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請問位什麼很多手機拍照的特色都沒在專業的單眼上出現?

TroyStar wrote:...為何手機的HDR等為何不下放給相機...

樓主的標題是單眼;前文早提過,Sensor尺寸差那麼多,技術難度哪能類比!?
而且人家相機大廠會認為"有必要"嘛!? CEO是人家在幹,我一介小民只能被動
選擇廠商上市什麼才能選擇買什麼,我算老幾狗吠火車根本沒用!

然後不同廠商...哪來"下放"的問題!?手機因為體積限制,必須投入鉅額RD資源克服
小底的先天不良,近兩年成效斐然,但那是各家的壓箱寶,哪是隨隨便便可以外露的!?
所以只能"希望"它們"合作",講直白一點只是個人的異想天開,人家大咖的算計與考量
複雜得很,論壇隨便說說根本激不起一絲波瀾!

幾年前三星Galaxy Camera上市後,真的有非常認真考慮入手(供家族使用),對一般
慣用手機的消費者而言,它的門檻算最低的了;後來作罷實在是因為產品不夠成熟,
當時沒什麼令人掉下巴的演算法來克服小底的爛畫質,然後鏡頭是用30X的小光圈
高倍變焦,雪上加霜,所以實在沒辦法單就用了手機的系統就買它!
假如是現代用了十代底的高通,5X以內變焦的大光圈鏡頭(遠端光圈大於等於F2.8),
價格不超過25K...我應該90%以上機率會買,但目前這依然是毫無根據的異想天開!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陽光下的花朵,你能不降EV拍出
花瓣紋理嗎?
也就是我說的高光下為了照出紋理細節,
結果白天要拍成陰天一樣暗暗的。

同時有日照與遮蔭的場景,
或是室內有落地窗的景,
你能輕易的保留亮部與暗部細節?

上面我講的是手動控制常遇到的問題,
手動當下直出都不見得可以完善了,
有哪家的AUTO可以自動處理滿意的?

底片在低感光是罩門,
但用在白天街頭,
尤其是烈日下,
我很少需要煩惱天空與地面要怎麼兼顧,
這就是我說的,
數位直出的寬容度問題。


有什麼難的?
你是多久沒用稍微好點的可換鏡頭相機拍照了??








你好意思在這跟我說你拿你的底片磨一張這種出來會比我用數位還容易?



CP-9 wrote:


有什麼難的?
...(恕刪)


請問您所謂的好一點是哪一台?
這些都是相機直出嗎?

前面還不錯、
倒數幾張口味太重不好意思,
不過你的照片依然出現我說的問題,
高反差或是逆光肉眼現場看到的樣子,
好比1、3,樹幹的背光面,
暗部不會是黑成這樣子,
2、4、5部分光線應該是柔和的沒問題,
6、7照片依然呈現為了高光的細節,
犧牲了暗部,
就是我說的烈日拍成陰天。

我的意思是手機直出慢慢接近肉眼的調光,
色彩口味重不重是一回事,
我主要關注的是智能光線處理的部分,
兩年前手機這部分還很糟糕,
開了HDR也沒啥改善,
但2019年下半,開始出現亮眼的技術了,
而我相信這只是個開始。

目前哪台好一點的相機,
可以面對複雜光源時有類似肉眼的直出?

我仍然是喜愛用相機拍照的人,
但如果相機廠持續仰賴RAW的話,
那我只好放慢器材更替,
改投資編輯RAW的電腦去了。
Hermitissimo wrote:
幾年前三星Galaxy Camera上市後,真的有非常認真考慮入手(供家族使用),對一般
慣用手機的消費者而言,它的門檻算最低的了;後來作罷實在是因為產品不夠成熟,
當時沒什麼令人掉下巴的演算法來克服小底的爛畫質,然後鏡頭是用30X的小光圈
高倍變焦,雪上加霜,所以實在沒辦法單就用了手機的系統就買它!
假如是現代用了十代底的高通,5X以內變焦的大光圈鏡頭(遠端光圈大於等於F2.8),
價格不超過25K...我應該90%以上機率會買,但目前這依然是毫無根據的異想天開!


