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桐花獎的另外兩張


lelotw wrote:
再貼一張,其它都是自...(恕刪)


這張讓我想到今年去六寮拍溪曝兼螢火虫,為了看清路就早一點去 , 然後看到古道旁的小溪中(捲褲管,遼下去)有一群人 , 每個都架腳架拍桐花流水 ,其中還有聽到"老師...老師..." , 心想應該是攝影班的吧....

這時老師好像嫌石頭上的桐花不夠多 , 就叫某一男學員拿出放在岸上的魚網(帶柄那種),去撈流水沖來的桐花 , 一把一把的撈 , 然後擺在石頭上 , 再指導學員拍攝.....

此時心中有種 " 豁然開朗 , 原來如此 " 的感覺........




當時的溪瀑一張........僅縮圖 , 無後製...


小环子 wrote:
讓我們再仔細推敲~~...(恕刪)


應該沒修,

是演員在走的時候,拍攝的人也微微向田埂接近.

小环子 wrote:
讓我們再仔細推敲~~...(恕刪)


有用過超廣角的話, 應該知道兩側的變形量是最嚴重的, 中間輕微

電影裡也很常用到一種特效, 鏡頭往人靠近背景一直往外散開, 原理相同
應該沒修,

演員在走的時候,拍攝的人也微微向田埂接近.

~~~~~~~~~~~~~~~~~~~~~~~~~~~~~~~~~~
吳秋菊說,照片是在桃園大溪十一指古道農家前拍的,當時因為農家後方桐花樹很漂亮,特別央請當地一對祖孫當模特兒,「請他們在田間走了約四、五次,狗狗也剛好跟在前。」至於孫子頭上的桐花,她笑說,看起來有點假,但絕對是真的,因為同好間對拍照已很有心得,當天準備了鐵絲,撿拾地上的桐花串成花冠,套在孫子頭上。
懂了!!!!
在mobile 01,說些無關痛癢的話就行了, 咱不能不留個心眼,以免禍從口出....
我覺得困惑的是

作者有沒有可能為求作品的"畫面乾淨"

所以把可能在構圖範圍內的水塔邊緣和電線桿給換至為同近色的背景?!

其他地方有沒有動到我不清楚

但是看圖多少會看看四周邊邊

又剛好有張大構圖的佳作 所以比較了看看 才有此疑問產生?!

若是我的誤判 在此 像作者先致上歉意 不好意思我木眼了
#72 的大大 是目前看到最好的說明, 連圖都很清楚的解釋.

花不少時間哦!


s880313 wrote:
channel只是一張greyscale圖而已,只代表了顏色的分佈
和亮度好像沒什麼直接關係

R Channel指的當然就是每個像素的紅色亮度(明暗度),
如果轉成greyscale的話, 也跟顏色無關了, 單純是看灰階的明暗度!!

小环子 wrote:
應該沒修,是演員在走...(恕刪)


我在67樓就說過了
這種方法
非規則所不許
就不必浪費唇舌了

但理性研究、討論該作品是否「後製、造假」這些問題
就很有意義

transmartt101 wrote:
34樓有高手解答嚕,是因為視角的問題

transmartt101 wrote:
附上一張圖,攝影者所站的位置 ...



1. 解釋我對於視角問題的看法

借yansson大的兩張圖來解釋(我在圖上標明和"客庄風情"相對的位置)

yansson大的第一張圖相當入選的山城客庄祖孫情
yansson大的第二張圖相當客庄風情

這樣就可以清楚知道當拍攝者往左移動 A(電線桿)相對D(紅色的樹)是往右移動
而在客庄風情裏A(電線桿)相對D(紅色的樹)是卻是往左移動.

yansson大的第一張圖

yansson大的第二張圖



2.另外再提供一張"客庄風情"和"入選的山城客庄祖孫情"的電線桿放大圖,請比較一下二者的形狀. 一樣嗎 ? 恕我木眼我看到的是二者的形狀不一樣.

電線桿放大圖


PS.另外請不要把討論的資料私訊給我
rivar wrote:
1. 解釋我對於視角...(恕刪)

+1
1."客家風情"那張紅葉樹應該更靠近電桿,或是在電桿左側才對…
2."客家風情"圖上切在邊緣的電桿看起來像是"左邊的電桿","右邊電桿"不知到那兒了…
3.以高度來看,"客家風情"圖上切在邊緣的電桿看起來較符合"左邊的電桿"高度…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