩過 才知道自己要甚麼

有的人 後來用手機拍 有的人最後還是用單眼拍

沒玩到一定程度 當然不知道相機的品質在哪裡

不是說每個家裡都一定要有相機 就像搖控飛機 一樣 會有一群人在玩在用
(非專業人士)

某些相機廠 存在本就是為了軍事用途 消費等級只是外快而已

再怎麼賠 背後有政府撐腰不會倒的
Olympus賣掉相機部門,又不是Olympus的相機從此消失了。

品牌還在,只是脫離Olympus這間公司而已,這也不是什麼壞事,畢竟Olympus母公司醜聞連連,
之前爆出超大假帳弊案 Olympus假帳弊案 前總裁被捕

期待後續買家可以持續經營這個品牌啦,雖然應該是很難。

支撐一個產業的從來就不是靠金字塔頂端的一小部分消費人口,未來相機市場只會越來越嚴峻
gray48816 wrote:
現在啊...一般消費者要買跟手機區隔的,就gopro吧
消費型單眼快不見了
未來專業型會不會消失?難說
早就有歌手拿iphone在拍整首MV了...



現在一部手機可以拍照+錄影
大部分可以錄影到4K只是變焦後畫質容易大損
最大區別就是跟相機不同,先前爬文因為歐盟稅制關係相機廠都會把錄影時間封印
來規避稅制問題

手機則是沒有這個問題,錄到記憶體滿或過熱為止
而過熱的寬容值也大大的超過相機
ever7070 wrote:... RX100M3 (2014) FF等效 24-70mm 鏡頭和 1.0"cmos口水
RX100M4 (2015) FF等效 24-70mm 鏡頭和 1.0"cmos讚
RX100M5 (2016) FF等效 24-70mm 鏡頭和 1.0"cmos挖鼻孔
RX100M5A (2018)FF等效 24-70mm 鏡頭和 1.0"cmos哈欠
Sony ZV-1 (2020) FF等效 24-70mm 鏡頭和 1.0"cmos睡著

O牌? S牌? 日本人都是一個樣...
痾...這我就不大好意思講了,儍儍地入了前三代,我人太笨所以後續的就都想不通...為什麼還要多花個兩三萬去跟著鬼打牆;用了近九年時間廣角端從等效28“進步”到24mm,好了不起還愈賣愈貴,還”堅持”只給了個刻意閹割半殘的觸控就”辦到了”!

無論相機手機,長焦端的數字能有多神...自己都可以去試試就清楚了,就實用性與操作性來講,為什麼不覺得它頂重要應該都不難理解,畢竟連我這種笨蛋用一下也就懂了;嫌貨才是買貨人,連駡一下都懶才是”危機”吧,只是人家不這麼覺得,所以別人為什麼要在乎丶要掏自己的腰包去”挽救”!?我人太笨所以有太多的事情一直想不通,但一直還是不認為相機只有挨打的份,問題在於願不願意放開心胸承認已為雞首的現實,願不願意呼應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快速反應;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若是旁人喊燒只淪於狗吠火車,那為什麼還要付錢去當隻狗咧!?

相機產業比較像皇上,朕不想給或給不了的底下別吵,可以再盤剝百姓多刮層皮之時”大概”才會有;手機比較像朋友,要什麼先想辦法弄給你,後續再一步步去修正改進;現在手機螢幕廣色域&色準終於也開始有更多品牌開始注意到了,很抱歉這麼講,號稱專業的相機大廠混了多少年,無論旗艦還是入門機型,有哪家大廠敢說自己的機背螢幕,除了看準焦以外其他部分可以”信任”!?很多東西並沒多外星科技、並非昂貴,也不多鳥難,用戶多少年以來沒在抱怨嘛,但搞不懂為什麼一直就是”沒有”;真要批評或挑剔可講的地方很多,或許有些規格並非那麼容易搏眼球當賣點(或噱頭),但卻是長久以來基本使用上的困擾,請問改了嗎!?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