這構想不錯!
現在的手機在HDR拍照跟錄影上已經做的相當不錯了!
差的是在光學上面倍率選擇的不足。
如果我們換個方向來想!
小米CC9PRO的感光元件已經達到1億畫素 1/1.33吋的片幅。
而且手機上面放置了高達5個鏡頭!
那如果我們將類似的手機改成可以換鏡頭的機身,
鏡頭可以替換讓消費者自行來組裝,
覺得鏡頭處凸出不適合當成手機使用, 也可當純相機用wifi更新,
主鏡做成可換鏡頭, 滿足喜愛攝影人的需求,
感光元件不大, 鏡頭也可以不用像較大片幅的相機那麼大, 攜帶方便, 成本也可減小,
其他鏡頭做為對焦的liveview(數位變焦)以及疊圖ai合成之用,
是不是有搞頭?
wadashi wrote:


這構想不錯!
現...(恕刪)


如果能簡單一點,手機拉一條線給相機,
當作協同運算,
手機螢幕也可當延伸操作介面,
也許也是一種方式吧。

就好比下圖這造型,
已經看過不少人拍影片改成這樣,
把螢幕換成一台手機我想也差不多模樣。
wadashi wrote:... 手機改成可以換鏡頭的機身...

...小米有做Yi,卡口是M43可換鏡,片幅太大目前演算法應該處理不來,有引發不少注目
但實際支持入手的很有限,畢竟要跟樹大根深的日本原廠PK...誘因不足;

小片幅(1/1.7”)搞可換鏡的之前有Pentax Q,還有1吋的Nikon 1,現在大概也算是消失了,
要那麼複雜麻煩供養花費較高的可換鏡,寧願選擇片幅更大畫質明顯勝出的系統,有些
人連M43都嫌片幅不夠大了,比它更小的很難生存;

合理推測比較有可能的還是消費型DC,片幅不必大用現行手機通用的尺寸即可,畢竟目前
CPU+專門處理晶片+演算法足以應付的處理能力就這樣了(將來不一定);前文提過,在pre
1吋時代其實有不少光學丶光圈與焦段都不錯的DC,但受限於小底畫質大都被閒置棄用了,
假如可以加上當代手機的畫質,可以套用App可以修圖可以即時上傳,這種產品就會吸引我,
自用家用兩相宜,因為現有的1”機即使號稱是消費級DC,對一般人而言還是有使用門檻,講
坦白一點,不會修圖的話,顔色討喜度丶整體光分佈甚至細節都很掙扎,這是我不敢推親友
去買的原因;我是很想推專門攝影器材,畢竟它們還是有難以割捨的優勢,但一般人早就習慣
手機的方便無腦了,又是必買的生活工作必需品,要額外攜帶與花錢理由要很充份.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如果能簡單一點,手機拉一條線給相機,
當作協同運算,
手機螢幕也可當延伸操作介面,
也許也是一種方式吧。。(恕刪)

這種 tethered shooting 通訊介面, 相機這邊的硬體, 人家早就做上去了.

搖控拍攝軟體也有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KE19PdeN18


所以接下來, 就看軟體有沒有人 寫 你要的那種 .

像要弄 focus stack 就有現成的, 自動拍, 自動包到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5VTH8IFdSw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請問您所謂的好一點是哪一台?
這些都是相機直出嗎?

前面還不錯、
倒數幾張口味太重不好意思,


就你說口味重那幾張不是直出阿,
怎麼你連這都看不出來??
我個人用過最近幾年 sony 的相機通通都不用開 DRO 直出這個水準阿,
你不會資訊落後到不知道 DRO 是什麼吧?

而且我都拍 RAW 所以我的曝光都是以得到最佳的 RAW 為準.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目前哪台好一點的相機,
可以面對複雜光源時有類似肉眼的直出?


以底片相館那種直出的標準,
你應該拿張底片我來看看有哪張是出不來的,
看的出來你很久沒有好好用過新的可換鏡頭數位相機了,
一些基本功都沒有.

基本上你可以忍受相片拿去相館搞的結果,
那數位你真的會拍,
拍成 RAW 也不過就是讓電腦自動過水一下就可以了啦,
一捲 36 張這種數量,
剩下的只是願不願意接受事實而已.
CP-9 wrote:


就你說口味重那幾...(恕刪)


我解釋了半天高反差、逆光與夜間燈光等,
你的幾張逆光照片也無法脫離這些問題,
你說拍照是以最佳RAW的標準去拍,
如果你是要說接受拍RAW可以解決許多問題,
這我當然了解也認同,
那與本棟樓的標題不就是背道而馳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我解釋了半天高反差、(恕刪)


阿就你解釋經過我實際的照片解說,
不合邏輯阿,
因為你說的這些底片一樣完蛋阿,
這些底片不到暗房裡面慢慢摸一樣是沒有啊.

你所說的底片高光細節也是要照底片去暗房裡面摸的標準拍阿,
而且這還是只包含負片的標準而已.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那與本棟樓的標題不就是背道而馳了?


你照鏡子問自己啊,
拿不合邏輯早就被打出是場的底片講的又不是我....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